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孩子抑郁,是妈妈最后的宠溺,中国式家长值得深思

担心孩子抑郁,是妈妈最后的宠溺,中国式家长值得深思

文,王彦辉

常有家长疑虑重重地问我,“我家孩子是不是抑郁了?”

孩子是爸妈的心头肉,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忧是人之常情。但在抑郁厌学这个问题上,常有家长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担心,甚至出现严重错误的判断和倾向,这对解决问题又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我们近几年接触的多起青少年抑郁厌学的案例来看,很少有典型的抑郁症。抑郁厌学的孩子往往是遇到常见的困难而表现出悲观消极、怨恨责怪的情绪,以各种理由不想上学。

父母们恰恰被当下比较热门的抑郁话题风所裹挟,产生抑郁恐惧,东奔西跑,各大医院去问诊求治,结果孩子的抑郁厌学没解决,还把孩子惯出了更任性的毛病。

担心孩子抑郁,是妈妈最后的宠溺,中国式家长值得深思

学生抑郁表现并不典型

从名字上说,抑郁厌学是两件事,一个是抑郁,一个是厌学。不是所有的抑郁都厌学,也不是所有的厌学都抑郁。抑郁也好,厌学也好,各有各的原因,也应该各自针对原因进行解决。如果把厌学和抑郁硬捆绑到一起,就会产生两个错误倾向,一是把抑郁夸张化,二是把厌学疾病化。事实上,抑郁没那么恐怖,厌学也不是疾病。

抑郁的典型表现三低,就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现在很少有人达到思维缓慢的地步,充其量是情绪低落、不想活动,有些学生说学习时思想不集中、啥也不想干,貌似思维缓慢和活动减少,但实际上是误解。

思维缓慢和活动减少,这种表现不是对某一件事是这样,而是表现在所有事情上的表现。而很多学生抑郁厌学的表现,主要是在学习方面的惰怠,但在网剧、游戏、美食方面则一点兴趣不减,甚至兴趣盎然。

担心孩子抑郁,是妈妈最后的宠溺,中国式家长值得深思

抑郁厌学的根源是不适应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抑郁的情况,往往是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基础不牢产生了懈怠。还有学生平时在家比较任性自由,到了学校受不了学校的纪律和管理,违反纪律后和老师发生冲突,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训和责罚又不愿接受。也有学生平时没有养成包容、友善、合作的习惯,和同学发生冲突,感觉在学校没面子,从而产生逃避行为。

遇到上述情况,大都会情绪低落,或者烦躁,希望获得家长的理解,甚至提出休息的要求。而家长往往不能理解学生的情况,也不想答应学生的不合理要求。于是学生进一步和家长产生冲突,导致又打又闹,甚至砸东西、哭闹等非正常状况。这些状态让不明就里的家长担心是抑郁了,便想当然地去医院就医。

这两年来接待的学生抑郁问题,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去过省医院的精神科,甚至到北京六院就诊。结果往往诊断为抑郁,然后开药。学生还会拒绝用药,也不接受心理疏导,家长非常无奈。

上述情况说明,学生抑郁不是典型的抑郁症,而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成长和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发展,和生理上的疾病一样严重。家长首先要在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判断学生问题的性质,再制定合理的调整方案。

担心孩子抑郁,是妈妈最后的宠溺,中国式家长值得深思

过多的担心是最后的宠溺

为什么说担心孩子抑郁是家长最后的宠溺呢?

表面上看是孩子抑郁,而导致孩子抑郁的事件往往都和家长的宠溺有关,比如吃不了学习的苦、受不了学校的纪律、吃不下食堂的饭菜、和同学不合群等等。无论学习、生活、交往,大都和家长的教育缺失有关,背后又或多或少是家长宠溺的结果。

现在孩子在学校遇到了困难,如果不去克服困难,而是只关注表面的情绪不良和过激行为,那还是南辕北辙的做法。这也是太宠溺孩子的结果,如果再宠溺下去,恐怕孩子就只有躲在家里耗下去了,健康和学业都可能被耽误掉。

现在我们从大量案例中获得的认识,分享给家长,希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调整解决思路和方向,帮助孩子摆脱当前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抑郁   担心   家长   孩子   厌学   低落   纪律   缓慢   情绪   典型   思维   疾病   妈妈   老师   情况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