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思思。


据思思观察,每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必将会掀起一波“阅读迷惑”热潮,这作文题目啥意思啊?那阅读题怎么回答?文言文没读懂……灵魂拷问,一脸发蒙!今年也如出一辙。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就拿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来说,在《体育之研究》中评述“体育之效”的一段话为材料,结合材料写文章。要想写得好,最大的前提得先读懂,才能把握住核心立意不跑题,在阅读这关很多孩子就被难住了、写偏了,很多网友也惊呼读不懂,太难了……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图 | 大型凌乱现场


其实,这背后较量的是孩子们阅读能力的高下,其中就包含阅读积累、时代背景代入、理解分析能力等。在日常学习中,孩子们其实也没少吃“阅读能力差”的亏。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以下场景老母亲们的内心一定会被狠狠击中:孩子每次测试前都信心满满地说复习好了,考后拿着试卷回家分析错误时,很多错误原因大概率都会被孩子们归纳为“粗心大意”。其实,仔细分析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除去知识掌握不牢和考试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多数犯错原因还是由于孩子们错误审题或不理解题目导致的,反映的核心问题是孩子底层学习能力的缺失——阅读能力。


01 令家长/老师惊慌的“名场面”,是阅读理解在作怪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狭义地理解为阅读能力弱最多也就语文成绩会差点,实则不然,思思认为阅读能力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能力,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局性的,绝不仅仅只是语文。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图 | 阅读理解的差异下五花八门的回答


上面这道数学题,简直难坏老师们了,判对也不是,判错似乎孩子们说的还有点道理。题目是要结合限行时间、号码等信息来决定爸爸是不是能够去接奶奶,但这些关键信息都被孩子们当成干扰信息忽略了。孩子们没有理解题目的意图,同时也缺乏阅读信息的应用能力,自然也就不能给出正确答案。


学而思培优数学学科顾问何楠老师提到在做数学题时,建议孩子们不着急做题,先阅读,先审题,主要审关键词、审知识点、审方法,思思觉得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都要从审题开始。慢慢地练习,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也就上来了,所以“粗心大意”也是有方法可解的。


因此,不光是语文,其他任何科目的深入学习都万变不离其宗,需要建立在对信息的提取、分析、整合的基础上,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02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难,关键看用什么方法!


明白“粗心大意”背后是阅读能力的缺失,家长心中不免有些疑问:孩子的问题是明白了,家里也不缺书,但孩子翻都不翻,也不知从何下手。思思相信很多家长应该都会有这样的烦恼。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思思之前采访过两位酷爱阅读孩子的家长,他们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值得大家参考。


言传身教,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昭升今年四年级,阅读书籍的数量和涉猎范围都非常广,家里客厅两面墙都是书,像《驯化》、《人类群星闪耀时》这类深一些的书也都看完了。昭升妈妈一直觉得孩子的习惯养成,环境至关重要。所以昭升父母在家经常也会阅读,妈妈为了防止爸爸玩手机影响孩子,也给爸爸买了不少书籍,这样下班之后爸爸也会经常翻书,主动阅读,给孩子营造良好氛围。


陪伴阅读,把知识开放给孩子。在昭升比较小的时候,昭升妈妈就带昭升阅读中英文绘本,因为孩子小,书中很多东西都不理解,昭升妈妈就把知识讲给孩子。如果妈妈遇到自己不懂的内容也经常去查字典,坚持精读,读一遍,翻译一遍直到孩子完全明白是什么意思。在陪伴之余,昭升妈妈把正确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孩子并帮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靠培养,也靠制造。虽然孩子阅读习惯有了,但是他们只看一类书,这样不仅阅读面窄,后期阅读能力提升也容易受限。豆豆也是个酷爱阅读的孩子,阅读过程中就遇到这个问题,妈妈发现后就赶紧跟爸爸想了一个对策,成功把孩子的阅读兴趣从一些低龄类书籍转到了历史类书籍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历史书上比较有趣的段子就刻意在饭桌上讲,等讲到高潮的时候说自己很忙,有空再讲,这样孩子等不及就自己去看了,慢慢也就对历史类的书籍上瘾了。


03 书确实看了很多,孩子的阅读质量“水分”大吗?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阅读过程中,读也能读下来,单拿出一部分孩子也会,但是让孩子将整个内容连贯起来分享,又说不出个一二三……其实这种情况下,孩子多半都在进行无效阅读。


关于如何让孩子保持有效阅读,学而思培优初中语文段微微老师认为这个时候更多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帮助和适当的监督。辨别孩子是否进行有效阅读,最直观的方式是留下痕迹——批注式阅读。在批注的过程中,孩子对该部分内容是有思考的或者是有联想的,有助于孩子有效阅读。或者跟孩子做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都可以对孩子的阅读质量有所评估。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微微老师更建议用多感官的方式阅读,比如大声朗读,读出每个段落,然后再把这个段落的意思说出来,通过内容口述,这样既能检验孩子的阅读质量,还能加深孩子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增进亲子关系。其次,如果想要同时兼顾阅读兴趣和质量的话,父母可以把读过的绘本带着孩子模仿一下,演一演也很好。


微微老师说:“有效提升阅读质量的前提是孩子掌握更多阅读的方法和工具,另一方面是在大量阅读中总结、沉淀想法。认识世界较深入再加上有鉴赏角度,对书籍的理解更高效。道理类似于成年人和孩子看同一本书,得出的结论,收获的信息量大不同。根本差别在成年人认识世界更深入,迁移、联系能力更强。”


04 不怕孩子读得慢,给孩子阅读思维成长一些时间


“我们家孩子好像天生就不是那种爱读书的那块料。”请不要再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了,据脑科学实验显示,学会阅读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的阅读脑是需要长期开发才能形成的。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图 | 三个区域分别是 额叶区域(绿色)、颞叶区域(蓝色)、顶叶区域(紫色)


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的老师们告诉思思,这三个颜色代表我们大脑的三个区域,只有它们在一起工作,一起思考时,我们才能读懂每个字的意思。区域小的时候,代表这个区域不够活跃。通过不断阅读训练指导和文字刺激之后,这些区域就会变大,大脑处理文字信息就会更快更有效,孩子就能迅速明白理解文字的意义。


所以,孩子学会阅读和形成阅读能力并非天生的,需要老师、家长在后期进行大量的引导、监督与训练才可以。如果孩子阅读比较慢或者是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我们更应该放平心态,多鼓励,给孩子阅读思维成长多一些时间。


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培养孩子这项能力应该越早越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愈是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


我们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并非只是想让孩子获得好成绩,更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阅读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而这种智慧的获取需要广泛地阅读经典名篇、名著,孩子们才能逐步提升文化修养和文学底蕴,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增强,最终获得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脑科学   家长   能力   粗心大意   恍然大悟   爸爸   兴趣   习惯   区域   妈妈   老师   书籍   质量   孩子   方法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