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思思。


试问哪位家长不想要个“省心牛娃”呢?光是“省心”二字,不知道点亮了多少双父母的眼睛。


面对孩子的快速成长,父母也要拿出120%的精力去应对孩子在学习、生活、情绪、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操心、费心也成为了大多数家长现实生活的写照。


那些省心牛娃到底是怎样培养出来的?父母是不是需要为孩子创造很好的物质条件才能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专注于挖宝的思思终于找到答案啦!


上周我们深度对话了复旦、上交两位学霸的家长,谈及两个孩子一路成长,两个孩子的家长不约而同地用“省心”这个词来表达对孩子最贴切的评价。殊不知这些让众多家长羡慕的“省心牛娃”,孩子们的优秀履历中蕴藏的是他们的父母最朴实、最简单,也最温情的“教育智慧”!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思思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两个孩子的求学背景:


李莹,高考578分(满分660)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辛时澐,高考680分(满分750)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图 | 左:李莹 右:辛时澐


01 所有的“省心”,不过都是孩子与父母的双向了解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这是多数孩子和父母最真实不过的日常生活,父母觉得“省心”压根和自家孩子就没什么关系。但孩子让父母省心的前提是什么?是我们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


随着孩子的社交范围逐步扩大,孩子们除了家庭这个内部环境外,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延展。这个时候的孩子更愿意将自己在外部环境的新发现分享给自己的父母,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了解。仔细回想一下,孩子曾经对你说过的那些心里话,家长们都听见了吗?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思思眼中,李莹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孩子,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这个孩子身上散发着快乐与自信的光芒。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图 | 李莹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起伏,但李莹这个孩子似乎就能给大家一种情绪上的“错觉”——她每天都是这么快乐。当我们问道:“你是如何做到天天都这么快乐的?”她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很快乐,每天都充满干劲儿,对生活充满期待。


这个时候,思思就不得不想,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父母才能培养出这么自信又乐观的孩子?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学着了解孩子,做孩子们丰富世界的第一位倾听者,耐心且认真。


李莹妈妈说:“莹莹每天回来放学,都要把学校的事情和他们说,从来没有小秘密。”


“我们每天下班回家,一听到开门,孩子就特高兴地大喊爸比妈咪,然后开始给我们讲学校的故事。如果和爸爸说了一遍,当时我没在,那么一定要等妈妈回来再说一遍,说两遍才行。通过她讲故事,我会了解到她是怎么和同学相处的,如果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也不会用妈妈的身份教育她,我会说,宝贝,你这么做不对,咱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那位同学,你会怎么做?


孩子高中的时候,每天回来九点半了,还要追着我说学校的事情,我就说你去洗澡,然后我就站在浴室外头听孩子讲。我自己也很喜欢听孩子说学校的事情,了解她身边都发生了什么,如果有情绪不好的地方,我能及时发现,并能开导她。我不愿意对孩子特别强势,如果这样,孩子以后就什么也不想和你说了。


李莹妈妈觉得自己给不了孩子学习上的帮助,也给不了孩子多丰厚的物质生活,她能做到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积极、健康、幸福的家庭氛围。


李莹也并没因为父母没有让自己拥有富足物质生活,就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而是心怀感恩父母给予自己原生家庭应该有的强大力量,同时在求学的这条路上,她努力丰富学识,精进能力,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虽然在学习方面父母没有给到李莹太大的帮助,但李莹也从没让父母操心过。“我是基本没管过她学习的。小学,初中,高中,每一次考试,不管大考还是小考前,我们都会带她散步,一家三口在外面吃个晚餐,在很好的氛围环境下,和孩子聊聊天,让她放松。我们从来不会说,明天要考试了,你赶紧看书,我觉得这么说反而会影响孩子考试。”


到此,李莹妈妈仍直言说自己为孩子做得还不够,可孩子从来都没有这样想过,反倒是更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因为父母愿意了解孩子,孩子也理解父母,所以这种省心,更是父母与孩子彼此给对方的信心。


02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省心是一种必然结果


思思见过很多学霸的父母,这些父母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学霸父母,他们也是一个个普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也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时刻,但他们愿意站在孩子们的身后远远地带领,花更多时间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陪着孩子们一起经历和成长,孩子的省心也是给父母最好的奖赏。


