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十一假期许久未见的高中同学组了个局,这帮当年豪言壮志的少男少女,转眼都已成了娃爸娃妈,俨然一副大型线下爸妈群聚会。同学琳琳带着6岁的女儿一起参加了聚会,小姑娘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红色小风衣,瞪着大眼睛怯生生的盯着我们这群中年老母亲。琳琳说:“这孩子有点胆小,你们别管她。前两天钢琴考级不太理想,我刚批评完,闹情绪呢!咱们吃咱们的。”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小姑娘坐在我身边,问她喜欢吃什么,她缩缩脖子往琳琳那挪了挪。酒足饭饱后,我们约着去唱K,小姑娘也跟着去了。五音不全的我实在无聊,就拿出刚给优米买的拼图玩了起来。小姑娘看到后,悄悄站在一旁看着。我对这个一直处于防备状态的孩子十分好奇,便顺势邀请她一起玩。不一会,小姑娘就和我熟识了。她很聪明,20片的拼图很快就拼好了,为了增加难度,我给了她一份60片拼图。果然这次小姑娘的动作慢了下来,10分钟后:

她说“阿姨,我是不是很笨?连小朋友玩的拼图都玩不好?”其实此时她已经完成70%了。

“没有啊,阿姨觉得你很聪明呢,我和你这么大的时候,20片那个都不会拼。”

“阿姨,我知道你是安慰我,我妈说了,我就是笨,关键时刻总掉链子!”

不管我怎么安慰,小姑娘一直在强调自己太笨,做什么都做不好,总给妈妈丢脸,她很讨厌现在的自己。看着一旁正在抢麦的琳琳,突然好想抱抱这个小姑娘。

哪怕得到全世界的喜欢,也抵不过孩子的“自我厌恶”

心理学有个名字用来形容琳琳女儿最适合不过——“自我厌恶”。自我厌恶(Self-loathing)是一种对“自己不够好”的主观认定,自我厌恶的孩子内心深处仿佛存在着一个尖锐、苛刻的批评者,他们不断地对自己提出切中要害的质疑、贬低,甚至是羞辱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就像是固化在孩子脑海中的一种定式思维,面对一丁点小事,这种思维就会跳出来。它会阻止孩子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哪怕目标实现了,也会让他们紧盯着过程中出现的不愉快经历,从而剥夺孩子本该拥有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种感觉还会让孩子们觉得不会有人真心实意地关心自己,哪怕有人表现出一丝善意,“自我厌恶”的孩子也会认为:这是错觉或者对方只不过被自己的外表所“蒙骗”。这种“自我厌恶”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幸福感的获取,如果不能及时引导纠正,孩子很可能就会一直陷入负面情绪而无法自拔。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自我厌恶”呢?

很多家长都不太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自我厌恶”,那个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孩子怎么可能自我厌恶?儿童行为研究人员做过一个调查,他们随即选了1000名小学、中学的孩子,让他们做了一份问卷。结果显示有80%的孩子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这其中有10%的孩子对自己出现厌恶情绪。这个比例不算小,也就是说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正在受“自我厌恶”的影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没有人一出生就讨厌自己,所以陷入“自我厌恶”怪圈的孩子,都是后天通过个人经验习得了讨厌自己这件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孩子大脑还在发育,很容易受“镜像自我理论”影响。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不知你是否有淘宝买东西的经历?如果有个商品,卖家再三保证质量很好,有任何质量问题可以直接退货。但翻了评价后发现一水的差评,你还会买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买吧,哪怕质量真的如卖家所说,但真正购买的人绝对是少数。这其实就有些类似“镜像自我理论”。

“镜像自我理论”是由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提出的,它是指人们是依靠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就像淘宝买东西,你对这件东西的认知,几乎都来自商品评价一样。孩子由于大脑还处于发育状态,很少能有自己内在价值体系,他们无法根据价值体系去判断自己所做的事,只好依靠外界他人的评价。倘若孩子收到的大多数评价都是“差评”时,他便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负面评价越多越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在某些方面不行,逐步变得自我厌恶。

而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是:遇到事情要“先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人可以做好,你为什么不行?”,“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还干什么大事”等等,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一遇到事就会自动归类为是自己的问题,自己做的不对。家长的质疑越多,孩子积压的负面情绪也会越严重。

