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8月15日,第六届暑期教育戏剧师资培训正式落幕!本次北京教育剧场特色班,由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国际总监、抓马宝贝.教育体验中心首席文化官Chris Cooper带领。

学员们从教育戏剧走进教育剧场,一起探讨人性、探索生命的未知。什么是教育戏剧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为答案增添一种新的可能。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学 员 心 声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我超级爱Chris!超级爱教育剧场这种形式。如果不是因为我已经成年,只能肩负起“教”的责任,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像孩子一样,参与到每次教育剧场的演出中,坐在下面当参与者,与演教员一同思考当下的境遇。“润物细无声”地将知识融入在剧场中,融入在框架中,融入在对中心的探索和思考中。那种被“套路”的感觉简直太棒了!

十天,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每天都要清空脑袋进入课堂,然后带着思考和沉沉的脑袋离开。身体已经在说:不,我太累了。可是大脑还是很兴奋,希望再多学习一些,再吸收一些。所以每天早上,想起要来抓马上课都是元气满满!同时意识到一个危机——自己的阅读量太少了,思考只停留在很浅的地方,甚至要改改以前不愿意反思的毛病了!当然,这份宝贵的学习带给我很多激情,快乐,激起了的好奇心和更多的求知欲。

感谢陈媛老师每天辛苦的翻译,感谢小伙伴们对我的帮助。最后,感谢自己,在探索《我和你》的故事中,找到了工作的意义,我想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学员 张佳婕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离哲学最近的艺术形态

感谢Chris和媛媛老师,让我认识了教育剧场。

我们会过多地运用理性思维去生活,因为逻辑和规则最保险,不会出错。所以我们即使在看电影时泪流满面,也很难在剧场入戏时做到活在当下,因为会预设感情,动作,会在意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声音。在教育剧场,这种模式化的表演被一次次地推翻,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成为”,什么叫“感受境遇”,什么叫“清空自己却又毫不空洞”。

人是靠意义存活和驱动的,我们会主动寻找意义,从一草一木中。在跟随Chris解读剧本时,我惊诧地发现一个短小的剧可以分成三十八段,而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意义和内涵,这不仅仅是靠想象力,更是得靠强大的感知力和探索欲。教育戏剧让人成为人的方式也许就是扩大你的感知力,提高你的敏锐度,让你更容易觉知活着的每分每秒。

教育戏剧也许是离哲学最近的艺术形态。它不是同情,也不是要唤起你的同理心,而是不由分说地把你摁在生活里,里面荆棘丛生,犬牙交错,你会懂得生活的方方面面,懂得思想的具体形状,懂得政治的边边角角,教科书上的东西全都活了起来,而你也许会变得更为慈悲,更会和生活或境遇相处。

——学员 王小洁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听见与看见孩子

跟Chris Cooper学习教育剧场这些天,我的感受是“让时间慢下来……”,让我真正探究教育剧场故事里的内容以及在意义上工作,而不是停留在情绪和分析;让我看到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故事,竟然折射出这么多的意义!意义的背后是需要我们探究和思考的。

同时,教育剧场教会我与孩子们的沟通方式,以及如何学会听见与看见孩子,从而真正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面对与解决这个世界所带来的问题!

——学员 晓菲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让学习成为还原创作的过程

150字的舞台提示老师让我们用12个间隔分组一句一个行动地慢慢戏剧化,在怀疑中强迫自己慢下来认真读,看着同伴在舞台上的尬演,瞬间觉得应该给她一些支持,于是在每一次的间隔中仔细观察她的动作,体会她的情绪,感知她的呼吸,然后就自然地找到了属于我们的节奏。我在小组成员的接纳与尊重下第一次体会到空白操作的思考性感受。那种敏锐的自我觉察让我在成为人物(角色)的同时,于舞台上遇见了自己;那种自然的直觉、空白引领我在境遇中触摸到了人物(角色)的内心。那一刻没有扮演没有假装,卸下飚演技的负担:细致分解每一句话,在慢中让情绪精准而有内容;认真对待每个瞬间,在定格中让符号清晰而有意义!

在整个引导过程中,Chris像一个读心者:聆听我们言语无法表达的真实需求、看见我们此时此刻未被觉察的自己、尊重我们发于内心的每一个声音、联结我们无法关联的跳跃思维……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组成了现在这个鲜活而有思想有态度的团体(剧团),这样的工作模式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孩子相处的方法,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冲破经验的束缚,允许孩子拥有整个故事、创造整个故事,并且在孩子的状态里遇见彼此。

——学员 马莹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A Great Teacher

Chris is a lovely guy,sometimes he is a naughty kid,the ruling kingdom,and sometimes he is a caring father. He is versatile.