时澐妈妈说,她在时澐幼儿园期间就有了一些早期的教育意识。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大部分家长在用玩具逗孩子的时候,她就订了一些幼儿画报之类的图书,这些画报里面的插图很大,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然后自己声情并茂地给他讲里面的内容,时澐在一岁半时,简单的诗就能背不少,三岁的时候可以自己读书看报了,而且想象力比同龄孩子要强。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就这样,别人童年都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时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看书上。他尤其喜欢军事历史,6-7岁的时候,拿起一本书就能安静地看三四个小时,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专注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了小学,妈妈对时澐的学习习惯很重视,小学下课早,妈妈要求他每天的作业必须记在作业本上,回家先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和他一起把作业检查一遍,这样做是既能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也能及时发现他的不足,和他一起解决,并把这些出错的题目写在一个错题本上,在大考前,把这些题逐一过一遍,这样孩子就不会堆积模糊不清的问题。当然,任何事情坚持二个字最重要,孩子是这样,家长更应该是榜样。


这些好习惯将陪伴孩子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正是这些好习惯在不远的将来真正“解放”了父母的双手,因为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世界交手的勇气,省心早已不再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了。


03 省心的孩子背后,一定有让孩子省心的父母


思思现在来提一个逆向思考的问题,如果父母想要拥有“省心”的牛娃,那孩子是否也想拥有省心的父母呢?答案是肯定的。


记得之前,思思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妈妈就向我们咨询说,感觉女儿和自己有仇一样,已经失眠了三个月了,太绝望了。孩子初二,现在很逆反,也不愿意学习,甚至到了要退学的地步......


随着深入的沟通,学而思培优家庭教育中心的李老师发现,这位妈妈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有问题的,经常无意贬低孩子的价值。然而作为当事人,她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孩子却能很直接地感受到。


父母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让孩子“省心”,还会让孩子分心。父母的否定会在无形之中消耗孩子的情感价值,这个时候“感性脑”一定会优于“理性脑”先行,孩子最先会在情绪上爆发,随之而来的便是学习分心,成绩下滑。


说到让孩子“省心”,李莹和辛时澐的父母很多做法,其实都是值得很多家长学习参考。因为他们帮孩子争取到的不仅仅是更多专注学习的时间,还有那些学习之外的丰富生活。


“我和她爸爸关系很好,从来没有让孩子操心父母关系问题,这样,她的心思就能都花在学习上,不用替爸爸妈妈担心。即使有小矛盾,我也和爸爸说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分心。在莹莹眼里就是,我爸爸妈妈恩爱,我很幸福。”李莹妈妈说。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图 | 李莹幸福的一家三口

“有时候莹莹问我,妈妈,为什么你对我爸爸那么好,把我爸爸当个宝。我就和她说,爸爸就是很好的,在妈妈眼里是最聪明最帅的,性格也好,你这么聪明性格好都是随了爸爸的基因,爸爸就是当年环境不好,要是有好条件,你爸爸肯定也能考上名牌大学!


我真的非常感恩,我觉得我没给孩子做什么,孩子爸爸也很好。很多人问我,你怎么把女儿培养的这么好,我真说不出来,要是能说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好的家庭氛围


而李莹妈妈却做到了很多父母都看起来能做到,但真正又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儿——维护好夫妻关系,不给孩子增加烦恼,让孩子更专注。


言而有信,让孩子不失望于父母的承诺,亲子关系当中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相互信任,才能相互放心,让彼此“省心”。


“小时候,我经常和时澐一起打游戏,上初中了,有时候发现他偷偷在被窝里玩游戏,也会说他,但更希望他靠自觉,而不是靠父母逼迫。偶尔时澐考不好,我也会和他说,你考得好是努力的结果,考得不好是学艺不精。考得不好要找一下问题,要琢磨琢磨是因为什么考的不好。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图 | 时澐眼中的父母


做父母一定要守信用。比如你和孩子说,赶紧把数学作业写完了就能去玩,结果孩子写完了,你又说,那干脆再做几道语文题吧,这么忽悠孩子,孩子能高兴吗?我是比较看重信用这件事的,说好写完作业能玩,那就一定要做到!别骗孩子。


时澐爸爸说,现在的孩子们也很不容易,不管学的好学的不好,孩子都在努力,千万别打击孩子。

为何省心牛娃离你越来越远,这条底线你守住了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满载着鲜明的个人情感、热情、担忧和疑惑。”


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读懂这本书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需要给孩子创造值得信赖的内部环境(家庭氛围),再去延展和丰富孩子的外部环境(学校、社会、国家),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于孩子的个人成长更为重要。


“省心牛娃”从来都不是天生的,因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源源不断的信心、勇气都来自那个给予自己满满安全感的原生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省心   作业   底线   守住   氛围   情绪   爸爸   家长   不好   父母   事情   妈妈   发现   孩子   环境   家庭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