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1天等于普娃3天,他们隐藏的差距,原来在这里

牛娃1天等于普娃3天,他们隐藏的差距,原来在这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思思。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你每天的生活是否也在被各种无关紧要的信息裹挟?明明想专注地读一本书,偏偏不知不觉地刷了几个小时的短视频……


数十个置顶的工作群发来的消息,经常打断你的深度内容创作。


那些碎片化内容高度聚合的社交平台,也变成了你每日按时打卡的“精神阵地”。


我们看似在疯狂地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熟不知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地消耗我们内在的心理资源。最后发现自己看待事物越来越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焦虑也会随之而来,由于专注力的缺乏,我们的内心秩序也会陷入失衡状态。


对于多数成年人来说,保持高度的专注力都是一件难事儿,同样的问题放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上也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孩子专注力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蚕食着他们的好成绩!在与各种性格迥异的孩子们相处过程中,思思发现牛娃与普娃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调控和分配自己专注力的能力有所不同,而这种专注力直接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课堂效果。


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这项稀缺的心理资源真正的在孩子们身上发挥正向作用呢?


01 培养孩子专注力,方法如何用最得当?


思思发现,现在有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已然把自己历练成为了一个“信息搜集达人”,包括培养孩子习惯的好方法、学习秘笈、亲子关系沟通等等,这些一手热门资料家长们收集了很多,好方法也不少,但是否考虑过用得是否得当


就拿专注力来说吧,所谓用得得当,就是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之上,对于孩子有合理的期待值。


而好方法使用得恰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专注力背后的原理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常和老师反馈说自家的孩子就是不想专注的学习,明明玩的时候就很专注,而老师们从孩子们口中得到的反馈是:我很想专注,但总控制不住走神儿了,这就形成了家长和孩子之间专注力的冲突。


在这里思思要表明的一点是,家长其实有时候容易进入一个注意力的误区:把专注力能不能集中的现实问题变成了孩子想不想集中的态度问题,相信不少亲子矛盾的激发都绕不过这一趴。


我们忽略的一点是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能力是正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提高他的注意力而不是责备他是态度的问题。帮助孩子的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孩子专注力的一个发育过程。


学而思培优脑科学实验室的秦国浩老师说:“注意力主要与大脑中的额叶有关,额叶在大脑中发育相对较慢,直到孩子18岁时才发育成熟,因此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较短,都是非常正常的发育现象。所以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们真的没有办法集中很长的注意力。”


牛娃1天等于普娃3天,他们隐藏的差距,原来在这里

图 | 注意力的“司令部”前额叶(黄色部分)


国浩老师还拿孩子学习新知识的过程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其中的原理。下图则为孩子初次学习一个新知识时,可以保持专注学习的时间长度,可供家长朋友们参考。因此在家长朋友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课程和学习任务,切不可揠苗助长,用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抑制了孩子学习的内部动力。


牛娃1天等于普娃3天,他们隐藏的差距,原来在这里

图 | 不同年龄段孩子注意力的时长


了解了孩子专注力发育的原理后,相信很多家长会恍然大悟,为什么之前自己优秀的方法就是在孩子身上不奏效。当我们真正地认识到孩子专注力与大脑发育的关系之后,才能够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度。


国浩老师也从脑科学的角度给到大家提升专注力的科学方法:



02 从心理因素出发,帮助孩子逐步构建专注力。


专注力看似是一个学习问题,但实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问题。


因为很多亲子矛盾的出现往往就伴随着孩子学习不认真的表象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孩子学一会儿,玩一会儿,作业做得一塌糊涂。


在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方面,学而思培优的家庭教育中心团队就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学而思培优家庭教育中心高级讲师王静老师也从专业的角度给了家长和孩子注意力训练三步走的方法,从孩子专注力开始培养,拉近亲子关系。


牛娃1天等于普娃3天,他们隐藏的差距,原来在这里


第一步:接纳不专注

首先要觉察自己给孩子专注力贴过哪些标签?其次回忆孩子专注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专注力又是如何变化的?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哪怕是一次例外的情况,从客观的角度告诉孩子,并好奇地问孩子是如何做到的,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但是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接纳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需要时刻察觉,当下我们是否接纳,并且持之以恒的从接纳中找到孩子的专注力所长,看到孩子的专注,孩子才会越来越专注。


第二步:创造专注环境

创造专注的物理环境,大脑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比如:孩子上网课的时候,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嘈杂的环境反而影响孩子的学习。


创造专注的心理环境,专注需要一个平静的心理环境,专注与情绪是有强连接的。比如:家长间尽量保持一种和睦的状态,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这样负面的情绪更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要觉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第三步:玩出专注力


比如可以用听音辨别位置、你在哪里、萝卜蹲、抢椅子、拍球、听数报数等小游戏来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这些游戏多数都伴随着运动,而运动就是很好提升专注力的方法,同时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切忌不要把游戏变成考问,让孩子抗拒参与。


03 提升专注力,学霸有话说!


不论是在#学霸不一样#系列直播内容中,还是在其他名家讲座中,学而思培优都致力于帮助大家挖掘可复制的好方法,在如何提升专注力方面,这些清北学霸和家长也有很多屡试不爽的妙招!


曾做客过学霸不一样直播间的黄为同学,在2020年北京市高考中以694分考入自己心仪的清华医学实验班,在谈及自己高分秘诀的时候,她将保持专注力放在了第一位。在每次学习前她用时钟给自己设定时间,这段时间专注工作学习,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时钟响起,进行短暂休息,再开始下一个任务。


牛娃1天等于普娃3天,他们隐藏的差距,原来在这里

图 | 黄为高三时期的时间规划表


一般在自己状态懒散的时候,她会给自己以60分钟为时间单位进行定时。比如,60分钟复习数学,时间到了休息一会,下一个60分钟学习语文。有时间限制,就会促使你提升专注力。另外,时间规划清晰后,每一天都能保证把9门课程复习一遍,效率很高。


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李如斐,回忆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运动成为他提升专注力的重要途径。他说:“我觉得有规律地保持运动,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比一直坐在座位上,学习效率要更高一些。高三期间,我有每天去跑步或者打羽毛球,基本保持每天30分钟左右。晚自习前去运动一下,就能有效地避免自己在四个小时的晚自习里犯困。而如果没有这个活动,我只不过是把二十分钟的运动换成了晚自习上三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犯困。所以我觉得,运动其实能保持大家有更好的精力,然后会更有专注力,学习效果会更好。”


优秀的孩子们的背后,也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引导与悉心陪伴。刘政佐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据妈妈反馈政佐小时候专注力也不是很好,经常坐不住,做一会儿作业就走神玩橡皮,妈妈就和他约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完,中间最好不要间断,做完了再玩,以此来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其实,孩子和孩子之间差距真的不大,真正的天才太少了,大家都差不多,真正的差距就是在小时候,1-2年级,家长一定要充分陪伴,把孩子的习惯和规则都养成好了,以后很省心。”刘政佐妈妈说。



专注力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能力,更是这个时代稀缺的一种心理资源。


当我们静下心来关注孩子的专注力表现时,其实就是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的第一步,而这也是关键的一步,相信孩子的好状态和好成绩也会跟着较强的专注力随着而来。


最后,思思引用乔治·居维叶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从现在开始有方法地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使其成为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天等   额叶   脑科学   晚自习   得当   注意力   专注   差距   情绪   家长   状态   能力   环境   孩子   心理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