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思思。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书信对于每个人而言应该都是一种珍贵的存在,它用一种更为含蓄的方式表达心底最深的情感。


古有充满人生哲思的《曾国藩家书》,后有深情牵挂的《傅雷家书》,用文字娓娓道来他们的人生智慧,给予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以精神力量,书信就是有着这样特殊的魅力。


写信人与读信人,这两种角色或许我们都体验过,还记得自己收到过印象最深的一封信吗?来自谁?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如今读起来是否更觉分量不轻?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前些日子,时值忙碌的毕业季,思思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件,略长且情深。


学而思培优一位毕业班的数学老师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书信,文字平实有力,记录着自己和孩子们的一些珍贵回忆,她将告白与祝福全部揉碎,浸透在了文字里。


6月14日凌晨3:20,千慧老师敲击键盘的声音还回荡在房间里。


距离她上完一天课,回到家编辑电子文档,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这期间,她未曾有过一刻的停顿。她正在写信,一封写给自己6个班级孩子的信,这群孩子是她第一届带满三年的学生,与孩子们共同经历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千慧老师思绪万千,键盘上的手指也在跟着疯狂跳跃。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图 | 图为部分信件内容


思思从这5000多字的长信中,摘取了几个最想和大家分享的部分,一起来感受一下来自数学老师的深情。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谁说数学老师不擅长煽情的?

这次我们都被“打脸”了


不是思思有对数学老师有“偏见”,记得上学那会儿作业批改字数最多的可能就是语文老师了,一封来自数学老师的5000多字的书信还真是头一回见。


“上课时,你们常常因为我秀了一句英语,背了一段古文就对我崇拜有加,你们回家跟妈妈说,千慧老师如果想,她也可以是优秀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这句话说得我万分羞愧,我深知我根本没有那么强大,可是也真心感谢你们给我这么多可爱的鼓励。”

——千慧老师

《写给我毕业班的孩子们》


原来在孩子们眼中,千慧老师如此“全能”。细细品读,其实不难洞察到这封信的情感源头。为人师表,肩负着教书育人的担子,“春蚕”、“蜡烛”、“园丁”,在大多数的人眼里老师都是不计回报付出最多的那个人,但又何尝不是得到最多的那个人。


信中回忆,千慧老师在课堂上,常常能收到孩子们各种可可爱爱的“表扬”,这些鼓励千慧老师会照单全收,且总能一眼就辨别出:哪些是“我真正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哪些是孩子们“对我言过其实”的崇拜,千慧老师都有清晰的区分,前者让自己保持自信与干劲儿,后者鞭策自己要不断精进能力,配得上孩子们的爱,这些都是千慧老师得到的宝贵“内心财富”。


还有一些戳心的小细节,千慧老师一直记到现在。孩子们带的零食永远都是double,有一份是千慧老师的专属。孩子们下课经常会去吃麦当劳,用自己为数不多的零花钱给千慧老师买一份和他们一样的冰淇淋,分享自己“同款”的快乐。下课后,总有很多孩子站在门口,甜甜地和千慧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每个周六的晚上,都会有妈妈给我带饭吃,让我不至于没时间吃饭饿着肚子回家,我跟孩子说别让妈妈麻烦了,孩子们就常说:‘要带要带,不然你饿着怎么办?’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暖心的小故事,纸短情长。


如今这6个班的孩子们即将毕业,这一幕幕像电影一般在千慧老师的脑海里一直放送,感恩与不舍之情全部涌上心头。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厚重的感情,作为数学老师的千慧也不怕别人说“煽情”,因为她有自信、也有底气,这些底气源自这帮可爱的孩子,5000多字的长信或许也没能说完他们之间的故事。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图 | 毕业时,家长和孩子送给千慧老师的鲜花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用一个词形容你的学生:坦荡


当被问及:“用一个词形容你的学生,你会用哪个?”千慧老师斩钉截铁地说:“坦荡。


思思想“坦荡”这个词用在孩子们身上是不是显得太过宏大?在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千慧老师认为孩子们的举动配得起这个词因为他们真的做到了


我记得你们在自己考得好的时候,会特别开心地表扬自己:“我全对了,yes!”,和旁边的同学分享:“我真的好开心,我今天全对了!”。


我也记得你们在看见别人考得好的时候,认真感慨一句:“太厉害了!”或者是,“这个同学字比我写得好多了,我也要加油!”


