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文,王彦辉

要理解《巡回检察组》,首先要理解本片中三个相互关联的案件,包括:黄四海杀人案,郑玮丽被轧案,徐大发被杀案(九三零杀人案)。

这几个案件的受害人,都与李美娟、白继发夫妇之死有瓜葛。而案件嫌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李美娟孤儿院的孩子,这才把焦点都聚焦在米振东身上,最终使错综复杂的案件得以真相大白。

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两个核心事件的复仇

所有案件都要归结到两个核心事件上来,一是李美娟孤儿院拆迁被砸死亡事件,二是李美娟丈夫白继发车祸死亡事件。

一件事是李美娟被砸死亡案。李美娟开设了孤儿院,在遇到拆迁时想多要点补偿,阻止拆迁时被开发商黄雨虹无意砸死了,当时的公诉检察官冯森及院方领导张友成判黄雨虹无罪,被米振东认为是包庇袒护。所以,冯森的妻子郑玮丽被设计轧死了。黄雨虹的儿子黄四海被设计故意杀人入狱。这才有了黄雨虹为捞儿子,不惜花重金收买甚至陷害各级政法干部。

另一个事件是白继发车祸案。白继发是李美娟的丈夫、白小莲的父亲,也是米振东等孤儿的继父。白继发开的大货车刹车管人为破坏导致车祸身亡,徐大发和沈广军为了获利而掩盖真相,使白继发冤沉大海。于是有了九三零案的徐大发被杀和沈广军被嫁祸而判刑。

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米振东请停止私自复仇

就是这样一个复仇故事,复仇的背后是仇恨的心理情结,这个情结又是建立在错误认知的基础之上。因为,李美娟的死亡属于误伤,责任并不在对方。但米振东等人显然把养母的死因归结到了冯森和张友成、黄雨虹身上了。

退一步讲,就算是对方的错,也有法律来处理,而不是采取私自复仇的手段。私自复仇的结果是各负其责。对方如果有错,对方受法律惩罚,而你的复仇造成的伤害,则要你自己来承担法律后果。米振东把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卷进案件之中,几乎是集体覆灭,这样的惨痛结局是米振东想看到的吗?盲目的仇恨加上侥幸心理实在是害人又害己。

在现代社会,法律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守则,遇到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要靠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而不是私自复仇。私自复仇的结果是,打输了住医院,打赢了住法院,里外都是自己吃亏,而且是亏上加亏。那种一命抵一命的冲动,更是被气愤冲昏头脑的低级认知。

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米振米的错误复仇逻辑

另外,米振东采取的复仇方式是“你害了我的亲人,我也要害你的亲人”。你仇恨谁,就算报仇也是找这个仇人直接报仇,仇人的亲人是无辜的,这样的株连不合适,这样的复仇就是连累无辜。

片中的徐大发和沈广军受到的是直接复仇,而对冯森、黄雨虹则是拿他们的家人下手,虽然黄雨虹和黄四海罪有应得,但在被复仇这件事上,还是无辜的。当然,前面已经说了,私自复仇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以前听到过这样的案件,受害人的亲人被强奸了,于是他在愤怒之中,去强奸对方的亲人。要知道,涉嫌强奸的人是有罪的,但他的亲人是无辜的,这样的伤害真是一个怪逻辑啊。自己的孩子被伤害了,你再去伤害对方的孩子,可是对方的孩子是无辜的,这样的伤害是糊涂的逻辑,必须赶快认识清楚。虽然这种情况已经不多见了,但这种思维倾向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有些人的心里,这是需要纠正和改变的。

当然,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嫌疑人得不到追捕和应有的惩罚,这一点就很难让人理智面对了,容易产生私自复仇的冲动。但从结果来看,这种私自复仇的代价太大了,根本不值得。一报还一报的做法并不合算,而是吃了大亏。因为你用两命换了一命,等着法律对他们的制裁吧,不要再搭进自己的性命了。

