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孩子这两类心理恐惧

最近有家长留言说,《以家人之名》这个剧太好哭了!


《以家人之名》: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孩子这两类心理恐惧


凌霄和贺子秋儿时被妈妈抛弃的情节,让许多人联系起了自己的童年:

犯了错误,妈妈说“我不要你了”;

哭闹着想要买玩具,爸爸扬长而去;

父母工作忙,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有了弟弟/妹妹后,感觉自己被忽视……


虽然,现已为人父母的我们无法回头修改自己的童年,但至少可以不再重蹈覆辙。避免以下不当行为,别再给自己的孩子留下这两类难以磨灭的心理恐惧。


“被抛弃感”

不知道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真的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可能不是很多,但从我接触的大量个案来看,有过“被抛弃感”的孩子,却很多。


什么是“被抛弃感”?

它不是指“在事实上”你爸妈不要你了,而是指,在“情感上”你体验过强烈、深刻或持久的不安全感、不确定感、被嫌弃、被忽视或者被分离的恐惧。

因此,我们平时不要对孩子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甚至真的把孩子推出去,关在门外,任孩子哭喊敲门砸门——这个一定不要做!


《以家人之名》: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孩子这两类心理恐惧


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活脱脱的被抛弃的体验。


因为:

门是家和社会的界限;


界限这个词很抽象,但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是靠“具体的门”来理解“界限”;


孩子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小学之前的孩子就是靠具体形象来认知世界的;


“家门”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界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


孩子被推出门外,对ta来说就意味着:“我被抛弃了。”


当然,你可能最终会把门打开,你只是吓唬吓唬孩子,但这种“快准狠”的方式,代价是非常大的。经常有这种体验,那这个孩子长大了很有可能出现我们在心理治疗上讲到的分离创伤,安全感匮乏这样的现象,一生都很难修复,这就是原生家庭对童年的影响,都在细节里。


“被虐待的恐惧”

“虐待”,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但尤其是身体上的。


因为:

孩子矮小力气小,和大人相比可以像蚂蚁一样无力,身体感受到强烈的失控感;


被你“玩弄于股掌”,孩子面对强有力的大人,心里会体验到自卑感、无能感。


打头、打屁股,拖拽、推倒、打脸等等所有碰触孩子身体的“打”,都会让孩子产生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愤怒,这些行为父母一定不要做。


《以家人之名》: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孩子这两类心理恐惧


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的其实很简单,父母能为孩子提供的,就是一种“抱持”的安全环境以及充满爱的养育方式。


被称为“世界上最懂孩子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方法,即 “抱持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包括温柔的“触觉”,还有用心的“关注”和“支持”。


《以家人之名》中的尖尖爸爸就是接纳、照顾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有底气;他又有原则底线,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爸爸,是一个能为孩子提供“支持性、响应性”关系的人。


《以家人之名》: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孩子这两类心理恐惧


只有这样的爱,可以治愈伤痛。


愿我们的孩子和我们,都能活在爱和光里。

《以家人之名》: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孩子这两类心理恐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恐惧   家人   父母   孩子   形象思维   都会   界限   不当   安全感   童年   大人   爸爸   身体   妈妈   方式   环境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