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一日游?令人惊叹的德国儿童教育其实很温暖

小时候,你是否问过父母“什么是死”、“人为什么会死”这样的问题?今天就是中元节了,在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问到“死”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

在近期的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中,小时候的李尖尖想去世的妈妈时,李爸爸会用这样温暖的童话给女儿解释“死亡” 。

殡仪馆一日游?令人惊叹的德国儿童教育其实很温暖


这样的解释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算是一个令人欣慰的高分答案了。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更重要的呢?

然而,解释“死亡”,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最正确的。

“妈妈为什么要去海上当仙女?她不要我了吗?” “她为什么不带我一起去?” “很多很多年是什么时候?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她?”虽然剧中的李尖尖没有追问,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无法逃避孩子类似的问题。

要知道,孩子能从各个渠道知道“死亡”:

花朵的凋谢、宠物的离世、亲人的病故、就连各种绘本童话和新闻中也会时常提到。如果逃避向孩子解释“死亡”,只会诱发孩子不正确的想象,甚至让他们感到害怕,产生错误的认识。


孩子需要明白的是,虽然肉体会消逝,但我们的爱不会随之消逝。


“死亡教育”怎么做?

德国人的另类做法


安排殡仪馆、墓地开放日,号召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这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一课。如果你以为没人去那就大错特错了,殡仪馆的开放日名额常在一放出时就被抢订一空。

殡仪馆一日游?令人惊叹的德国儿童教育其实很温暖


知乎用户@长不大的悠悠妈 详细叙述了她在德国时带孩子参观殡仪馆的经历:

一个“去世”的布娃娃被讲解员和孩子们推进了殡仪馆。讲解员以温柔的语气对布娃娃说:“你好,你现在在xx殡仪馆,接下来我们会一起好好照顾你。”


接着,工作人员邀请孩子们给布娃娃脱衣服、洗澡、梳理蓬乱的头发,还为布娃娃换上它“生前”最喜欢的漂亮衣服。


然后,大家一起去地下室的仓库为布娃娃选择一口合适的小棺材,再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入棺材里。告别室里放满了布娃娃的照片、鲜花,还有音乐围绕。这时,布娃娃的“亲人”“朋友”会轮流献上它最喜欢或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告别室的人们会谈论和它的故事,或哭或笑地结束这场葬礼。

这样真实的体验,能让孩子知道“死亡”究竟是什么;也能让孩子了解,“死亡”虽然是一件让人悲伤的事,但是如果死后会被当做重要的人好好对待,“死亡”也就没有那么可怖了。

我们能用什么方式

让孩子理解“死亡”?


1

通过影视作品或绘本是非常好的途径。


影视作品可以给孩子看《寻梦环游记》《狮子王》、绘本推荐《獾的礼物》《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这些关于生命的童话能让孩子明白人生的道理,从而更珍惜生命。


殡仪馆一日游?令人惊叹的德国儿童教育其实很温暖

殡仪馆一日游?令人惊叹的德国儿童教育其实很温暖


2

祭祀祖先时带上孩子。


为了疗愈伤痛,让生活继续前行,我们需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给孩子讲讲祖先的故事,再让孩子聊聊自己最近的表现。整个过程不宜过于悲伤,应平静而温馨。让孩子明白虽然亡者已经永远离开,但我们的爱与他同在。


3

当孩子提问“什么是死”,用简洁的解释,但不要逃避回答。


推荐使用功能性的语句,比如“人死后将无法思考、说话、呼吸;动物死后将无法吃喝、奔跑、发出叫声”等,会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殡仪馆一日游?令人惊叹的德国儿童教育其实很温暖


“死亡”,在很多人看来是“糟糕”“不幸”的事,但确实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天。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让孩子认为糟糕的事永远不会发生,而是让ta知道,正因为有“死亡”的存在,我们才更应该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但愿下一次在孩子看到、听到或说起“死亡”的时候,我们能用温暖而平和的话语让孩子理解“死亡”,而不是过分惧怕“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殡仪馆   德国   中元节   温暖   讲解员   儿童教育   能用   祭祀   祖先   影视作品   糟糕   小时候   亲人   悲伤   童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