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一点就着的人容易自焚

从心理性格的角度来说,有一类人特别急躁,往往是听风就是雨,脾气说来就来,不问青红青红皂白,遇事冲动。这样的人特别容易被人利用,被人当枪使。就算不被别人利用,自己也会自焚而毁灭。比如本剧中的张一苇、郑锐、沈广顺、黄四海,还有副检察长熊绍峰等。本性如此,不分官职大小,但这种性格的人,不适合做大官,做小官也容易引火烧身,做不长久。

先说郑锐吧,他是因为个性冲动、脾气火爆而倒霉最多的人,而且不吸取教训。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起来呢?这一点,他差他父亲冯森差远了。

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沈广军为了逃避刑罚,故意惹郑锐生气而成功诬陷了郑锐。听到米振东抵制审讯,一脚踹翻了凳子,有什么意义?匹夫之勇罢了。米振东故意激怒郑锐说:“我杀了你妈,你报仇啊!”郑锐气得歇斯底里,狂怒不已,差点再犯错误。有法律呢,你能把米振东怎么样啊?因为嫌冯森不为妈妈报仇而仇恨冯森,把自己的姓改随了妈妈。这也是毫无道理的冲动,他少不经事,根本不理解把案情搞清楚的艰难,徒有一腔激愤又有何用?要是指望他为母亲报仇,他不但报不了仇,还会被陷害好几遍。

熊绍峰作为一个副检察长,也算领导干部了,可是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一头雾水和一脸急躁,连事关自家性命的大事也毫无冷静的样子,不能从中理出头绪而合理应对,这哪像个检察长的样子,真不知道组织部门是怎么考察这样的干部。比如武强栽赃他的钱,他应该及时说明,“这里面有误会,我相信组织会查清的”。面对监狱内鬼罗劲松对他的指控,他不是“甩棍”,也根本无须惊慌,而是让罗劲松把情况说出来再判断,何必急躁呢。

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如何修炼沉稳冷静的个性

同样是火爆脾气的监狱长陈咏,就在火爆中多了一点冷静。既能竹筒倒豆子有啥说啥,又能理智控制自己。陈咏的脾气个性本质上也是冲动型的,就是气质类型里的胆汁质,属于活跃兴奋型。这种性格类型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炼,是可以做到粗中有细、急中有静的。

心理学将人的气质类型按活跃到不活跃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是一种天生的气质类型。对人的性格倾向来说,也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比较活跃,善于交流;内向型偏沉静,不善于交流。外向型不等于爆脾气,外向型属于活跃而稳定型,爆脾气属于活跃而不稳定型。

社会生活需要积极活跃、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因此,在招聘人才时,外向者就比内向者更受欢迎。但外向者中反应过于激烈的爆脾气,就容易表现得更冲动,这是不利于工作的方面,需要克服。

修炼个性需要从两个阶段来进行,一方面是个性成长期,需要由父母来引导和塑造。另一方面是成年期,需要自我来锻炼和调整。

反腐大剧《巡回检察组》的人物心理分析,祸起私自复仇的情感冲动

父母的引导和塑造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接纳孩子的不足,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爆脾气的危害。再指导孩子处理对人对事的合理方法,让孩子提高认识,增加合乎社会规范的处事办法。正所谓办法多了,脾气就小了。要加强孩子的自我意识,遇到急躁时及时喊停。

自我锻炼调整也是首先要加强自我意识,认识到这种爆脾气的危害,把改造脾气提高到我要改变的高度,勇敢面对自己的个性不足。遇到急躁时对自己及时喊停。再进一步学习为人处事的办法,提高对人对事的认识,不断换位思考各种人生际遇,理解不同人生的处境和艰难。掌握为人处事的方法,先搞清事实,再按规则处理,减少感情用事,慢慢提高自我修为。

作者简介:

王彦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16年,创立生本能心理学及简快咨询疏导技术,著有教学讲义《用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理论,都能教出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冲动   胆汁   孤儿院   急躁   无辜   案件   脾气   亲人   活跃   性格   类型   事件   人物   孩子   法律   情感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