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测评有感

因为和老公之间的相处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白天没有任何互动交集,晚上回家要么冷战,要么争锋相对吵到半夜,期间,我自我感觉自己一直在努力重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由于老公的不重视和冷暴力(沉默不沟通),即便沟通完也不去付诸实践的无限拖延加剧了矛盾的恶化,导致我每天特别难受,长期失眠、熬夜、情绪崩溃、无法集中注意力看书,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人生的第一根白头发都熬出来了,有时候甚至觉得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于是我从网上找了两套关于抑郁症的测试题。

第一套是专业版的测试(43题),结果:没有抑郁症状

第二套是产后抑郁的测试题(13题)结果:中度抑郁。

抑郁症测评有感

专业版抑郁评估

抑郁症测评有感

产后抑郁评估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测试结果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来分析一下:

先抛开对这份测试题是否足够专业的偏见来说,因为存在即合理,第一套没有针对某一个特殊人群,所以面向范围比较广阔,大部分问题是和外界社会人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所以彼此间期望值并不高,相处比较相安无事,也就没有那么多矛盾,借用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也是一种很好的诠释,大家相互点头之交,有清晰明了的界限感,不那么容易有纷争。

就我自己而言,我对周遭其他人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值,甚至身边的朋友经常会跟我谈心,抱怨家里长短、人情世故,婆媳不和、妯娌纷争......都是一副咬牙切齿、义愤填膺的状态,而我都是一副“宠辱不惊、与世无争”的看淡心态来开导她们,在我看来,保持好各自该有的界限感,这些都不是事。

第二套是产后抑郁的测评,倾向于“新手妈妈”这一个角色,抛开身体激素水平变化的客观原因,这些“妈妈”更多的是面对和自家人相处的过程,界限感较弱,相互掺和、干涉彼此的生活居多,期望值也多,所以较容易有矛盾冲突。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丧偶式育儿,巨婴老公,透明人爸爸......这些几乎都是产后抑郁的帮凶……而我自己,对外可以做到心如止水,淡定从容,温文尔雅、不卑不亢,身边的一些朋友不止一次的跟我表达过对我的肯定,说能从我身上学到东西,跟我相处很舒服,遇到什么人情世故不会处理的都喜欢找我聊聊,聊完都能心情舒畅、豁然开朗,通透明亮;

很奇怪,在对待老公上,我的期望值只增不减,刚开始那几年还能心平气和、循循善诱的沟通,愿意给他时间去成长,跟他说话会照顾他的感受以免伤他自尊,在外人面前给足他面子,即便我爸妈说他几句我都会去维护他,不去苛责谩骂,即便有点小不高兴也是事后私下心平气和来沟通,努力给他台阶、创造机会,我会关心体贴他,表达我的感谢和赞美!我期待也能得到同样的回应和呵护,我曾经一度把下面这句话作为我的人生箴言,并以此来践行:

用我希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并且希望我自己也被温柔以待!

当时是我我就像老师对待一个小学生一样,每一次不成功之后我都会先反省自己: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够好?我讲的有没有清楚明了?我还需要换个方法试试?我也在努力调整自己,积极寻求一个良性解决方式,想要好好沟通、好好说话,但是当这些机会一次次被敷衍、被拖延、被不珍惜的时候,那种失落感一天天加剧,时间久了,就变成“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而我自己也变成了焦虑不耐烦的“祥林嫂”,因为我的“努力”他看不见,我对他的需要反而变成他数落抱怨我的理由,在我看来,我是帮助陪伴他登上更高峰的那个携手并肩、志同道合的好伙伴;相反,在他嘴里描述的,我的出现是他追寻事业成就感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我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反而躲在我身后。他眼中的“工作成就感”变成我最大的“情敌”。

我是个较真的人,有时候认死理,有那么一点追求完美,最开始总想着从一而终,“择一城终老,遇一人便能白首”那般美好的爱情。我们自由恋爱,比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更有感情基础,我们是经历过6、7年爱情长跑马拉松的人,我们更能坚定不移,忠贞不渝的走下去。

