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幼儿园已经开学一周了,朋友圈我们这些喊着“等娃上学后一起约”的老母亲,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反而多了许多事需要操心。孩子吃没吃饱?饭菜合不合口味?有没有哭?会不会被欺负等等,这些都成了宝妈们这几天最担心的事。有位读者私信问我:“孩子已经中班了,按理说早已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但刚开学的这几天,每次我问:‘今天在幼儿园玩的开心吗?吃了什么呀?有没有拉臭臭?和小朋友玩的好吗?’他都会摆臭脸,要么就装没听见。不过他想说时,就会滔滔不绝说一大堆。我该怎么跟他聊天,才能了解他在幼儿园的感受呢?”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相信和这位妈妈有一样困惑的宝妈并不在少数。由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表达能力有限,逻辑思维能力也还未发展完备,要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并不容易。大多数宝妈平时只能通过老师发的视频、照片来了解孩子一天的经历。但不管是视频、图片,还是有些幼儿园提供给家长看的监控,这些终究只能了解个表象,孩子当下的感受、心情、想法到底如何,视频图片上是看不出来的。要了解这些,亲子聊天就必不可少,但由于2~7岁的学龄前儿童,恰好处在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又让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变得不那么简单。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怎样与2~7岁间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聊天。

什么是前运算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前运算阶段来自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会经过4个阶段,分别是: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2~7岁的前运算阶段、7~12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和12~15岁的形式运算阶段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孩子每到一个新阶段就会出现与其能力匹配的心智能力,比如,0~2岁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才开始逐渐形成因果关系的认知,因为妈妈爱我,所以会跟我玩。到了2~7岁认知就会进一步提升,加入自我意识,“妈妈和我玩,不止是妈妈爱我,还因为我可爱”等等。总之,虽然每个孩子都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着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过某一个发展阶段。

而从年龄阶段来看,上幼儿园的孩子正好就处在:“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有什么特点呢?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1,万物有灵论(泛灵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玩玩具,当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抢走时,他们会认为对方抢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玩具,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好伙伴。所以我们经常强调,不要强迫孩子分享,在你看来只是让孩子分享一件不起眼的小玩具,但对孩子来说,那就是在剥夺他有血有肉的好朋友。

▼2.以自我为中心: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刚刚有了自我意识,所以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开学时让很多妈妈都很头痛的不上幼儿园问题。在孩子看来,不喜欢被约束的氛围、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不喜欢接触不认识的小朋友,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不去幼儿园的理由。无论你怎么跟他讲,幼儿园有多少好玩的玩具,有多好看的书,妈妈要上班没办法照顾你等,这些在孩子看来都没有用,因为他们还不会换位思考。

▼3.思维不可逆性: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模式比较单一,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不会思维转换。

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儿园,在孩子的意识里,妈妈送他去陌生的地方就是不爱他了,哪怕你再三保证妈妈还是很爱你,一放学就来接你,但孩子的思维转变仍需要一段时间。

再比如,孩子好不容易适应了幼儿园环境,接纳了老师,如果老师一旦表现出对别的小朋友关注度比自己高,孩子就会很失落。他们会认为,是不是自己不够听话,老师才会对自己关注度降低。所以,这个阶段亲子沟通真的非常重要。

▼4.没有守恒概念:这里的守恒是指事物表面发生了变化,但本质没变,而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是分不清的。

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你给他一杯牛奶,某种原因不得不给他换个杯子,但孩子往往会拒绝大哭,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孩子的认知里,你换了杯子,这杯牛奶也就跟着换了,它已经不是刚才那杯了,而他想喝的是刚才那杯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所以你看,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们,由于所处的特殊阶段,让他们的思维和家长差距比较大。所以,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思维去和他们聊天,难免孩子会不配合。

到底要怎样和孩子聊天,才能知道孩子一天的经历、想法和情绪呢?

