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相信每个人对于“人类幼崽”都充满好奇,想知道他们小小的脑袋里都在想什么,想知道一个新生命的发展历程,想了解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


英国BBC在2018年出品的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实验了解宝宝大脑的发育、社交技能的建立、独立性的发展。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北鼻异想世界》


在记录片中,每一个主题都会有不同的专家或教授借助新技术和手段对0-2岁的宝宝进行实验,有些结果很有趣也令人意想不到,有些则是发人深省。


在这部纪录片里你不仅能看到很多萌娃,还能发现很多小秘密,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宝宝以及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将会体验到成长这件事是多么复杂和不可思议。接下来跟着镜头来探秘吧。


你在多小时就已经是你自己了呢?


你有没有想过你变成现在的自己是从多小开始?你的性格是受什么影响?


科学家和你有一样的疑问,每个人有各自的个性和性格,我们为什么会与众不同。


第一个实验参与者都是6个月大的宝宝,请宝宝们轮流坐到椅子上,实验者依次给宝宝看会弹出玩偶的盒子、在桌上会忽然跳起的小狗玩具,还有带着奇怪面具的大人。


通过玩偶盒观察不同的宝宝不同的反应,通过跳跳狗观察婴儿对不确定性的反应,通过一副面具观察婴儿对陌生事物的反应。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科学家测试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形成因素


结果是不同的宝宝面对同样的状况有不同的反应,而同一个宝宝面对这三种情况,反应是差不多的,这些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基本气质,分别是激动型、平静型和谨慎型,与我们成人的三种基本气质一样,是我们个性的起点所在。


我们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就有某种倾向,有的谨慎,有的更有活力,有的更积极,而大部分父母只是顺其自然而又毫无意识地适应这种气质。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性格是由我们的基本气质决定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开发一个婴儿的潜能。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宝宝从小就显示出自己的性格类型


谨慎型的宝宝面对陌生环境或者新事物时,接受度就会稍微差一些,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节奏慢一点。


而活泼的宝宝则可以带他们去更多不同的地方,多接触新鲜事物。


根据婴儿的个性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的东西,这些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正是这种互动塑造了之后的个性。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正如纪录片中所说我们的气质是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而世界对婴儿的反应又会塑造他们的性格。


父母说得多真的对婴儿的早期语言发展有用吗?


语言是一种我们表达自己展现个性形成的主要方式,婴儿在一岁半时通常会经历一个语言爆发期。


他们依靠什么去积累自己的词汇呢?词汇的积累跟爸爸妈妈说话的多少有关吗?每个地区的婴儿在早期说得词汇都一样吗?


英国的科学家经过观察统计发现英国的婴幼儿使用的词汇在地域有差异,有些地方的孩子习惯于说谢谢、对不起,有些地方的孩子会说外婆,他们最早使用的词汇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


北爱尔兰和英国东北部的孩子更常用“祖母”这个词,说明他们常见祖辈,或者可能和祖辈同住。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孩子最早使用的词汇跟社交相关


最早使用的词汇往往也跟社交相关,或者和生活中重要的人相关,比如爸爸妈妈经常说的词汇。


科学家在佩西的身上放置了词汇追踪装置,能记录佩西听到的每个单词和他说出的每个单词。


一开始她妈妈每天跟他说的词汇数量是1.3万个,他能说2500个,在她妈妈把词汇量提升到1.37万个时,他能说2800个词汇了,增量达到了13%,妈妈的词汇增量是5%。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多交谈对儿童语言发展有重要意义


增加对佩西说话的数量和他口头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多交谈是对儿童语言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语言是被我们的个人经历塑造的,我们在婴儿时期使用的语言数量对塑造我们的个性非常重要。在婴儿时期听到许多词汇的婴儿更容易在之后获得更大的词汇量,并且在学校表现更好。


电子屏幕是不是只有弊端?