第二,“自我厌恶”其实是孩子的保护色

心理学家Joseph Burgo认为,自我厌恶是一种应对自身脆弱的防御机制。Burgo博士发现,自我厌恶的人会特别擅长自我批评,而自我批评的背后则是他们无意识的愤怒。这类人一般都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一旦未能达到自己预期,就会对自己产生厌恶的心情。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孩子本来一直成绩很好,但只要一次考不好,后面就会颓废很久,甚至自暴自弃。因为一次没考好,这些孩子会对自己产生质疑,甚至对自己“不够好”的表现有点愤怒,而这种感觉往往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可控。为了重新获取对自己的掌控感,这类孩子开始赶在父母厌恶之前先厌恶自己,“考不好没关系,反正我都这么讨厌自己了,爸妈讨厌我也很正常”,从而重新获取掌另类控权。

第三,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自我偏差”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人的思维力其实存在三个自己,分别是:本我、超我、自我。而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会因为这三者不同的比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偏差”。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本我”是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着人类最为原始的本能,比如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饿了、渴了等等,是我们的现状。

▼“自我”则是指一个人有意识的部分,比如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梦想等。

▼“超我”则是人格结构中的管理者,也是被道德化的自我,是由社会规范劳动力道德价值观内化而成。换句话说,“超我”就是我们认为自己必须拥有的,不可失去的特征。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自我”决定假期是看完一本书,但“本我”从早上开始拿出手机一直摊在床上刷小视频,一抬头一天过去了。慢慢地“本我”意识到“自我”实在太难实现了,也许终其一生自己也不会成为“自我”心中理想的那个人。于是“本我”决定放飞自己,而“自我”又觉得这样的自己很容易让人讨厌。

不仅如此,当“本我”和“超我”有差距时,我们也会“厌恶自己”,“超我”会认为我们竟然连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无法遵守,简直太差劲了。

总之,多方面的因素才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厌恶”,虽然比例仅为10%,但如何引导却是每一位家长必备的技能。

如何引导孩子打破“自我厌恶”的死循环?

第一,利用正向心理学“ABCDE”法则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脑中的杏仁核(Amygdaloid)在“自我厌恶”中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杏仁核不同于其他大脑部分,它从人一出生就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了,大脑主要靠它控制人类的情绪。研究人员发现,当人陷入“自我厌恶”时,杏仁核会异常活跃。基于此,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了一个“ABCDE方法”,用来帮助人们打破“杏仁核”的控制。

A(adversity):不好的事件

B(belief):自己的念想

C(consequence):念想的后果

D(disputation):自己的反驳

E(energization):受到的激发

家长可以教孩子写下每一个步骤,比如: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ABCDE法则适用于中学以上年级较大的孩子。

第二,告诉孩子,别太拿别人的眼光当回事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人类是群居动物,想获得更多的人喜欢这是我们的本能,但毕竟每个人只能体验属于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口水,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告诉孩子,任何人都有对自己失望和无能为力的时候,要学会原谅自己,要学会允许自己失败。别人的评价、眼光就当锦上添花即可。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众心捧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要他们忽略别人的评价、眼光,其实很难。这时候家长可以借助绘本、故事等,让孩子学会专注自己。

第三,利用“优势视角”换个视角评估孩子。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发现:这类教育用语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家长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用语,比如: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发现你有很多不足需要弥补。可以换成:虽然你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我看了试卷,发现你的基础概念部分基本满分,这说明你对概念都已掌握,剩下的就是灵活运用的事情了,下次我们争取拿下这一块。

引导孩子用优势视角发现自己的潜能,学会不断发掘自己的优点。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即便在糟糕的情形中也能够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优势,给自己足够的自信。让孩子积极地看待自己,从中感受优势视角的力量。

很多家长不确定孩子是否“自我厌恶”,其实要判断孩子是否自我厌恶很简单。如果孩子习惯用负面的激励词激励自己,喜欢批评自己,经常羡慕别人,听不进去别人是意见,那么孩子很可能就陷入了“自我厌恶”状态,家长不妨试试本文说的那几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厌恶   自我   孩子   杏仁   拼图   用语   视角   负面   小姑娘   讨厌   家长   不好   状态   原因   评价   发现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