青春期孩子“自救”背后的10个真相


青春期孩子“自救”背后的10个真相


文|橙子妈妈

1.

18岁以下的读者们

“青春期手册”这个号,是基于和更多父母共同学习成长的目的而建立的,因此内容的方向也更偏向于父母视野,站在父母角度,如何了解我们的青春期孩子们,如何和他们相处,亲子关系如何经营及修复。

青春期孩子“自救”背后的10个真相

“青春期手册”粉丝构成之年龄分布示意图

从后台的年龄分布构成里,可以很清晰地看到36-45岁的粉丝占了约65%的比例,46-60岁占比约10%,符合这个账号的目标客群定位。但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18岁以下的粉丝群体占比约4%。虽然占比不高,但对应的总人数还是超乎我的预期。这其中有一部分孩子主动添加了我的个人号,和我有过互动。

青春期孩子“自救”背后的10个真相

2.

孩子们“从何而来”背后的意义

我分析了孩子关注到我的号的几个可能的途径:

1.从转发中发现这个号,并添加关注;(可能性低)

2.朋友介绍知道这个号,并添加关注;(可能性很低)

3.搜索“青春期”,发现这个号,添加关注;(可能性高)

4.搜索与青春期相关的词汇,如“游戏”、“暗恋”、“不想学习”等关键词,跳转到相应的内容,并添加关注。(可能性很高)

在上述的三个途径里,第二、三种方式的可能性是更大的,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几个供我们思考的信息是:

1.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会遇到很多困惑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常态;

2.在孩子遇到成长的阵痛时,他们会搜索相关信息以解决自己的疑问,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救”的行为,他们对自己是有责任感的;

3.为什么遇到了问题,他们会选择求助于网络,而不是身边本应最亲近的父母?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渠道是不是畅通,是谁把他们推向了网络世界?这些值得父母们深思。

青春期孩子“自救”背后的10个真相

3.

当他们“自救”时

他们都做了什么

有部分孩子加了我的个人号,在沟通中我也发现几点值得我们思考的信息,和各位爸妈共享:

1.加了我个人号的孩子都会主动和我互动,互动的内容是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效率高,目标感很强,这一点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当我们用惯了成人视野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想想身边的孩子是不是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孩子都有很好的自我洞察,逻辑性强,对自己有很好的认知,他们甚至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缺乏正确处理的办法,并因此感到困惑。他们困惑的本质源自自我价值感。

3.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礼貌”,关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他们并不是故意不礼貌,只是对自己的行为无意识,这本质上是源于他们社交能力的缺乏,即便这种社交是虚拟化的。从长远来看,孩子的这项能力更决定了他未来可以达到的高度,当我们过多困在眼前的学习、游戏、早恋等问题时,是不是完全忘了这个重要的软实力的培养。

4.有些孩子会以“父母”的身份来沟通,仔细思考这背后的意义,挺让人泪奔的。

5.他们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很少源自父母不在身边,反而是父母都在,甚至保持高度关注,但是孩子却无话可说的窘境。孩子小时候,遇到问题都会寻求我们的帮助,在我们怀里大哭一场,为什么长大后变得那么陌生,需要寻求网络的帮助。假设孩子从非常小就会使用手机,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信任爸妈还是网络呢?到底是科技进步了,变化了,还是我们和孩子互相之间的关系变化了呢?

青春期孩子“自救”背后的10个真相

6.能对一个陌生人倾诉,说明第一孩子有倾诉,表达的能力;第二这个被倾诉的人是安全的;第三这份倾诉不会被否定,被责备,或许他还从中获得了安慰,得到了支持。这三点,我认为对于父母是有参考意义的,尤其是我们困惑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的时候。

7.有些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说,本质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说。一个家庭里沟通的氛围,父母之间遇到问题沟通的方式,父母和孩子沟通时采取的方法,都是孩子学习甚至沿袭的对象。当他们拒绝和我们交流时,我们想一想这可以归因于何时何地。

8.很多孩子不理解父母的想法,当自己做错了事,父母沉默时,他们很慌张,很没有安全感。“有时候冷暴力比她暴跳如雷”更让我害怕。

9.有些孩子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亲子之间沟通方法的问题,而是在他们眼里父母很“愚昧”和“无知”。这两个词听上去很刺耳,但对应到具体的事上,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就如我们把孩子当成我们心里的骄傲一样,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有一个让自己引以为傲的父母,这完全不是指物质层面的,而是一个积极、有趣的父母。

10.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指向理解的需求和不被理解之间的矛盾。孤立地看,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似乎都没有错,但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关系更是。真诚、充分沟通、换位思考,一个都不能少。

所有的这些,如果不是和孩子们有了或多或少的交流,我也无法深刻体会。具象到我们的每个家庭里,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自救”里获得什么怎样的思考呢?

以最近的一句话感悟结尾:

爱孩子,我们对此深信不疑,但这不等于孩子对此坚信不疑。原因在哪里?找到了答案,也就找到了我们和孩子之间出现问题的本质。


*作者:橙子妈妈。媒体人,家有13岁青春期男孩,专注学习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青春期   孩子   都会   这一点   橙子   可能性   困惑   真相   本质   粉丝   意义   父母   身边   能力   发现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