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敬畏,才懂进退!欠缺的生命教育,家长有必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导读:生命教育在国内好像是个空白,大多数人对于此类话题的态度,犹如鸵鸟,避而不谈。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与其让孩子"横冲直撞"地探索,不如放到桌面上,敞开聊。


文/37度暖爸


女孩家住6楼,抓着跳绳翻出窗外,绳子承受不住,女孩摔下去死亡。父亲认为,女孩是模仿《熊出没》里的攀岩动作,于是将动画片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制作方赔偿6万元。这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几年前,曾有孩子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将小伙伴放在火上烤,导致烧伤案例。

知敬畏,才懂进退!欠缺的生命教育,家长有必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都反映出对于生命教育的缺失。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生命教育如此迫切,为何许多人对于此类话题都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呢?

第一,死亡是一个很神秘的话题,多数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向孩子提起。

第二,死亡被认为是"不吉利",这类话题不应该向孩子提起,或者说是就不应该被提起。

但是,无论是否提起,都不会妨碍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生或死是人类具有的自然属性,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说或不说而消失。弗洛伊德曾说:人有死本能,向内投射表现为自我攻击、自残、自伤、甚至自杀;向外攻击表现为战争、攻击他人、甚至是屠杀。

知敬畏,才懂进退!欠缺的生命教育,家长有必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无论是有意识的对于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攻击,还是无意识的游戏对他人或自己造成的伤害,生命教育都应该被父母重视,唤起孩子对于生命的深刻认知和尊重。对于生命的尊重,也是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有限性,懂得珍惜时间。

我认为生命教育应该包括两方面:

第一,是对于生命的认知: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宝贵、脆弱性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教会孩子如何享受生命的过程,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生命过程。

不管是以上哪个方面,我认为都无法脱离对于死亡的认知。只有孩子对于死亡的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知敬畏,才能懂进退!如果孩子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以及不可重复,会大大降低危险性行为的概率。

知敬畏,才懂进退!欠缺的生命教育,家长有必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家长如何向孩子提起这个话题,或者说,如何进行生命教育才合适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话题应该由孩子发起,而不是父母,但父母可以诱导孩子发起此类话题。

第二,父母应该对生命有良好的认识。生命不会消亡,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人死亡后会被微生物分解,变成无机物,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而用另外一种生命形式存在。

第三,话题的尺度,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把握,对于小孩子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较差,尺度不宜太大,点到即止。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问及父母是否会变老,是否会死去,父母应该用童话类的隐喻让孩子相信美好:"妈妈会老,你也会长大,但妈妈不会死去,因为妈妈还要陪着你玩呢。"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谈起这个话题,你可以说:"妈妈的生命不会消失,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第四,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人类生命,如:秋天落叶、花开花落、鸟类的迁徙等都可以是生命教育的素材。

知敬畏,才懂进退!欠缺的生命教育,家长有必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生命教育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

第一,大一点的孩子,父母不必避讳葬礼,可以带孩子去参与,并提前告知葬礼的意义、礼节,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如:亲人的悲伤、哭泣、不舍。

第二,秋天的落叶、路边倒地的小鸟都可以是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可以让孩子观察并说出他看到、想到了什么。

第三,对于小孩子而言,父母尤其应该注重对于生命的保护,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远比禁止更重要、有效。例如:小孩子性格活泼好动,禁止他爬高上低,不如教会他如何安全地爬高上低,因为你不可能一直看着他。

第四,小孩子的生命教育,最好是借助绘本类图书,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向孩子提及,那么绘本绝对是你最好的帮手。

知敬畏,才懂进退!欠缺的生命教育,家长有必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这本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美国儿童绘本《小鸟的葬礼》,从孩子的视角出发。通过孩子们在公园游玩,发现了一只没有呼吸的小鸟开始,展开故事。书中不仅体现了对于生命的教育,对于死亡的对话,也不失孩子们的童年天真。

绘本是你向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工具书",值得你拥有,一方面是因为它足够优秀,曾获"2016年《纽约时报》十佳图画书"荣誉,也是《父母必读》杂志和红泥巴读书俱乐部联合推荐的生命教育童书。

知敬畏,才懂进退!欠缺的生命教育,家长有必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原价¥45,寒假暖心价8.2折,¥36.9可以带给孩子一部优秀的儿童绘本:

小鸟的葬礼 ¥36.9 购买


结语: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开始,且贯穿人的一生,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任务。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应该给孩子开个好头,让孩子知敬畏,才能懂进退,减少孩子有意或无意的伤人、伤己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从此刻开始吧。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进退   敬畏   生命   避而不谈   葬礼   认知   小鸟   教会   小孩子   家长   形式   父母   妈妈   话题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