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问粲然 | 亲子共读时,该把道理讲透,还是让孩子自己领悟

我要问粲然 | 亲子共读时,该把道理讲透,还是让孩子自己领悟我要问粲然 | 亲子共读时,该把道理讲透,还是让孩子自己领悟

专注儿童阅读写作、人文素质教育多年的三五锄推出《我要问粲然》小专栏啦!专栏邀请三五锄创始人、童书作家粲然为大家解答关于儿童读写、亲子沟通、成长教育的困惑,欢迎提出您的问题,我们会每周抽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有什么问题就抛过来!

第06期

2021年3月17日

问题

亲子共读时,该把道理讲透,还是让孩子自己领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总希望将自我的人生经验教给孩子,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在绘本共读时,会滔滔不绝地跟孩子聊很多故事外的所谓人生道理。但是孩子总是似懂非懂,或以“你是爸妈,你说的都对”来回应。家长疑惑,在亲子共读时,在孩子成长中,什么时候该把道理讲透,什么时候该让孩子自己领悟?

粲然答

用包容的心等待孩子满载而归

有段时间,我非常犹豫,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闭嘴,什么时候滔滔不绝。这时候,我看到一本对自己而言非常棒的绘本:《田鼠阿佛》。

我要问粲然 | 亲子共读时,该把道理讲透,还是让孩子自己领悟

《田鼠阿佛》的作者是知名的李欧·李奥尼。

在两岁前的亲子共读中,我一直不认为他是个“必须推荐”的作者。这不是说他不好。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婴幼儿的阅读领域,他有点像里尔克、叶芝,而安东尼·布朗和汤米·狄波拉则像夏洛蒂·勃朗特。前者把自己隐藏起来,有宏大、严谨、高度凝练却带有距离的哲学的人生系统;后者则天生就被商业化所喜爱,靠讴歌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感情就能风靡世界。

我今天要说的《田鼠阿佛》对我的意义。

《田鼠阿佛》是 1968 年美国凯迪克大奖作品。讲的是石墙上生活着田鼠阿佛一家,眼看着冬天快到了,田鼠们忙着收集玉米、坚果、小麦、稻米,只有阿佛例外,有时候他会坐在太阳底下发呆,一动不动的盯着草地、天空看。

阿佛真是一只没有行动力的田鼠。当其他田鼠问它“阿佛你为什么不干活”时,它就耷拉着眼皮回答:“我在干活呀——我在采集阳光,因为冬天很冷;我在采集颜色,因为冬天是灰色的;我在采集词语,因为冬天日子又长又多,我们会把话说完的。” 听完他的解释,田鼠家人什么也没说就忙碌去了。阿佛则兀自发呆。

然后,冬天真的来了。小田鼠们躲进山洞里,一开始,它们分吃各种果子。可冬天实在太漫长了,果子被吃光了,它们进入真正缓慢、沉默、物料的隆冬。这时候,它们问阿佛:“你的那些东西呢?”阿佛一边让他们闭上眼睛,一边开始向它们描绘阳光、五彩缤纷的颜色,为它们念很长的诗鼓劲儿,田鼠阿佛的家人纷纷鼓掌喝彩。

这就是《田鼠阿佛》说的故事。李欧·李奥尼与所有怀着童趣和诙谐,想着“这样画孩子会喜欢吧?”的绘本作者不同。他只是疏淡地、尊重地等着你的心灵和这些画产生共鸣。

在看《田鼠阿佛》的这段时间,我心里藏着两个困惑。

>>首先是共读上的,我一直在想,“我真的可以只说故事吗?人生真的没有什么道理值得教授吗?”;

>>其次是育儿过程中的,米尼满两岁了,在孩子之间的交往中,他展示了我们很喜欢的特质:善意,允许分享。可问题也相应出现,他会遇到抢他东西、抓挠他、把他推在地上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场面,他总是显得很困惑。即使跟他说“下次有人欺负你的时候要反击哦!”这样的话,也没什么作用。

这两个困惑,指向是相同的。作为妈妈,我必然要面对这样的考验:要不要强硬地把自己对社会的判定和经验告诉他。这有点儿像塞给他一把武器,尽可能多地保证他不受伤害——可是,从此他就要负戈旅行了啊。

在我看来,《田鼠阿佛》不是写阿佛,更多的是写李欧·李奥尼心目中的“理想家人”——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放手让他自己去体验世界,去和世界万物交流。让他缓慢地,甚至屡次受挫地,按照自己的历程发现自我,发现美,也发现丑。

这样做,对孩子的家长来说,一定很不容易、很煎熬,也很需要勇气和克制。但只要用包容的心等待着,总有一天孩子会满载而归

和这个绘本搭配着看的,恰好是《夏山学校》这本书。

我要问粲然 | 亲子共读时,该把道理讲透,还是让孩子自己领悟

教育家 A.S. 尼尔在夏山学校施行自由民主的教育方式,这种“自由民主”让我们瞠目结舌:要不要上课自由选择,没有考试,完全舍弃训练、要求、道德与宗教教育。这样说起来似乎挺容易的。但当你知道夏山学校有学生长达十三年不上课,只游逛的时候,真的很难淡定。

我们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多半有个时间和心理底线。也许是半天、一个暑假、开学前的一年,也许是“只要他不给我添乱”“只要他不被人欺负”“提倡天性可以,但他得认同我是权威”。很少有人能完全放下自我,让孩子按自己的意志享受属于自己的一生。很少有人完全相信“孩子的本性不仅善良,而且聪明、实际,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他们就能成为快乐且富有创造力的人”。

虽然这个社会很麻烦,但试着缝住自己的嘴,放孩子闯荡看看吧——以田鼠阿佛的家人为样板,我一遍一遍对自己鼓着劲儿。

从那天开始,我就试着在翻过图书最后一页时,停下自己喋喋不休的嘴,总结说:“故事说完了。”

万一米尼被欺负呢?嗯,那就让他被欺负吧。只要自信和被爱,被欺负着被欺负着,总有一天,他会对自己说:“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这是不对的。”自己心里做出的决定,就好像自己选择拿起的武器,会知道要在什么时候出击,在什么时候毫无负担地放下。

无论是共读还是处世,即使是小宝宝的家长,都要学会微笑着等待。等待他们缓慢走过漫长的路,游逛着,或许误入歧途,或者赶上你、超过你。

我也要提问

如果您也有关于儿童读写、亲子沟通、成长教育等方面的困惑,您可以在下方留言板或者后台发消息来提问。

每周,我们会抽取具有相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有问题尽情抛过来吧!

《我要问粲然》栏目持续更新中,欢迎你来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亲子   道理   自由民主   田鼠   满载而归   缓慢   困惑   家人   冬天   家长   自我   孩子   时间   人生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