最开始那两年异地恋,问题没有很凸显出来,真的在一起了,问题与日俱增,可是又舍不得放弃在一起的这些光阴,毕竟也还是美好过一段时光,彼此身上也有相互吸引的地方,况且老公本性不坏,只是自我的东西多了些!最简单的,一起吃饭拿碗筷,他只拿自己的,不会帮我顺手拿一个,吵了好几次他也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他说想吃可以自己拿,干嘛非要他帮忙......这回答逻辑上没有错误,我无法辩解,可是两个人一起生活过日子,不应该相互体贴,相互为彼此考虑一下吗?家应该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类似的场景很多,但凡我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会辩解是我的问题,而非他的问题;我是个倡导独立的人,需要他的场景真的不算多,但也想创造彼此需要对方的机会,他每次给我反馈却是:我又耽搁他的时间了,最开始我还暗自庆幸找了一个时间观念强的男朋友,这样可以带动两个人一起珍惜时间,把时间花在更值当的地方。

我们曾经讨论过一个场景,他说他不可能干巴巴浪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我上班处等我下班,我也曾天真的理解并认同这个观念: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无意义的消耗!可是我却忽略了一点:这个不愿意花时间等我的男人,其实他省下来的时间也是一个人毫无意义、漫无目的荒废度过,并没有做出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直到我骑电动车摔伤了,还差点撞人的那一次,我忍着膝盖的伤口的疼痛和担惊受怕别人讹我的心情给他打电话,来的第一句话是他要买个山地自行车,坐车不方便,而且我又一次耽搁他的时间了......白天一整天到晚上临睡前,他都没有半句关心我是否摔伤的话语!那些失落感随着时间推移与日俱增!

我固执的以为像我这么好的姑娘一定能感化他,再给他一点机会多了解我就能珍惜我。也有一些改进,但是从骨子里面自我的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模式,遇事习惯性先想自己的需求,不那么容易照顾到身边人的感受,很多时候做事依然像个孩子一样只管自己尽兴!

前面几年都是苦口婆心心平气和跟他讲道理,很多次都像教三岁孩子一样,包容的越多,迁就的越多,越期望得到回应,但对于他而言,这些都是不值得花心思、不值一提的小事!干嘛非要在小事上跟他吵架?他的家庭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上班挣钱这一件事情上。

我们的生活中,唯独“事业的成就感”这一件事情能激发他的兴趣,唯有说到“挣钱”的事情他才会有两眼放光、炯炯有神那种状态,其他事情一概不主动谈,即便我来发起话题,他也是三言两语,赶紧结束话题,眼神空洞无神那种,习惯了做“话题的终结者”,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实质上解决问题,只不过是想尽快结束我的谈话。

我俩对家庭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爸妈感情不是特别好,见多了他们的吵吵闹闹的场景,我就特别在乎渴望一个温馨有爱、有说有笑的温馨家庭,确切地说是尤其特别在意自己现在组建的小家,我就想花心思好好经营家庭、好好珍惜感情!为此也做了很多努力,甚至一部分妥协,我总觉得自己对老公的期望值不高,不过就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今日事今日毕,每天有一点互动交流而已!但是对于老公而已,他工作累了,回家就只想放空脑袋,机械性吃饭睡觉,但凡需要用脑的地方他都不舒服(除了工作),他觉得跟我对话交流是个很烧脑的事情。

尤其这两年,独自带娃,独自育儿,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单亲妈妈一样,我需要老公的时候他总有一堆借口拖延和敷衍,遇到事情都是我独自扛过来,我想要沟通交流,他回家只有吃饭和睡觉!我问一句他只答半句;如果我不说,剩下的只有两个人相互冷战沉默;我说的多了,相互就变成了激烈争辩,共情的力量是没有的,理解体贴的话他不屑于说出口,久而久之,话到嘴边的我也选择不说了!

