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成为“触屏高手”,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iPad和智能手机日渐成为孩子们的玩伴,被很多潮爸潮妈当成时尚玩具,有时甚至代替父母的陪伴,变成“电子保姆”。


任何科技的发展往往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电子产品提供了儿童发展需要的经验;但另一方面,如果电子产品剥夺了儿童获得更多丰富的认知经验的机会,则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宝贝成为“触屏高手”,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相关研究表明,对于身心正出于发育“黄金期”的婴幼儿来说,如果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势必会给孩子在身体、语言、情感、思维、交往等方面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风险1:身体健康受危害


影响视力、颈椎脊柱的发育


宝宝长时间盯屏幕,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严重的还会患上角膜炎、干眼症等疾病。


另外,孩子们看屏幕也是“千姿百态”:躺着、趴着、斜着,这都会影响颈椎和脊柱的发育。


影响睡眠


学龄前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也需要比成人更多的睡眠,但是电子产品中各种内容的诱惑会让他们“不舍得”入睡,从而减少睡眠时间。


此外,屏幕的亮度还会刺激眼睛和大脑,延长入睡时间,影响睡眠质量。


辐射影响


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于儿童的危害性更大。他们的脑部与身体免疫系统正在发展中,更容易受到辐射影响


宝贝成为“触屏高手”,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减少活动时间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强壮骨骼发育。


多项研究表明,现在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是20年前的一半。每天花费数小时在电子产品上,是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的直接原因。


风险2:减少陪伴和亲情


电子故事书在信息呈现形式上加入了图像、视频、动画、声效等技术,相比纸质书,对宝宝的吸引力更浓厚。


有研究表明,电子故事书对于宝宝在语音意识、词汇阅读、汉字形态的觉察、故事理解等方面的学习有一定积极作用


但相关研究表明,成人陪伴下阅读纸质书的幼儿,对故事理解的能力,要显著优于独自使用电子故事书的幼儿。


父母在亲子阅读方面中的作用,是任何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都不能取代的。


风险3:不利于情绪情感的发展


人际活动减少不利于情绪情感的发展。情感是任何先进的技术所不能给予的。


虽然我们看影视画面也会被感动,甚至热泪盈眶,但这是内容本身唤起了我们的情感记忆,而不是技术的直接刺激,而且这种情感记忆也是早年真实的经历所积累的


如果宝宝长期“人机互动”而减少“人际互动”,一方面不能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其自身情绪情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使其产生孤独感


宝贝成为“触屏高手”,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情绪情感才是大脑发育的助力。


实际上,孩子的情绪情感对大脑活动,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孩子常有不良情绪,比如不安、紧张、孤独等,大脑中的情绪发动机——“杏仁核”便会控制大脑,继而释放出大量化学物质,阻断脑内的信息传递,使人无法思考,从而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


风险4: 不利于培养交往能力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在交往时首先看到的是对方的面部表情,然后会观察肢体语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系统而建立的立体感受。这是无论接触多么高级的电子产品,也无法获得的感官认知和体验。


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势必也会减少亲子沟通和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时间。


一方面会影响亲子情感,另一方面也减少孩子对社会交往规则的学习与训练,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和交往


风险5:影响思维能力发展


早期教育是拓展智力的基础。只有大运动、小运动、辨识、情绪、社会、语言等方面的发展,才能促进智力发育。


而这些基础能力恰恰是在游戏、玩耍、阅读、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的。


此外,如果长时间观看视频,且不论具体内容如何,单是其中闪烁的色彩、特写的画面、大分贝的声音等貌似丰富的刺激,只能给宝宝带来被动的接受,并不能促进他们大脑的主动思考。


宝贝成为“触屏高手”,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事实上,学龄前宝宝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不仅会通过感官来认识和理解事物,还会在与事物接触的动作行为中发展自己的思维。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搭与拆积木的行为,会提高宝宝的空间感和想象力,而搭建虚拟积木的电子游戏则难以有效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


如果放任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玩电子产品,则剥夺了他们发展其他能力的机会,限制了宝宝体验的丰富性。


风险6:注意力、意志力发展受影响


心理学认为,太多的感官刺激会改变正常的感知反应能力。


游戏或视频中经常瞬息万变,那些快速切入的分镜头,变化多端的摄影角度,不断闪烁的画面,不停地冲击着大脑。


每一次转换都要求大脑重新调整接收功能,改变加工程序。久而久之,这种刺激会使宝宝的大脑变得缺乏选择能力,只是被动接收信息,很少对信息进行选择、编码、加工和处理。由此导致宝宝选择性注意和组织反应的能力会明显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


此外,有些电子游戏设计了很多让儿童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当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短期信息和任务后,就会对中、长期目标或较困难的任务望而却步。长此以往,不利于锻炼宝宝的毅力和耐力。


4个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守护宝宝身心健康


家长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自己玩电子产品,却对孩子有所限制,他们又怎么会听从呢?因此,您要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首先从自我做起,起码与宝宝相处时,请尽量跟电子产品隔离。


宝贝成为“触屏高手”,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用活动替代电子产品


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野营、远足,亲近大自然。绿色的树木既有益于宝宝眼睛的放松,也有益于宝宝身心健康。


创设有趣的亲子活动,也可增加宝宝同伴交往的机会。比如为宝宝准备一些可用于集体游戏的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鼓励宝宝加入其他小朋友,不仅培养宝宝的分享合作意识,也助于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


监管孩子玩的时间


家长要学会如何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规则”,也便于更好的监督他们。


例如,根据美国儿科协会(AAPed)的建议,2-5岁的孩子,每天观看电子屏幕的观看不能超过1个小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设定专门时间、专门地点来使用电子产品;不要在睡前一小时接触电子屏幕,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


不设“电子保姆”


每当孩子不听话,有的年轻爸妈手机、平板电脑塞到孩子手中,让孩子尽情玩电子游戏。电子产品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子保姆”。


殊不知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父母的关系却越来越远了,而且上述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


以上内容来自《父母必读》2016年度合订本童心世界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清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风险   感官   认知   亲子   电子产品   大脑   情绪   屏幕   能力   儿童   宝宝   高手   宝贝   孩子   时间   情感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