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男性化别混淆!男孩家庭必知的几点养育常识

导读:前段时间教育部回复了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表示要采取相关措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特别高兴看到教育部能从学校教育层面注重到这一问题,但是孩子的教育包含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男孩家庭在家中该怎样养育呢?


文/37度暖爸


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表示,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阳刚之气、男性化别混淆!男孩家庭必知的几点养育常识

提起男性女性化,总会和“伪娘、懦弱、吃软饭”等对于男性来说的负性词汇联系起来,大众对于男性女性化的认知可能会有一些偏颇,我认为男性女性化应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刻意表演,例如:李玉刚、梅兰芳,但是他们的性取向都很正常。

第二,性取向出现问题,对于自己男性身份认同度低,期待自己像一个正常女性生活。

第三,男性身上具有的女性化特质,他们性取向正常。我认为,男性女性化,称为“男性身上的女性化特质”更为合适。例如:一个成年男性身上所具有的细腻、情绪敏感等女性化的特质。

阳刚之气、男性化别混淆!男孩家庭必知的几点养育常识

对于男性女性化的问题,还是要辩证看待,不能“一棍子打倒一片”。提起这个话题,好像就是贬义的,按照现代职场工作要求,如果一个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具有双性化特质,那么他(她)在职场一定混的不差。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即拥有男性的阳刚、果断、坚毅和进攻性,同时又具有女性的细腻、情绪高敏感度,容易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这样的人,堪称职场完美性格。所以,提到男性女性化的问题,还是要分开来看。

阳刚之气、男性化别混淆!男孩家庭必知的几点养育常识

当然,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还不能接受性取向的变化问题,例如:同性恋、双性恋。这是和社会对于性别角色要求相背离的,不被大众认可,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出现了问题。简言之,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男孩、女孩。

其次,是这篇文章提到的阳刚之气。我认为,阳刚之气,不能和男性化混为一谈,男性化是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男性特质;阳刚之气,是指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气度及言行。意指积极向上的精神,宽厚豁达且刚强凌厉的气度,坚持正确的行事准则,正直仗义的言行。

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男孩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男性化特质和阳刚之气呢?

第一,孩子在2-3岁是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阶段。此时,孩子对于性别角色定位是较模糊的,父亲应该介入孩子的生活、游戏、亲子互动中,不需要特别做什么,孩子会模仿父亲的做事、说话风格。其次是在玩具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明显男性特质的玩具,如:枪、炮等。

第二,孩子在3-6岁是性别角色认同的稳定阶段,即:我知道我是个男孩。会逐渐形成符合公众认知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例如:男生不可以穿裙子、要勇敢等。

阳刚之气、男性化别混淆!男孩家庭必知的几点养育常识

第三,对于男孩阳刚之气的培养,大多数还是在于父亲功能能否在家庭中体现。为什么我没有说父亲,而是说“父亲功能”?有些母亲也可以实现父亲功能,虽然是少数,但毕竟存在,通俗点说:培养阳刚之气,还是要依靠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一方面是父亲作为男性的言行,对于男孩的模仿作用(身教),另一方面是在亲子互动中为孩子建构起坚毅、勇敢、果断、刚强的男性气质。例如:爬山、跑步、以及各类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加强孩子的体魄,也能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

阳刚之气、男性化别混淆!男孩家庭必知的几点养育常识

第四,父母对于媒体报道以及社会现象的正确解读。例如:李玉刚或“伪娘”类cosplay的反串,只是一种表演形式。他们本身是男性,只是出于工作要求才有了这样的表演,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认知。

尤其要注意娱乐业对于孩子的影响。例如:在十几年前,哈韩、哈日风流行,青少年普遍以阴柔之风为美,这是媒体对于公众认知的导向作用。但在这些年,健身的兴起,使得男性化又回归到了本质。例如:一些年轻流量小生也会晒出自己的肌肉,以强调自己不仅仅是靠着俊美的脸庞吃饭,展示自己阳刚的男性一面。

阳刚之气、男性化别混淆!男孩家庭必知的几点养育常识

其实,坦白地说,我更希望能培养出具有阳刚之气的双性特质男孩,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会更有竞争力,也更适合于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如果在战争年代,或者是农牧、狩猎年代,对于男性特质要求更多,例如:亮剑里李云龙的形象,更符合那个时代对于男性的要求。

阳刚之气、男性化别混淆!男孩家庭必知的几点养育常识

凡事有利有弊,对于阳刚之气还是辩证看待吧!如果阳刚之气过强,男孩也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进攻性,尤其是在青春期,如果过弱,则会被公众认为是有些偏女性化。而这个度,恰恰是最难把握的。

结语:阳刚之气别和男性化特质混淆,这是两方面的事情,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更多是侧重孩子的性别角色身份认同,而后才是阳刚之气的培养。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阳刚之气   男性化   男孩   进攻性   教育部   言行   特质   认知   青少年   性别   角色   父亲   男性   常识   孩子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