“我在追,他在逃;我再追,他沉默或者反击;我指责抱怨,最后两看相厌,一起沉默无果”,大概就是这样的循环模式。

我一直把情绪不好的原因归咎于老公角色的缺失,我重视珍惜经营家庭,独自应对生活的种种,得不到理解、认同和搭把手,能听到的话不是据理力争的辩解就是干巴巴的一句对不起,暖心话压根不愿意表达的老公以及每天没有沟通交流的生活才是崩溃的根源!早就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单一句“对不起”的话语不需要任何成本,没有任何补救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光说不练的事情做得多了,也就成了麻木的习惯。

作为一个女人,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需要,我不指望爸妈也不指望公婆,因为清楚彼此之间的观念差距,保持界限感是我们之间避免矛盾最好的相处方式。所以我对他们的期望值并不高,包括结婚、生娃去医院这些算作人生转折点的大事,都是我俩自己商定的,去医院待产到出院回家都是我和老公独立自主应付去面对。

我唯一需要的是一个能体贴理解我的老公,一个不当“甩手掌柜”的爸爸;可是吧,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我们之间的相处有一点畸形的感觉,其实从最开始的相处就有问题,到这两年生娃后,问题堆积越来越多,鸡毛蒜皮积攒太多导致爆发!要说问题很严重吧,貌似又不是很严重,但是小问题不愿意重视和解决,就堆积成山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抑郁,我只知道这些年下来真的不开心居多,遇到自己家里各种置办东西的事情老公已经跟外面的人沟通好各种细节了也不会找我提前商量一下,遇到家里其他糟心的事情也只有我自己独自面对,独自寻求解决办法,比如维权,比如育儿,我连一句安慰,连半个拥抱都没有;娃娃的事情更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在他眼里,对家庭负责真的只需要上班工作而已!

我老公家兄妹三人,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家庭应该懂得分享和与人相处,比起我这种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应该更为懂得家人之间的相处和经营,但事实相反,他们家人之间几乎从不沟通交流,相互之间很冷淡,我老公更是没怎么经历过和其他人相处的阶段,初高中以及大学本来都是住校生活,他不适应都选择自己租房住,所以基本上他很不会照顾其他人的感受!他并不是只对我一个人“自我”,他对身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记得有一次回公婆家,公公骨质增生腿疼的严重,走路一瘸一拐,家里做事需要抱几个大米口袋,100斤左右那种,我公公瘸着脚在一家人面前“劳作”,当时一家人都在场:我婆婆,我和老公,他哥哥和嫂子以及小孩等人,在这整个过程中全家人没有任何反应,没人吭声,没人帮忙,老公和他哥都是30-40岁的成年劳动力,而公公是个60多岁走路一瘸一拐的老头子,我催促老公赶紧起来帮忙,婆婆在旁边自豪的说了一句:我们家三个娃娃都没有干过农活的......公公也赶紧接上:不用不用,他们弄不来的,我自己一个人弄......老公和他大哥依然懒懒散散屁股不想离开板凳的坐着。当时我挺着七八个月快生娃的大肚子,恨不得我自己上去帮忙,这样的“家风”孕育出来的老公,如何能体谅理解照顾我的感受呢?

比起我这个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我可能成熟的早,从小就觉得这样的养育方式不应该,我很小的时候经常会央求妈妈教我洗衣服、做饭炒菜切菜、生炉火,骑自行车、割稻子啥的,我妈妈不同意的时候,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不能帮我一辈子,我要自己学会来。农村的小孩才深有体会,以前做饭烧水都只能生炉火,那个炉子本身就很重,只能提到屋子外门去操作,烧着之后再提回屋子里面,会有浓烟,我挪一步歇一步才能提动那个炉子,提出去还好,提进来时候又烫又重,点火时候会受风向影响,烟熏火燎的呛得人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经常好几遍才能成功,但是我每一次都没有放弃,我提倡自立自强,也愿意帮我爸妈分担家务,主动拖地整理房间、洗衣做饭是常态,一个人独立除夕大扫除、置办年货等。

