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不能够好好说话

2020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大地,一场不期而遇的阻击战也就此开始。千家万户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因为对疫情无法预料和掌控,深深的恐惧压在我们心头,我们开始了基本闭门不出的日子。然而我根本无法预料,一场更大的浩劫在等着我。


我们能不能够好好说话

疫情的开始打响了孩子逆反的第一枪

过完春节,本应回到学校努力学习的儿子、本应回到课堂上当面授课的我们,不约而同开启了两三个月的网课生涯,渐渐的,儿子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肆意妄行。早上起的早,晚上睡的晚,白天睡觉,完全不按老师思路往下进行。

实际上这是孩子长大的标志,他迫切想做他自己,对于孩子来讲,试错和尝试是他的行为模式,有些道理孩子不懂。这个时候只有父母放手,孩子才会考虑利弊,父母如果不反对,孩子往往还会考虑事情的是与非,好与坏。

我当时对孩子情况完全无知,我的焦虑肆意疯长,这还了得,不听老师的话,成绩就会下降,成绩下降了高考就玩完儿,高考玩完儿了这辈子就完了。我当时多么聪明呀,我竟一眼看穿了孩子的未来,你说我不焦虑谁焦虑?

青春期是孩子要为自己争取自主权和空间的人生阶段,挑战父母,挑战老师,想摆脱老师和父母的控制,是成长的正常需要,如果我当时明白这个道理,给孩子足够多的理解和支持,孩子情况不会持续发展。可事与愿违,导致状况连连,我们干扰孩子的青春期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看着儿子晨昏颠倒,我指责和批评孩子。孩子一如既往不反驳,当孩子经年累月积累的负能量达到他不能承受之重时,孩子出现了焦虑的症状,白天胡思乱想,晚上很难入睡。后来网课结束,孩子先后参加了期中考试和摸底考试,成绩都没出年级前三名,孩子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他生怕从现在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可是,孩子的身体已经出了问题,焦虑使他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每天有效学习的时间显著降低。


我们能不能够好好说话

焦虑的孩子头疼头晕无法全力以赴去学习

老师收走孩子的随身听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晚孩子放学坐到电脑旁边,没头没脑翻看他初一初二时的聊天记录和照片,那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没心没肺愉快成长。我完全没有察觉孩子的情绪,也没做出相应的安慰,潜意识还是按照老路出牌,看到儿子十二点了还没睡觉,开始批评和指责孩子,呵斥孩子早点儿睡觉,否则去外面算了,对孩子喊出那些话之后,我以为孩子就会像以前老老实实睡觉去了,可令我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平时胆子很小的儿子夺门而出。我和老公瞬时傻眼,急乎乎出去疯找。

孩子对我们提出不愿意去学校,我对他竭斯底里的大吼,儿子第一次当着我面把他的书包及书本疯狂的扔到地上,我竟伸手第一次打了他一个耳光,儿子更加愤怒,把我衣架和衣服统统都摔到地上,我完全不理解孩子的失控行为。看着泪如雨下的我,儿子对我说他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了?

由于儿子不去上学,我们的控制越发升级,儿子的对抗就越发激烈。为了逼迫儿子快点儿回到学校,发火说教不行,我和老公就采取冷战的方式,到现在我清楚的记得儿子孤零零的躺到床上没吃没喝,万念俱灰之下背着书包冒雨步行三十多里去到外婆家,孩子本心向上,即便受到父母如此不理解和对待,他依然背着书包没有忘记学习。反过来看我们父母,我们想灭掉孩子的想法达成我们的期待,然后自己才有安全感,我们的思维世界里没有孩子只有我们自己。


我们能不能够好好说话

越管控就越对抗

易经曰:孤阴不生,狐阳不长,没有任何一件事儿可以永远的持续下去,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管控,到了青春期,随着他的身体力量和心理力量的增强,他便开始反抗,才有了冲突。我们要思考,如果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对着干,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老早就已经有问题了。只是我们没能及时觉察,所以,青春期是检验家庭教育的试金石。

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 我们瞎头蚂蚱似的焦虑万分,反复问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也许孩子从初三的时候就因为人际关系受挫,也许每天疲于奔“课”的生活,早已让孩子体力、心力严重透支,孩子困惑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自己的未来要去向哪里?孩子心力交瘁,我们却看不到孩子情绪,只顾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对着孩子大声斥责。我们是爱孩子的,关键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命去换回孩子的命,可我们在孩子受挫,孤独无助没有心力的时候,能否看到孩子的精神生命?给到孩子足够多的理解、接纳与包容?

孩子不想上学是昨天想起今天就给家长提的吗?当然不是,他肯定是想了很多次,权衡了利弊,纠结了许久,以至他的生命能量不足以支撑他在学校待下去才提出的。他偏离了他的生命轨道,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和惶恐。

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无条件接纳孩子目前所有的偏差行为,包括昼夜颠倒打游戏,给他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由自在彻底放松自己,孩子可能很快就修整好。

当我们的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请你放下焦虑,心平气和的和我们的孩子好好说话,因为你越抗拒的事情,越会持续;相反,你发自内心接纳的事情,才可能发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利弊   疫情   心力   偏差   青春期   书包   焦虑   儿子   说话   父母   事情   成绩   老师   生命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