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因为厌学而玩游戏,还是因为玩游戏而厌学

刚才一个朋友问我,她都要愁死啦,孩子每天除了吃喝睡,就是玩手机。感觉孩子这样下去会越来越逃避现实,没法儿不焦虑呀。

“可是,孩子厌学焦虑,你不让他玩游戏,他还能干啥呀”?我问到,朋友回答:“可以看看书,出去运动运动呀。”可是,这只是我们的想法,我们问孩子的想法儿了吗?我们丝毫没有付出却用世界上最简单的方式问孩子要结果,总想用控制的方式去左右孩子的言行,那怎么可能如愿呢?


孩子是因为厌学而玩游戏,还是因为玩游戏而厌学

孩子当下的需求对他就是最重要的

我们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学习很重要,但说这些都没有用,因为我们说的这些他都懂,关键问题是他做不到呀,就像一个骨折的人,他疼的不得了,而我们偏偏鼓励他每天坚持运动,那不是孩子疯了,而是我们自己疯了。

这个朋友也掉入我之前掉的坑,我也貌似不久前看清楚这个问题的真相才开始不焦虑的。

去年九月份开学没多久,孩子由于头晕焦虑败下阵来,孩子从学习的高速轨道上停了下来,一下子没了方向没了目标没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但说结束的话很容易,结束却很难。他整个人是混乱的,有时候晚上出去,凌晨四五点才到家,孩子不在家的分分秒秒对我们都是煎熬,那一段儿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彻夜难眠,老公晚上出去寻而无果,坐到河边偷偷的抹眼泪,那种痛彻心扉的疼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当时虽然对孩子情况不接纳,但我的直觉告诉我,持续下去会出大的问题,于是果断和老公商量给孩子买一台电脑,一是他可以在家玩游戏,在家里最起码他是安全的,二是我们想讨好孩子,想着是孩子心情一好,有可能就会回到学校。我们是带着极大功利心的伪接纳,怎么可能心想事成?更无知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即便是发自内心全然接纳孩子,孩子也需要很长时间去进行自我疗愈和修整。

当时关于孩子玩游戏的问题,我和老公意见不统一,他执着的认为孩子是因为疫情期间玩游戏而导致厌学,我坚持认为是因为厌学学不进去了而玩游戏,母子连心,就像孩子八岁时得了脑炎,我从单位第一时间赶回家,看到孩子第一眼,我就感觉孩子这次生病症状跟以往不同,所以没敢耽误,夜里孩子发高烧,我连夜往医院冲,结果孩子很快痊愈了。可我们对面楼八岁的小姑娘,因为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最后情况恶化,转到郑州也没救回来。这是门岗上的大娘随后告诉我的,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惊。所以,我相信我的孩子是因为厌学了所以玩游戏,因为了解孩子,所以对于孩子玩游戏,我虽然焦虑,但语言上跟孩子没有大的冲突。


孩子是因为厌学而玩游戏,还是因为玩游戏而厌学

如果根源没有解决,没收装备毫无意义

老公对孩子目前昼夜颠倒打游戏极度不接纳,在一次酒后,老公疯狂的拍打孩子的门,指责又批评。最后直接把电给断了。孩子直接崩溃,在屋里低吼,要给我们好看,孩子不是吓吓我们的,只是他当时没有足够大的胆量。我后来敲开孩子的门,孩子无助的眼神,生无可恋的表情至今想起还深深的刺疼我的心。我至今感谢儿子,在接连受到父母不理解不正确对待之后,依然给到我们纠偏的机会。而像那些轻生的跳楼少年,只是决绝的留给父母一个背影。

对于因为学习压力大、完美主义、厌学焦虑、对生活没有目标和希望的孩子我们为人父母就真的就不要再纠结电脑手机游戏问题了,难道还不可怕吗?那些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的离去难道还不能给大家警示吗?如果真的再执着游戏问题,可能会把孩子往更恶劣的方向推进了,不要想着那些轻生少年离我们很遥远,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悲凉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是毁灭性的事故。

玩游戏不是“问题”,是“现象”。孩子可能是因为孤独、因为抑郁、因为自卑、因为焦虑、因为价值观和心态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父母不懂得给孩子释放压力,不懂得给孩子足够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只是盯着孩子的偏差行为不放,而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这种现象怎能消失?孩子缺哪儿补哪儿,我们持续的给够孩子足够多的鼓励和认可,足够多的爱与关怀,他的价值感不就慢慢的回来了吗?


孩子是因为厌学而玩游戏,还是因为玩游戏而厌学

玩游戏不是“问题”,是“现象”

所以,发自内心接纳孩子玩游戏只是第一步,如果你一直看孩子玩游戏不顺眼,孩子一直看你不接纳他玩游戏不顺眼,你们就互相伤害,谁也改变不了谁,那就没有结果。只有你持续的爱他,让他信任你,让他感激你,你们之间有了爱的链接,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我们可以带孩子旅游呀,可以陪孩子聊天呀,孩子会觉得我爸妈愿意花时间和金钱来陪伴我,我是有价值的。他的心力会慢慢增强,不用过多的语言去引导,从小读的那么多圣贤书让他对道理门清。

我一直按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前几天又满足孩子心愿买了一台上万元的电脑神机,孩子兴奋的样子溢于言表,房间里的空气都是快乐的,有什么比让孩子愉悦的事情更重要呢?更为可喜的是孩子并非像我们想象那样投入游戏中不能自拔,他只是像艺术家观赏自己的艺术品一样审视着自己的神机,因为满足,孩子心里不再匮乏,对我们又信任又感激,他不再反锁房门,而是经常出来和爸爸聊天,聊那些军事方面的内容,还和爸爸下象棋,和我聊他今后的打算,目前的卡点。孩子内心充盈了,你让他沉迷游戏他都不会,相信我相信你自己的孩子。

孩子本心向上,没有一个孩子自愿沉沦,也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永远叛逆,把我们盯着孩子的目光撤到自己身上,自己好了,一切都好了。

如果我们,能够不再执着我们想要的结果,能够打破自己的惯性去看到并探讨事情的真相,这会比解决“问题”本身要重要得多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厌学   门岗   孩子   焦虑   真相   执着   感激   内心   道理   想法   身上   现象   老公   父母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