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这个中秋,嫂子只安排5岁的小侄子中秋当天休息一天,其余两天不是去课外班,就是带孩子去书店看书。一直以来,嫂子有个理论:正式上学前,孩子一定要多读书,只有达到一定的词汇量,才能与同龄人拉开差距。嫂子的这个观念来源于一篇文章,它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所做的著名的“3000万字差距”实验,从那以后嫂子,对只有掌握丰富的词汇才会让孩子大脑发育更充分的理论,深信不疑。

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3000万字差距”实验是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在1995年开始,耗时2年半,跟踪了42个家庭,通过记录亲子之间的对话,观察得出的结论。实验过程中,工作人员选取了贫穷和富裕两种类型的家庭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那些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出生到4岁,相较于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会少学3000万个单词。不仅如此,他们的智商测验平均值只有79,而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智商值则在117。多年后,贝蒂和托德又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回访,发现那些词汇量大的孩子学习更好。

所以,我其实很理解嫂子的做法,毕竟这个“3000万字”带来差距的理论,是最近这些年很多育儿理论的基础。但最近这段时间,这个理论被麻省理工大学的心实验数据推翻了。原来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词汇量,而是父母与孩子聊天的方式。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能激活大脑中的布洛卡氏区域

麻省理工联合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做了一项数据采集、测验的实验,并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发表了相关论文。论文指出,早早就让孩子接触多语言环境、让孩子听英文歌曲、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进双语幼儿园,家长的出发点是让孩子多听不同语言增加词汇量,但这种填鸭式教学对孩子的 大脑发育并没有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想让孩子大脑发育更快速,与其逼迫孩子多读书、多识字,倒不如坐下来和孩子多聊聊。

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这项实验选取了波士顿地区30多名4-6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用采集仪器,分别采集了孩子们在听故事、和与父母交流时的大脑活动状况。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大脑活跃程度,与孩子听到多少词汇无关,与和父母交谈的次数强烈相关!

那些经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大脑中的布洛卡氏区域(Broca's area)更为活跃,语言、语法和语言推理能力更强。而这个布洛卡氏区域是专门负责学习能力的脑补区域。脑科学家发现,这块区域越发达,孩子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就越强。一般,孩子在2-4岁时,布洛卡氏区域开始快速发展,10-12岁达到顶峰。也就是说,2岁之后就可以刺激孩子布洛卡氏区域发育了,而麻省理工的最新实验表明,刺激布洛卡氏区域发育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孩子多聊天,换句话说,聊天真的可以影响孩子大脑的生物生长

聊天对孩子而言有什么意义?

▼第一,科学聊天让孩子“自传体记忆”更完善。

所谓“自传体记忆”就是我们回忆过去发生事情的能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般3岁之前的事就很难记得了,这是因为自传体记忆是在 3~4 岁左右开始发展,也就是说成人最早的记忆也差不多在3~4岁左右。

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而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经常跟孩子聊天,就会让孩子的自传体记忆更加完善。记忆研究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追踪实验:研究人员选了一批孩子,分别在孩子40 个月、46 个月、58 个月和 70 个月时到家里记录孩子和父母的聊天。他们让妈妈和孩子聊聊过去发生过的新奇事件,想怎么聊就怎么聊,比如去动物园、去看电影、去旅行等等。

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些孩子和父母聊天的录像,发现聊天过程中妈妈把事件描述的越详细,越清楚,孩子在亲子对话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孩子长大后回忆这些事情的细节就越多,这说明这些孩子的“自传体记忆”发展越完善。

▼第二,聊天可以打败主导情绪的“杏仁核”,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杏仁核”是我们大脑的一个区域,它主要负责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同时控制我们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部分。我们都知道,大脑相当于我们人体的cpu控制着我们的身体。而“杏仁核”则相当于cpu中的指令员,它对大脑大部分的控制区域有影响。

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心理学上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叫做“杏仁核劫持”,是指如果一个人很情绪化,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易冲动,给别人的感觉就像是被情绪绑架一样。这主要是因为大脑中的“杏仁核”没有很好调节情绪造成的。

如果发现孩子的“杏仁核”即将被劫持,你就可以通过聊天打败它。“杏仁核”虽然强大,但能力强耐性弱是它的特点,换句话说,它并不擅长应对复杂事情。那么孩子在面对负面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聊天转移注意力,并让孩子适当描述自己当下的感受。因为孩子在总结、描述、回忆自己的感受时,会动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组织语言,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可以让杏仁核逐渐失去控制力,从而让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同时,在聊天时还能挖掘出孩子的一些正面积极的情绪,让孩子体验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带来的差别,而培养孩子强大的共情力。这种能力如果只通过阅读,是无法获取的。

▼第三,孩子是“社交型学习者”,聊天增强孩子的学习力。

孩子是“社交型学习者”,这一点在他们还是婴儿时就表现的非常明显。在婴儿时期,孩子除了从环境中学习,其他认知、语言、思维等能力都是通过观察父母间的对话、互动学习而来的。父母的交谈中包含丰富的信息,孩子不仅可以学到语言,还能从语气、肢体动作、表情、爸妈的反应等非语言信息,学会语言技能、社交技能和口头推理能力。