你看,同为农村出来的两个小孩子,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心智成熟度来说,我们都不一样,男女的思维模式更不一样,所以我提倡以及从小践行的东西,也期待老公跟我达到同一个高度,那其实有点强人所难,他理解不来我说的“高度”,自然也做不到跟我一样感同身受和共情。公婆本身就是个只管孩子温饱的老人,话不多,大字不识几个,不会去引导子女如何成长,家里大小事宜,大部分都是公公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完。

往好的方向来说:在我的感化以及言传身教下,这些年他其实也有一些改进的,前些年不赞同我的做法和想法,一说起来就拍着大腿跟我据理力争,唾沫横飞,这几年下来,回家不再“葛优躺”,会洗碗拖地一起分担家务,即便做的不那么好,我能看得见他在努力,唯一让我崩溃的就是他只做家务不沟通,被迫沟通只有辩解逃避,最后反而会激起我的不满,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也曾很自信的认为我能经营好婚姻,我处理问题有法可依。现在看来,还是打脸了,我对婚姻的“修行”不够,我做不到不求任何回报的接纳老公的全部优点和缺点。我的耐心有限度;也或者是我在自己原生家庭里面得不到的东西,全部一股脑投射到老公身上,期望从老公身上得到补偿吧。

我有我的问题,他有他的原因,我们对婚姻的学习和修炼真的不够。

很多书上说:婚姻里面,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我一直不能够很好的去理解这句话,大概我就是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一直想把我认为好的东西一股脑输送到对方的脑海里,一旦他不愿意做,我就很容易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去指责他,这样的沟通自然起不到好的效果。我常对他说,“不做”与“做不好”是有区别的,只要去做去尝试就OK,做不好都没关系,至少证明你有行动,而“光说不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对李笑来那句话深信不疑:一个家庭幸福和谐的秘笈就是:花足够多的注意力和时间在彼此身上!简单来说就是要花心思去经营!

这和贫穷富裕其实关系并不那么直接,一个女人,如果不是因为钱和你在一起,她就不会因为你穷而离开你,也不会因为富裕而离不开你。

家庭是一个小集体,两人应该往里面添加一些东西才能热气腾腾的生活,否则就是一潭死水。

爱是一个动词,爱一定是经由关系而产生和流动的,就如同身陷泥潭里的人不能自己提着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一一定需要有个人给他一根杆子帮他爬出来,因为婚姻里的人无法自己同时成为爱的发源地和终止地,愿我们能成为彼此那根“杆子”,相互帮衬,一起拨开迷雾!


关于产后抑郁,我想说:如果你是丈夫,假如妻子夜里数次起床喂奶、给娃换纸尿裤、哄娃的时候:请你起来帮她递个纸尿裤,给她披件外套都好过你翻个身蒙住被子呼呼大睡还要抱怨一句:你又把我给吵醒了。再或者理直气壮吼一句:我又没有咪咪,没办法给娃喂奶!你的老婆真的很受伤!不抑郁才怪呢。

不要抱怨你的老婆怎么没有哄好娃娃,她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她每一天都在努力,希望你能看得见她的努力,不要当“睁眼瞎”,不要那么多挑剔和指责,更不需要沉默是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麻烦”与“被麻烦”来加深的,所谓“不打不相识”,(我理解的是打交道)。

试想一下:那些与你曾经并肩而行、无话不谈的好友,是不是联络越来越少,交集越来越少,不要辩解你们虽不联络但感情一直都在,你们彼此之间的好些近况很可能只是来自于朋友圈看到或者其他人口口相传的。

同样,婚姻里的感情只有越聊越好。不然怎么说谈恋爱呢?就是要去“谈”啊!

以下截图是我测评时截屏的一些小建议,期望看这篇文章的你也有所收获!好好珍惜你的家庭!

抑郁症测评有感

理解她

抑郁症测评有感

珍视她

抑郁症测评有感

爱护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期望值   产后   公公   抑郁   沉默   家里   身上   事情   老公   婚姻   努力   东西   妈妈   时间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