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发挥,考满分是我的错?”13岁女孩被质疑作弊后溺亡

导读:质疑、猜测是关系中的“最强杀手”!本篇带你探寻质疑背后的逻辑,以及对于家庭功能的探讨。


文/37度暖爸


13岁的佳佳(化名)考试成绩全校第一,其中道法课100分,被班主任老师质疑作弊。还曾打电话到家里,询问孩子的爷爷,旁敲侧击的问佳佳是不是从别地地方偷拿到了试卷或者是看到了答案,因为佳佳的答案跟试卷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

“正常发挥,考满分是我的错?”13岁女孩被质疑作弊后溺亡

据李女士反映,该科目是政治科目,本来就是开卷考试,虽然侄女之前没有考过第一,但是成绩一直很好。佳佳的双胞胎姐姐还曾说,大约在31日上午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曾单独将佳佳喊出去。当天中午午休的时候,班主任将佳佳又叫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进行"补考"。第二次补考十分匆忙,但最后结果出来,小侄女只错了两个小题,考了98分。佳佳曾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考试正常发挥,考得好怪我喽?"

“正常发挥,考满分是我的错?”13岁女孩被质疑作弊后溺亡

之前双胞胎姐姐也曾被补考。在之前某次考试中,姐姐曾物理考过98分,被老师怀疑过是否作弊。所以这次月考,姐姐故意考了40多分,但是依然名列班级第六名。

1月1日上午,佳佳一个人外出,下午一直未归家,家人这才发现找不到人,最后在附近池塘中发现了佳佳飘上来的衣物。随后家属从池塘捞出了佳佳的尸体。

对于此事,我无权断论,但老师的质疑是否直接导致了孩子的溺亡,有几点疑问:

第一,老师如何推断孩子存在作弊行为?只是因为是满分,孩子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开卷考试,成绩满分,答案一模一样,我能不能说孩子课堂知识掌握好呢?

第二,从双胞胎姐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老师的质疑貌似是一种"习惯"。那么,老师究竟是质疑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质疑学生的品行?为何老师不能允许孩子考取好成绩?

第三,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自己最大的情感支持,为何没有向父母提起,而只是向奶奶简单提了一下?

“正常发挥,考满分是我的错?”13岁女孩被质疑作弊后溺亡

相信孩子有那么难吗?就事件本身,我来分析下背后的各种原因,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第一,孩子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对低龄学生来说这方面需求较弱)三方面被接纳、被认可,老师的质疑,本身就是一种不接纳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老师意味着权威性,拥有绝对的掌控力,这是令孩子感到失望的根本原因。

第二,我们可以质疑孩子,但一定要有相应的证据和事实做依据,而不是凭空捏造。如果是毫无依据的质疑,根本上来说,是相信"人性本恶"的逻辑而进行的推断。其实,这种情况,在父母身上也很常见。

我来举个例子说明:带孩子出去玩,在游乐场(或其他场景),你突然发现孩子将其他小朋友打哭了,你会怎么处理?

1、直接训斥孩子,告诉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这就是相信人性本恶的逻辑而做出的推断,那么孩子究竟是不是单纯的为了使自己快乐而去殴打其他小朋友呢?你相信吗?

2、询问孩子的原因,以及事件经过,并根据事件经过采取相应的说辞,教给孩子正确、平和的处理办法。这是相信人性本善的逻辑,即:孩子这么做是有原因,他一定是感受到了委屈或是受到不公平待遇。

事件中的班主任老师,实际上就是在做无证据的人性本恶推断,且想通过孩子的爷爷来获取孩子作弊的证据,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老师平时,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正常发挥,考满分是我的错?”13岁女孩被质疑作弊后溺亡

第二,如果我们成人,不能相信"人性本善"的逻辑,那么也就无法做到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也是孩子不愿意再和父母表达自己的原因。孩子觉得:我说了,你也不会接受,可能还要挨一顿吵,我何必要说呢?当孩子失去了父母的情感支持,孩子的心灵就像一颗飘荡的蒲公英,无处生根。