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中,研究人员为一个宝宝21个月大的家庭,配置了一个新型的词汇追踪装置,它能记录妈妈和宝宝一天中全部对话出现的词汇。第一天,妈妈说了1.3万个单词,小佩西说了2500个单词。第二天研究人员要求妈妈尽可能多的跟孩子交流。妈妈各种聊天、讲故事、讲绘本,词汇量上升到了1.37万,虽然妈妈的词汇量只增加了5%,但小佩西的词汇量却从2500增加到了2800,增长了13%。

研究人员发现:宝宝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会经历一个语言的爆发期,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今后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词汇量大的孩子,和词汇量小的孩子,出现了剧烈的分化。而这些能力通过阅读,也是无法获取的。

既然聊天如此重要,那么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和孩子聊天呢?

这里要纠正一个概念,我们在本文中提到的聊天都是有意义的聊天,生活中常见到的“快点吃早饭,要迟到了。”“功课写完了吗?琴练了吗?”“我数到三,必须睡觉了!”这都不是我们说的聊天。我们所说的聊天涉及到一个专业术语——会话轮流次数

什么是会话轮流次数?就是日常生活中亲子聊天,不能单方面的由家长说、孩子听,而是要进行一来一回的对话,一次就是一轮。这种轮流的交谈越多,孩子的大脑语言区域就越活跃。就像心理学家瑞秋·罗密欧说“不要仅仅只是对着孩子说话,要跟他们交谈”。

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那我们要怎样增加聊天中的会话轮流次数呢?

▼首先,尽可能提高对话的详述性,尽量做到“多问小不问大”。

举个例子,带孩子去动物园,大多数家长会这样问孩子:

“今天都看到了什么动物?”“熊猫”“还有呢?”“嘎嘎”“嘎嘎是什么?”“鸭子!”“哦,还有什么?”“大象”“大象大吗?”“大”

但如果我们换个方式问孩子,你看看会有什么不同

“今天去动物园看到了什么?”“熊猫”“哦,那你看到熊猫在干什么呢?”(开放式问题)“熊猫在吃竹子”“原来熊猫喜欢吃竹子呀!那它喜欢吃竹叶还是竹竿呢?”(增加细节,引发思考)“这个我没注意,我猜喜欢竹叶吧!”“其实我也没注意,我感觉它可能喜欢吃竹竿,要不咱们一起查查吧!”(提供别的选择,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看到了么,两个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提问方式,孩子的思考方式完全不一样。第一个提问方式点到为止,很难让孩子深入思考。而第二个提问方式,更加详细,着眼小事,问小不问大,引发孩子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其次,不同年龄阶段用不同的方式增加会话轮流次数。

1~2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开始学说话,建议家长尽量用孩子听得懂的短句和孩子聊天,每句话之间间隔5s左右,给孩子一个处理对话的缓冲时间。多用描述性语言,告诉孩子你的行动,引导孩子认识世界。比如:你可以在喝水的时候跟孩子说“妈妈口渴了,要喝水了哦!”换尿布的时候说“宝宝尿片湿了,妈妈要给宝宝换尿布了哦”

2~3岁的孩子引导孩子发散思维,多用拓展语句。比如,孩子看到玩具汽车,你可以说"哇,一辆蓝色的皮卡车,你看皮卡车后面有个车兜,它是用来装东西的呢!"

3岁以上的孩子,语言会有一个飞跃期,家长可以尝试在这个阶段对话中,增加联想和对孩子的情绪肯定。比如:

“妈妈,我想去外面玩”“哦,去外面呀,你想玩什么?”“滑梯”“滑梯呀,原来你喜欢滑梯,之前你不玩,我以为你不喜欢呢”“不是不喜欢,我是不喜欢排队,之前人太多了。”“原来你不喜欢排队”“是的,排队很浪费时间,我还不如玩别的”“哦,我明白了,你不玩滑梯是怕浪费时间。”“没错,我可以用玩滑梯的时间看动画片”“也就是说在你心中,动画片必玩滑梯有意思多了”“其实,也不是”……

你看这样通过联想和肯定孩子的情绪,就能轻松增加对话的轮流次数。

别再强迫孩子阅读了,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聊天才能促进大脑发育

▼最后,注意肢体语言

心理学家发现,面对面聊天过程中,交谈能传达的信息只有不到50%,而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一些列非语言传达的信息要占整个信息的50%以上。孩子内心极其敏感,对非语言的捕捉能力强于成人,所以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认真想要和他聊天。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孩子的手,摸摸孩子的头,搂搂孩子的肩,搓搓孩子的背,捋捋孩子的头发等等,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己的关怀,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打开话匣子。

总之,如果一味的要求孩子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结果往往只是孩子认识了一堆字符。而那些通过聊天的方式提高的词汇才是真正激活大脑区域的词汇,才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让孩子更加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托德   麻省理工   大脑   孩子   自传体   熊猫   词汇量   滑梯   杏仁   词汇   情绪   父母   区域   能力   妈妈   语言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