众所周知,现在出生的孩子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各类电子屏幕,想完全杜绝孩子接触不太可能,75%的幼儿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电子屏幕对于婴儿到底有什么影响?实验请来了两组宝宝,一组是3位使用电子产品的宝宝,一组是未使用过电子产品的宝宝。


通过三个实验走直线、画直线、搭积木来测试触摸屏对孩子的精细动作以及身体的整体情况是否有显著影响,揭示幼儿的发育差异。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孩子使用触摸屏做测试


很多人认为沉迷于小屏幕会减少婴儿的活动量,经常坐着使用触摸屏会影响他们身体的协调力,也就可能缺乏运动技巧。而在是否能精确地沿直线行走的测试中,两组宝宝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宝宝接触电子屏幕


在画直线的测试中,使用触摸屏的宝宝能够更准确地画出直线,在对精确度的要求更高的搭积木的能力的测试中,不使用触摸屏的宝宝平均能搭五块积木 ,使用触摸屏的宝宝则能搭起更多,在同龄人中有更好的精细运动技巧。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触摸屏对于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有所影响


这些虽然是小样本的实验,但是也揭露了触摸屏对于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并非一无是处。


转移注意力从小就会?


决定成功的因素之一是智力,但是自控力也非常重要,自控力更强的孩子往往在学校更专注,遵守规则,考试成绩也会更好。


在面对困难情况时我们能否对自己的情感和冲动进行管理?


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宝宝头戴一个脑部活动感应装置,接着在宝宝面前放置一个对这个年龄的宝宝而言充满诱惑力的荧光棒,要求父母对宝宝说“不能碰“,接着转过头去。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幼儿接受抵抗诱惑测试


以此来观察幼儿在被要求抵抗诱惑时他们的大脑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有的宝宝还没等妈妈说完就要去拿荧光棒,有的宝宝能坚持几秒,有两个宝宝能坚持45秒,在坚持的过程中,宝宝开始尝试转移注意力,取掉头上的帽子。虽然看起来很像发脾气,可是其实是宝贝自己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荧光棒。


原来宝宝在这么小的时候已经开始用转移注意力这个方法来自控,调整节奏,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逃避或者无视。


要知道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同样有效。


自控力部分来自出生时的差异,但是后天的练习和所处的环境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些孩子会发展出转移注意力的策略,这是他们学着控制自己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孩子尝试注意力抵抗诱惑


20个月时,我们的大脑和控制冲动相关的部分才会发育成熟,想要提升宝宝自控力就要为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以便让他们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 ,而成人的指导和示范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性别角色实验


一个20年前的关于性别角色的实验,在2018年英国重演。经过20年男女平等运动之后,幼儿们对于家庭分工的看法是否发生了改变?这是一个令人好奇的实验。


实验请来了10位接近两岁的幼儿玩过家家。先用男女性别的玩偶明确宝宝都能理解爸爸妈妈的性别角色。同时用一个猴子玩偶表示中性。


猴子玩偶会演示打扫家务、照顾宝宝、陪宝宝玩热闹喧嚣的游戏以及修车。接下来,道具交给宝宝,由宝宝们选择爸爸还是妈妈来做这项“工作”。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性别角色实验


20年前的实验中,很多宝宝对性别代表的工作产生了刻板印象。当时宝宝们的选择大多是由妈妈负责清洁和照顾婴儿的工作,爸爸则负责狂野游戏和修车。


而在纪录片里,所有参与实验的宝宝都会让爸爸和妈妈一同参与到这些“任务”中,爸爸可以打扫房间,照顾婴儿,妈妈也可以进行狂野的游戏。除了一项,修理汽车的,孩子们还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让爸爸完成。

说明在孩子们眼中,家庭分工不再有明确的性别区别。这反映了他们成长的家庭和他们在书上、电视上以及在更广阔的世界看到的情况。


豆瓣高分BBC纪录片:0-2岁宝宝的《北鼻异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观

婴儿开始接受更广阔的世界


婴儿对于更广阔世界信息接收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婴儿对周围的世界非常敏感,会受到周围一切的影响。


现在的宝宝不会把妈妈看作他们的主要照料者,不再生长在刻板俗套的旧世界中。


通过这些有趣的小实验,我们了解了更多宝宝的成长和想法,周围的环境和文化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早期的经历影响着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宝宝   世界   英国   触摸屏   纪录片   玩偶   豆瓣   科学家   词汇   婴儿   性格   性别   幼儿   爸爸   父母   语言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