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95分排名竟然倒数:教育内卷低龄化,扎了谁的心?


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帖称,自己的女儿是0基础上的一年级,开学后,给孩子报了个课外补习班,补习班测试每次都在90分以上,夫妻俩觉得孩子还是挺努力的,对孩子很满意。


但一起上补习班的女儿的表姐,却因为考了94分被妈妈骂了。这位妈妈才发现,认识的家长们,如果孩子考了90多分,都是非常生气不满意。


一对比,这位妈妈开始反思,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低了。


一年级考95分在班里是倒数!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曾经看过一个妈妈说,自己家娃两门90多,被老师谈话,暗示需要抓紧努力。


2020年上海中考成绩分布图,我们惊讶地发现,英语数学的成绩,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站在了140-150分区间。115-120分之间,已经寥寥无几。


小学一年级95分排名竟然倒数:教育内卷低龄化,扎了谁的心?


越来越多的孩子拿高分,孩子之间分数的差距越来越小,以前我们说高考一分差出一操场的人,现在从小学,初中就已经开始了!


这种现象正常吗?


01

教育“内卷化”苦的是谁?


今年非常流行一个词——“内卷化”,就是指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家为了竞争有限的资源,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也被戏称为“凡人版军备竞赛”。


而这种“内卷化”,已经向教育界蔓延。我们突然发现,身边的孩子个个都成了天才:3岁认3000个字、4岁背唐诗宋词上千首、5岁能看原版《哈利波特》......于是家长们越来越焦虑了。


小学一年级95分排名竟然倒数:教育内卷低龄化,扎了谁的心?


被“内卷化”的家长杀红了眼


刚刚被一条“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习初中数学”的内容惊呆,又被一条“宝妈分享6岁孩子如何提前学完四年级课程”的干货吓到。


孩子竟然已经提前学到如此地步,到底是因为孩子是天才,还是父母太焦虑?


你家娃报了5个补习班,我家娃就得报6个补习班!

你家娃学了奥数,我家娃奥数英语就要两手抓!

你家娃考PET,我家娃就考雅思托福!

多学、提前学已经成为常态,孩子们被逼成了“天才”。


曾看到某采访中,一位妈妈说,孩子报了10个培训班,还是太少,正在考虑增加。


《亲爱的小课桌》中,徐敬凯妈妈让他在寒假做了376张试卷,有270张考卷、7本大题、50张自打卷。她认为孩子不需要快乐的童年。


小学一年级95分排名竟然倒数:教育内卷低龄化,扎了谁的心?


教育“内卷化”的今天,家长们先杀红了眼,为了孩子,花多少钱,耗费多少精力都在所不惜。


做不了学霸,我就做“学霸的妈”,学习被父母彻底“功利化”!


被“内卷化”的孩子苦不堪言


996让无数“打工人”哀嚎,哭诉没有自由,没有自我。可是孩子呢?岂止是996!他们都是697,甚至是5117、527!


成人,还可以选择辞职回乡,可以选择自由职业,让自己更快乐一些,他们还能在假期里享受下偶尔的放松。


可是孩子呢?周末、假期都成了他们弯道超车的机会,上不完的培训班,做不完的卷子,考不完的试,学不完的习......


却从没有人问过孩子一句“你能撑住吗?”


“我活得太累了”,四川一名小学生留下这样绝望的一句话后,跳楼了。


小学一年级95分排名竟然倒数:教育内卷低龄化,扎了谁的心?


“妈妈,我太累了。让我休息一会儿再写作业好吗?”二年级小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导致身体虚弱,陷入重度昏迷。


“妈妈,我太难受了,让我休息十分钟再写可以吗?”一个贴着退热贴的小女孩哭着祈求妈妈。


小学一年级95分排名竟然倒数:教育内卷低龄化,扎了谁的心?


孩子要经受学校、老师以及同龄人的竞争压力,到了家,也得不到丝毫的放松。被父母赶着学习,被父母不断指责,和父母之间的话题只剩下了“学习”。


当孩子抑郁、自杀、离家出走,我们批评孩子“太矫情”、“太脆弱”,可是我们到底有没有想过,996的成人可以脆弱,5117的孩子凭什么刚强?


北京大学著名心理教育学者徐凯文老师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空心病”。


“我是谁?我要到哪儿?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当代学生,甚至是顶级学府中的学生的疑惑。


“内卷化”的教育,让孩子彻底迷失了自我,在压力下苦不堪言。


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家长孩子用尽财力、人力去拼,“内卷化”的教育让父母们你争我抢,最终换来只有越来越多焦虑的父母和被压垮的孩子。


02


我们必须承认,教育的“内卷化”,我们暂时无力改变,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给孩子解压,去减缓“内卷化”带给孩子的压力。


1、不要将焦虑传递给孩子


我们总是怕错过孩子的天赋,怕耽误了孩子,所以,父母焦躁不安,不断用力,也要求孩子不断地努力。


焦虑传递给孩子,只会让孩子更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要清楚,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金字塔的塔尖也站不了那么多人。父母们与其焦虑,不如放平心态,认真地思考孩子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


小学一年级95分排名竟然倒数:教育内卷低龄化,扎了谁的心?


不要别人的节奏带偏,要有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走稳,走好就很好。


杜江曾在《爸爸去哪儿》送给嗯哼的一段话: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们不要将自己的希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2、看到孩子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


也许孩子胆小敏感,不敢和人说话,但是他心细,善于观察;

也许孩子没心没肺,被批评了从来不在乎,但是他性格乐观,积极向上;

也许孩子的成绩不好,不爱学习,但是他是个篮球高手;

也许孩子不爱阅读,但是他动手能力强......


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不要总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家孩子的短处相比!我们作为父母的,就要学会去挖掘孩子的优点,找到他的潜质。


作家林清玄曾说:“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


看到孩子的独特性,就是帮孩子点燃生命的火,通过优势来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量,感受到成长带来的满足。


3、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高于成绩


你想要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孩子,还是一个心理扭曲的优等生?


江苏一名高三男生不满母亲陪读,用刀捅死了自己的母亲。


青岛一个15岁的女孩不满母亲的严厉教育,亲手勒死了最爱自己的妈妈。


一位教师朋友对我说,班上一个高三男生,死活不读了,坚持退学,最终妈妈哭着给孩子办理了休学。


弑母、自杀、离家出走、抑郁......为什么近年来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小学一年级95分排名竟然倒数:教育内卷低龄化,扎了谁的心?


我们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我们的眼里只有孩子的分数,什么心理健康,情感需求都被抛在了脑后。


随着孩子长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对情感的渴望是超于一切的,当他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回应,要么选择压抑自我,伤害自己,要么彻底爆发摧毁他人。


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大于成绩,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一条永远都不会改变。


我们是孩子最亲的人,而不是他的仇人,我们给孩子的是爱,而不是压制。多关心孩子的内心需求,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多和孩子沟通,不要总拿成绩作为话题。


我们改变不了教育制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家成为孩子休息喘气的港湾,让父母成为孩子可以安心依靠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一个人如何好好地活着!我们的确要”鸡娃“,但是要分清”鸡娃“的方向,并不仅仅是考试分数,更是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正常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培训班   独特性   补习班   苦不堪言   倒数   焦虑   天才   我家   父母   母亲   成绩   压力   自我   努力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