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前言:许多父母认为:"多带孩子出门见见人,会增加孩子接人待物的能力",对此,我不敢完全认同。带孩子出门多见人,肯定是好的,但根本的问题在于,如果孩子不会与人相处,孩子见再多的人,也不过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呢?

文/百变爸妈

社交能力越来越重要,玩得转社交圈的人,人脉资源必然多。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孩子出现以下现象,父母要引起重视,应该对孩子进行社交能力培养了。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孩子与人相处的方式,是以父母间、亲子间、同辈间的相处方式为模板的,当发现孩子出现了这些现象,一是找出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二是对抓住孩子敏感期进行合理、有效引导。

原因分析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心理动机,孩子所需要的,正是被父母忽略的。

1、自我中心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不会以他人的视角看问题,凡事以我的需要为第一出发点。所以,孩子会出现争抢玩具、执拗、发脾气等现象。例如:两个孩子玩的好好的,时间长了就会起争执,原因就是自我中心,凡事以自己的需要为出发点。

2、思维无逻辑

孩子还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分不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自己打开窗发现在下雨,会认为是我打开窗户才下雨。这会让父母的说教很难进行,因为孩子根本无法理解。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3、家庭原因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得当而导致。例如:父母常发脾气,孩子学会发脾气;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赞赏,家里来客人表现欲会很强;常被指责,孩子会容易忍让不敢和小朋友争抢;父母性格内向、存在情感忽略或先天气质,导致孩子害羞、内向,见人不爱打招呼。

4、同辈影响

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因为他们的不当行为没有得到惩罚而被孩子模仿。例如:争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老师没有发现,或是父母担心孩子受欺负,有意识的要培养孩子的"竞争"的能力。

小结:自我中心和思维无逻辑是孩子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成熟度越来越高会越来越好。家庭原因和同辈影响,主要是指观察学习的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孩子的敏感期

提到敏感期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敏感期是由蒙台梭利提出的,是指儿童在成长的某个阶段对于某件事物特别的敏感,处于某个敏感期的儿童对于此项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会较容易和轻松。

1、 执拗敏感期

年龄范围:2.5-4岁

主要表现:稍有不和他们心意的事情,都会变成他们又哭又闹的理由,对父母的指令习惯性说不。

形成原因: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能区分自我和外部世界,特别想要表达我的想法,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另外是由于秩序感的驱使。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2、 人际交往敏感期

年龄范围:3-5岁

主要表现: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兴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交往的初始是从食物的交换开始,既而到物的交换,既而出现相同的爱好和兴趣。

形成原因:孩子自己的社交需求;人类共存的被认同、接纳、理解的需求。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小结:孩子处于人际交往敏感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特点,此时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会事倍功半。但孩子又处于执拗敏感期,自我中心严重,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需要用孩子所能接受的方法。

社交能力培养

1、 拒绝说教

孩子自我中心严重,逻辑思维差,加上处于执拗敏感期,这时的说教,是起不到作用的。不如让孩子放手去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而后父母再帮助孩子进行修正。

2、 不做价值判断

孩子处在人际交往敏感期,是以物换物开始的,可能会出现很多成人所无法理解的行为。例如:妈妈买了一个新玩具,却被孩子在幼儿园从小朋友手里换回来一个小贴画,此时父母不应对孩子的行为做价值判断。如果按照成人的标准,说孩子"你真傻""没脑子"总是从是否吃亏、是否值得的角度评判,会降低孩子的社交行为,应该从社会交往方面进行引导。

你是很喜欢这个贴画吗?

他很喜欢你的玩具,所以你才会换给他吗?

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成为好朋友了?

这样的问题,目的是帮助孩子去中心化,引导孩子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其次,针对孩子出门见到熟人不叫人、与其他小朋友不合群等行为也不做评判,绝不可以斥责,这会让孩子对社交更恐惧。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3、鼓励社交

鼓励孩子进行社交,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如果方法不对,见再多的人,也只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鼓励社交,是要让孩子在社交的行动中,逐渐的体会、觉察别人的情绪,慢慢地自己完成去中心化的行为和思维。

例如: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引导孩子怎样接人待物;去儿童游乐设施玩耍,观察孩子如何与其他陌生孩子互动,并对行为进行引导。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4、看书、讲故事引导

我认为,这是最经济、有效、直接的方式,一本书二、三十块钱,可以反复使用,书中的小故事、问题,也都是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所编写,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

就像《儿童社交能力养成课》这本书,里面详细描述了生活中常见的28个社交情境,并按照儿童的学习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所编写。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感官感知、直接操作、亲身体验为主的。这说明了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具体的、以自己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由此可见,父母的说教孩子听不进去,是有原因的,具体的故事化场景,拟人化的动物描写,简洁的语言,才是孩子喜欢的方式。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这本书的内容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都能做到,很简单,但你如果认为这本书很简单那就错了。每个故事后的问题思考、测试、与生活结合以及去中心化的引导,才是这本书的灵魂。

你可以教会孩子社交礼仪,但你可以每天给孩子编故事吗?要知道故事和枯燥的道理比起来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你可以给孩子讲故事,但你可以延伸出对于故事的思考、测试以及与生活相结合的去中心化训练吗?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培养的根本是弱化自我中心,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别人视角考虑。

培养孩子社交力≠出门多见人,4个方法,助力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给孩子做去中心化的练习,交给这本书帮你解决吧,每天的工作让身体已经很累,何必让灵魂也得不到放松?只需要很少的钱,就可以借助知识的力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钱花在脖子以上的地方叫做投资,花在脖子以下的地方叫做消费!这本书活动价现在只需要¥25.8,链接如下:

培养儿童社交能力 ¥25.8 购买

@百变爸妈 从事儿童教育工作15年,心理所在职研究生,专注婚姻与亲子。养育,是一条单行道,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父母的课题,每天分享有用的、你关心的婚姻与亲子小知识,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这是遇见的缘分,别错过,点个关注再走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社交   孩子   执拗   人际交往   助力   小朋友   敏感   年龄   父母   玩具   自我   原因   能力   儿童   方式   方法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