我也记得你们考得不太好的时候,也会惋惜地反思自己:“我本来可以对6道题的,刚才浪费了一点时间,不应该呀!”“哎呀!这个题我看错了不应该错的,晚上错题本有的写了。”


还有你们很多次在自己的错题分析上,一步步反思自己错误原因,写出的分析之细致、之客观,超越我当时初中和高中太多了。

——千慧老师

《写给我毕业班的孩子们》


字里行间中,都透露着千慧老师的那种“小骄傲”。这种“坦荡”源自孩子们能够正视最真实的自己,就是孩子们身上那种向上的状态:我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身上的优点、接受自己偶尔犯的小错误,但是我始终不放弃努力,重视学习的每一步,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学习他人的长项。不断地突破自我获得进步。从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的进步,是对孩子最大的奖赏,在取得进步的路上,孩子们却从没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这些千慧老师全都看在眼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千慧相信“严师出高徒”,而她也正在探寻一种和孩子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课堂上,千慧老师保持绝对严谨的态度,认真讲题时候的表情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凶”,但孩子们都懂。千慧老师对孩子们题目的解答也抠得特别细,尽量避免他们过程性马虎与自己期待的好成绩失之交臂。相比于做对题,千慧老师更希望孩子们在解题方面摆脱“自满”的小想法,她鼓励孩子们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而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才是千慧老师更看重的。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图 | 错题本 改进方法:不要想当然


“他们跟我最是没大没小,也不怕我生气。”课余时间,千慧老师和孩子们是很好的朋友,可以分享秘密、好吃的、说玩笑话、讲冷笑话的那种。他们亦师亦友,在学习上,千慧老师为孩子们排忧解难,在生活上,千慧老师反而成为了那个被照顾的“大朋友”,他们都在用彼此最擅长的方式守护对方,这种“坦荡”或许是相互成就。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匠心,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


“在教育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就像当年初中时代从老师手里接过礼物的我一样,就像当年大三面试了这份工作的我一样,我会尽我所能给予我的学生所有,此生,矢志不渝。


我也相信孩子们一定可以从我身上真诚的力量中,接收到一些信号,收到一些些启发和动力,然后加载到他们自己的人格当中,那也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千慧老师

《写给我毕业班的孩子们》


这种对教育的初心和愿望,可能早就根植于千慧老师的心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千慧从中学时代就树立的理想。


在千慧刚刚出生的时候,就被父母从小镇带到了大连,继而在这里长大,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最终考取了市重点中学。在这里,千慧遇到了足以影响她一生的老师。老师们不仅专业能力过硬,而且还给予了学生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大的爱和关注。


一段时间,千慧物理成绩下滑,物理老师没有任何责备和批评,她开始每天只为千慧一个人出一页卷子,帮助她掌握知识点,直到两周后千慧完全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导和爱护之下,千慧不仅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且越来越自信、有主见,从那个时候,她渐渐感受到"老师"这份职业的崇高和伟大,并暗暗立志将来要成为像自己老师那样优秀的教师。


老师们给予千慧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匠人精神”的认知,耐心、严谨、认真、负责,这些精神品质深深地烙印在少年千慧的心里,不停传递。正如今年毕业季,千慧老师送给孩子们的毕业礼物一样,礼物袋里装着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寓意“平安”和“成功”,那也是12年前千慧老师初中毕业时从自己老师手里接过来的礼物,现在千慧老师原样将这份礼物送到了自己的学生手中,她把最好的祝福送给孩子们,也感谢他们延续了自己的教育梦想。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图 | 来自千慧老师的毕业祝福


这个充满仪式感的“交接仪式”,或许也正在孕育着下一代孩子的教育梦,将这种教育的“匠人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于一个老师而言,将会是无限的荣光。


毕业季,这位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告别信看哭我


在教育的这条路上,一定有千千万万个千慧存在着,最初他们也是一批默默无闻的“拾光者”,他们从自己的老师身上看到了耀眼的光,并且把这些光拾放进心里,一点一点存着,拾着拾着、攒着攒着,他们也就变成为了那个会发光的人,用这束光芒照亮了越来越多个“当初的自己”,那份精神与热爱也就这样一代代延续下去了。


今年毕业季,这封来自数学老师长达5000多字的书信,与其说是老师给孩子和家长们的一封告白信,不如说是一个老师的自白——“我将如何发光,又要如何去照亮那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


致敬每一位用心做教育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多字   词形   老师   匠人   毕业班   家书   坦荡   书信   数学老师   自信   礼物   身上   精神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