We especially love the time he is with the kids. He is so approachable and understanding,sometimes dramatic but in a very good way. He is with them and being present.

He takes care of everything,particularly their thoughts. He makes connection from one thought to another to make sure they feel inclusive. He never judge what they say,but always deepen it and connect it to the center,which makes them proud of being expressive.

Chris mirrors back on how to be a great teacher ,we shall all take them as part of journey of being a teacher,coach or facilitator,but also reflects on what it is to be human for each of us.

——学员 Jocelyn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这是他关照的历程,也是独自完成的历程。

特别想和Chris跳舞,当然要有酒和音乐。

第一次见到Chris是在2015年夏天蓬蒿戏剧节“打开空白”的工作坊里。那次也见到了曹曦和Coco,想起来,那是和抓马的开始。

关于Chris第一印象是那个脏兮兮的红色背包,还有他在课间打电话给妻子低声说着想念的话。今年暑校里也有这样的瞬间:他说每次进到中国的超市耳朵里就会听到快到280的节奏“Inch-Inch-Inch-Inch……”,唱着这个闪耀而浮夸的节奏,他挺着胸拧着脖子扮演兴奋地穿梭在货架间的人们;以及,在讲了三遍他最喜欢的中国笑话,但全班都get不到笑点后他暴躁地把马克笔摔在地上。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Chris是如此真实地将自己全部投入到2号教室这个熔炉里,与每一个参与者搅拌着。我们经历到的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要将自己和别人、和现实搅拌在一起是需要勇气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退到贴紧墙壁,缩着脚。想想如果选择这样的范式与世界相处,与整个世界搅拌在一起……也许这样人们会对彼此少一些伤害,因为那些被伤害的恐惧和疼痛,也会作用于自身。我们在不同的处境里可以选择不同的范式,但在弥漫着隔绝、冷漠和敌意的当代,我们尤其需要搅拌在一起。

TIE的形式和技巧,只是Chris在TIE特色班里教授内容的一小部分——尽管学员们屡屡为他在入戏或协作时显示出来的精准和能力所折服,而TIE也的确是将剧场和过程戏剧的优势最大化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Chris带给我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关于自我、社会、戏剧的相互映照,“活在当下”不仅在剧场里,更是在现实里。

回到2015年夏天,工作坊结束的那天晚上,Chris和学员们去南锣鼓巷的一个酒吧(Chris很享受在那里唱他热爱的摇滚曲子)。在那里,我第一次与Chris共舞。我觉得他有时候在我面前,有时候遁入迷雾,有时候他倾听我的舞步,有时候他独自深入某处。一如在2号教室的10天,这既是他关照着的历程,也是你必须独自完成的历程。

——学员 羊赢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探索自己,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10天的课程很短,但对我来说是一段很长的旅程。

在Chris的教育剧场班,我学到了非常特别又很实用的戏剧方法论,更重要的是,我每一天都比昨天更了解自己。正如Chris所说,我们在探索戏剧的时候,也是在探索自己,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一次与组员一起重现女孩与熊猫的舞蹈片段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成为熊猫比成为女孩更自如。而有意思的是熊猫其实就是女孩。也许是我更擅长与自己对话,而不是与他人对话。我常依赖于自我进行叙事,只是不像《你和我》中的小女孩,需要通过物件来外化自我。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与我长期处于一个“被打断”的社会环境有关。有时别人打断我,有时我打断别人。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人沟通只是为了做出回应,而不是真心想去理解对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会被语言或身体符号打断。大家的目标不是互相认识、理解和接纳,而是互相说服,甚至是互相制压。在自己被打断和目睹别人被打断后,我对待世界的方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在Chris这里,我相信戏剧能为我们创建出更好的对话环境,因为它能让自我叙事变得完整,而它的内在连贯性能让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别人和别人的生活。当这个世界不再被打断时,才可能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

课程接近尾声,想起第一节课代入物件做自我介绍时Chris说过,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不断与自己选取的物件呼应。不过我不断回忆起来的不是当时画下的兔子,而是那些被我装在玻璃盒子里的石头。用易碎的容器装坚硬的东西,这似乎也变成一种人生隐喻。我看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边哭泣一边追求着的人”。这是我这个夏天最大的收获。谢谢Chris。

——学员 M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错过一年一度的暑校?

别急!还有直面鸿沟戏剧大会等着你!

8月17-18日

北京·77文化创意产业园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抓马暑校回顾报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熊猫   范式   境遇   物件   剧场   学员   戏剧   历程   节奏   空白   情绪   意义   自我   起点   孩子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