其次,当孩子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孩子感觉委屈,没有被老师公平对待等。家长如何回应,至关重要!如果在家长的眼里,老师就是对的,你就是错的,而根本不询问、考虑、分析事件经过、冲突原因,就会给孩子造成得不到情感支持的印象。而且,孩子也会无法处理和"权威"之间的关系,就像近年来偶有发生研究生因不满导师而轻生的行为,就是因为不会处理与权威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即使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害也依然不敢反抗。

“正常发挥,考满分是我的错?”13岁女孩被质疑作弊后溺亡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呢?

第一,相信事出有因,相信人性本善。家庭的功能之一,是提供情感支持,而不是说教、讲理的地方。当孩子在外面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父母首要做的是表示对孩子的支持和共情。

举个例子,让你有切身感受:

你在单位接到了一项工作,因为其他部门进度缓慢,而导致你的工作没能完成,反而责骂了你。当你回家和你的爱人提起时,你的爱人这样回应你:


1、嗨,我以为多大点儿事儿呢?谁工作还能不挨骂?我们领导…….blablabla

2、我帮你分析啊,这个事,你早就应该向领导汇报进度,告诉他应该帮你协调,你不说,最后完不成,肯定是你来"背锅"啊!

3、啊?是吗?让你受委屈了,我知道那种感觉挺难受的,明明自己很努力了,却因为别人的工作没完成导致自己挨批评,确实是冤枉。算了,都过去了,不想了哈,想多了伤身!

第一种,类似嘲讽的态度,令人更加生气;第二种,理性说教,没有共情;第三种,虽然没有教会你如何做,但这样的态度和共情,令人感到舒服。显然,第三种回应方式才能让人感受到被支持。

那么,日常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常常采用哪种方式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正常发挥,考满分是我的错?”13岁女孩被质疑作弊后溺亡

第二,常常问问自己我是否需要孩子达到某种条件、目的,孩子才能得到我的爱?这么问,肯定会令有的人感觉到不舒服,但事实如此。

例如:孩子写作慢、拖拉;吃饭撒到了地板上;早晨赖床;考试成绩差……当我们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你是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呢?

其实要做到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也很简单:放下心中的衡量标准。在我们自己成长发展、被养育、与父母互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各种标准,我们常常用这些标准来往孩子身上套。达到了,满足了,我就会爱你,关注你,反之,则不能得到我的爱,我会采用辱骂、指责、讨好等方式"督促"你达到我的要求。

亲爱的家长,你静下来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正常发挥,考满分是我的错?”13岁女孩被质疑作弊后溺亡

那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即使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不是放任、放纵他吗?

请注意: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意味着失去规则!可以无条件积极关注,但一定有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就以这个事件本身来假设孩子真的是有作弊行为,说明父母如何应对。

"我听老师说,你这次考试作弊了,而且老师有证据证明,这是真的吗?无论是真是假,事情已经过去了,妈妈知道你很希望自己获得高分对吗?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作弊是不可取的,这对其它同学来说很不公平。如果有其他同学因为作弊而取得了好成绩,你认为对你公平吗?妈妈,希望以后这种事情不再发生。"

这段话中"加粗"的字体,是对孩子内心期望的一个描述,这是做到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如果得知作弊的消息,非打即骂,只会增加孩子的悔恨、愧疚,也会拉开亲子关系的距离。而且,悔恨和愧疚是仅次于死亡的情绪体验,负能量非常巨大,情绪也可以引起身体疾病。(关于情绪不做过多解释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的专栏)


结语: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努力的结果,而家庭功能承载的是情感支持,如果家也不能容纳孩子的灵魂,那么他真的就像无根的野草了。我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如果佳佳父母平时对孩子有足够的情感支持,恐怕悲剧也不会发生。(无意冒犯,仅供参考)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人性本恶   人性本善   推断   双胞胎   满分   逻辑   态度   姐姐   家长   父母   原因   老师   事件   孩子   女孩   家庭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