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被"寄宿"的孩子,眼里除了冷漠,还有转瞬即逝的渴望

导读:寄宿学校能不能上?到底多大合适?带你走进一个被"寄宿"孩子的世界,你会自己获得答案。


文/百变爸妈


初次见到田田,大约是在2010年秋天的一个周六下午。一个膀大腰圆的男人,身上还有淡淡的鱼腥气,领着一个小姑娘走进了办公室。

"老师,我想给孩子报一个英语班。"

"可以呀,孩子几岁了?"我尽量保持热情的回答,不至于让对方看出我对于气味的敏感。

"8岁了,就是不太爱说话,想让她多跟小朋友接触接触,另外,听邻居说咱这里教学不错,上二年级了也该学英语了。"

我见过被

田田始终怯怯地躲在爸爸的身后,不说话也不闹,她的脸上仿佛蒙了一层灰似的,也看不出高兴还是难过。和爸爸攀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个令我十分吃惊的信息:孩子从4岁起就被送进了寄宿幼儿园。至于原因,是俗到不能再俗的理由:父母从县里来市里打拼,在市场开了一个卖鱼的摊位,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去买鱼,上货。因为照顾孩子的时间确实不多,索性把孩子送进了老家的寄宿幼儿园,每周末接回来,而且大多数时候,还是在爷爷奶奶家。

孩子幼儿园毕业了,又被送进了寄宿制小学,依然是一周接一次,但每周只有一天半的放假时间。爸爸对于孩子上寄宿学校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我们太忙,另一方面上寄宿学校也能培养独立性,孩子总要长大的嘛。"

我见过被

但我却从孩子的眼里看到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冷漠与平静,当她环顾四周的时候,眼里也会流露出好奇、渴望,但转瞬即逝。我捕捉到的这些信息,让我心疼不已,而我又能为她做些什么呢?尽人事,听天命,无愧于心就好!

但事情往往事与愿违,还没到一年的时间,田田因为始终无法与老师在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爸爸带着失望和一点怨气,选择了退费。我知道,爸爸"成功"了,他的确成功地培养了女儿的独立性!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

一般来说,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期,这时候的主要互动人和养育者是母亲,但6岁前都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安全感不仅仅指人身安全,对于孩子来说,包含了太多的内容:

1、物质需求,即:能否从养育者那里获得足够生存的生活资料,当我有需要的时候你们是否能及时发现并满足我?

2、心理需求,即: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喜欢、被接纳……我是否能从养育者那里获得?

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两者在满足过程中相互交织,例如:出门在外游玩,孩子饿了,看到一个卖烤肠的小摊,父母能及时买给孩子,那么,孩子在获得了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即:我是受欢迎的,他们是喜欢我的,可以满足我的需求。而亲子关系的联结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常互动中不断得到加强,进而变成他们未来与别人互动的模式。

我见过被

当一个孩子感受不到关爱,就好像是一个自己都吃不饱的人,又怎能与你分享手中的食物?所以,我想你明白了:孩子为何冷漠,好奇而又克制。因为她心里明白:没人关注我,我的需求也不会得到满足。

就像我必须承认田田爸爸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育儿理想"---培养孩子独立,但这种独立确是让人心疼到无法呼吸的独立,是损失了情感丰富性的独立,是缺乏了与人互动能力的独立。而我也只能像个看客一样,除了心中的祝愿,什么也做不了。

这篇文章勾起了我难过的回忆,胃又开始疼了,这个情绪器官总是提醒我要快乐。好吧,忘了这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吧。

孩子多大上寄宿学校合适

孩子上寄宿学校,有时是无奈,比如:离家远、父母太忙等。我认为:孩子上寄宿学校一定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孩子上寄宿学校的年龄最好应该在初中毕业的阶段

孩子幼儿园阶段特别需要被照顾、被满足,是养成健康身体和形成健全人格结构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打基础,培养学习习惯的阶段;初中是确立未来目标,与小学过渡并适应中学生活的阶段。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是非常的重要,他们依然需要依赖成人而生活,这种依赖不仅表现在物质上,也有心理、情感的依赖。

我见过被

第二,孩子需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高中阶段进入寄宿制学校,相比较而言,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对之前几个阶段更为成熟,也是为了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快速、紧张的学习生活。

寄宿制的学校,孩子日常相处最多的就是同学,在失去了与父母的互动和情感链接后,他们需要从同辈中获得到相应的情感支持。如果孩子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他们即使短暂失去了跟父母的链接,也能获得同辈间的情感支持,不会因为缺少心理需求的来源而焦虑。

我见过被

第三,孩子需要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在高中阶段,父母也都能理解孩子的课业压力大,即使是寄宿制,也多是父母帮助孩子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但是,孩子毕竟要在学校生活,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例如: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打理自己的外貌、床铺等。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正常生活需要,也是同辈之间交往的一种资本。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几岁的年纪还不会照顾自己,每天邋里邋遢,同学们会怎么看他呢?


结语:寄宿学校是把"双刃剑",父母要考虑清楚,发展出孩子的相应能力,满足条件后再送寄宿学校。过早地送孩子去寄宿学校,对于孩子的感受来说,实质上是一种被抛弃。


@百变爸妈 从事儿童教育工作15年,心理所在职研究生,专注婚姻与亲子。你有育儿问题,我有 教子方法,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这是遇见的缘分,别错过,点个关注再走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孩子   独立性   转瞬即逝   安全感   幼儿园   冷漠   眼里   物质   爸爸   时期   父母   独立   阶段   需求   能力   高中   心理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