首先,确定什么时候聊?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和幼儿园小朋友聊天,当然不能找个专门时间正襟危坐地聊,哪怕你认为这样非常有仪式感,但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种仪式感行不通。因为,首先,2~7岁孩子的专注力有限,做不到长时间和父母深入沟通;其次,孩子好奇心会让他很快分散注意力;再次,过分的仪式感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误以为你要教育他。

其实,平时放学路上,孩子睡觉前,或晚饭后大家一起放松的时间这都是可以用来了解孩子一天状况的好时机。在这几个时间段内,孩子比较放松,对家长问题的抵触情绪最低。当然,最好不要跟孩子聊天时间过长,免得他认为你只是想控制他。

其次,要从哪开始聊?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很多家长在接到孩子后,见面第一句会问“今天开心吗?”“有没有乖乖吃饭?”“今天拉臭臭了吗?”“有没有好好睡午觉?”等类似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适合作为开场白。因为我们知道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模式单一,在他们眼里也许吃几口饭、睡几分钟午觉就算乖乖吃饭、好好睡觉了。而这些基础信息又关系着孩子健康,所以建议从老师那获取更精准的信息。一般老师发给家长的视频、照片中基本都会包含这些信息。如果没有,建议家长最好能在接孩子时,先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基本状态。

既然前面这些不适合开场,那要怎样开始和孩子聊天呢?因为家长已经从老师那获取了基础信息,那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开启话题了。比如,把“在幼儿园玩的开心么?”换成“听老师说,中午玩独木桥的时候,你很勇敢,还帮助了别的小朋友!能告诉妈妈,你怎么帮其他小朋友的吗?”。再比如,把“今天拉臭臭了吗?”换成“听老师说,你今天在幼儿园拉臭臭了,宝宝是蹲在那?还是坐在小马桶上呢”

总之,通过了解到的基本信息,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在时刻关注他的情况,这样宝宝就会对妈妈和幼儿园同时充满好奇,为什么我在幼儿园的事情,妈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呢?妈妈好厉害呀!而这往往就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最后,要怎么聊?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第一,不要用命令口吻,和孩子聊天。

经常有家长会跟孩子说“你要听老师话、好好学习、不能跟小朋友打架”、“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在学校里再不许这样了!”等等,身为家长会不由自主的认为自己是权威,孩子小不懂事就得听父母的。但这种命令式聊天口吻实际上是在扼杀孩子聊天的积极性。

换个角度,如果别人每天都在用命令式口吻跟你说话你受得了吗?这几天热播的《中餐厅》,黄晓明因霸道总裁范被网友吐槽“没什么好商量的,一切听我的!”这种命令式口吻,让众多网友觉得不爽,大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内心脆弱的孩子。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第二,不要诱导式询问。

很多家长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生怕孩子受委屈,于是会问:“今天有没有同学欺负你?”“你今天是不是没午睡?是不是没好好吃饭”“你是不是又在课堂上乱跑了?”这种聊天,看似是家长十分挂念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把潜在的危险都过问一遍。但实际上,这是在给孩子一种暗示,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有坏孩子欺负人的,我就是不喜欢睡午觉、不喜欢吃饭,喜欢在课堂上跑来跑去。

心理学上有个罗森塔尔效应,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停的暗示自己能成功,则他成功的可能新就会变的很大。孩子也是一样,如果总用一些负面的问题诱导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幼儿园越来越可怕,从而拒绝再去幼儿园。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第三,如果孩子情绪低落,则需要转移话题。

如果碰到孩子情绪低落,有抵触情绪,妈妈就应该换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孩子拒绝回答在幼儿园做了什么游戏,你就可以和孩子聊聊周末想去哪玩、晚上吃点什么。这种轻松快乐的话题,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提高对幼儿园的好感。

▼第四,少问宽广性问题,多找些孩子容易回答的具体话题。

比如,你问孩子“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宽广性问题,孩子会不知道从哪回答。而如果你说:宝贝,我发现刚才有个小朋友好像很喜欢你啊,他主动过来跟你拉手了,他叫什么名字?这种具体问题,集中在孩子幼儿园的细节中,会让孩子不由自主的回忆、思考,从而更容易接纳幼儿园的一切。

担心娃在幼儿园被欺负,亲子间这样聊天,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总之,面对2~7岁的宝宝,通过聊天掌握他一天的动向,是一件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新环境和变化会刺激部分孩子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时候就需要每位父母掌握科学的聊天方法,希望这篇文章对受此问题困扰的你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幼儿园   孩子   都会   口吻   认知   亲子   小朋友   情绪   思维   担心   家长   阶段   玩具   妈妈   话题   老师   情况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