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开创的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一个人开创的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老房子至今尚存


一个人开创的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老房子中的匾额

在改革开放前及其过去社会,大米麻汤、饴糖是做为保健品、营养品、奢侈品的存在。试想那时口粮都成问题,何来大米熬麻汤?所以在改革开放前,隆昌全县就三四家麻汤坊,都是集体所有,每年中秋和春节有些零星生产。

一个人开创的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麻汤坊

改革开放后粮食有了剩余,同时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才有了农民对麻汤坊的个体经营,自由发展,古老的麻汤也才从奢侈品成为普通食品推向市场。

大米与麦芽经提炼过糖分后的废料叫糖糟子,这东西用来养猪效果非常显著,二三十斤的猪苗买回来,最多4个月出栏就重达上百公斤。所以麻汤坊养猪,一间猪圈一年可出槽三栏肥猪。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关键是要有饴糖和麻汤的销路才有相应足量的糖糟养猪,所以打开销路至关重要。而在此之前尚无饴糖麻汤大规模销售的先例。

毫无疑问,是哥哥程志贵开创了这个庞大市场。

西南三省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首推国营重庆华山玉食品厂,鼎盛时期职工多达两万人。华山玉以前使用的饴糖叫玉米饴糖,也叫酶化法淀粉糖,以玉米为原料,机械化生产,但其品质与大米饴糖相差太远。在一些高档糖果的生产过程中容易生锅冒烟,糊臭变质,而大米饴糖则无此弊端。由此哥哥去华山玉食品厂推销大米饴糖而一举成功。

我家开第一间麻汤坊不久,就因供不应求又连开两灶,一下子雇佣三名工人,加班加点仍然供不应求。同时扩建猪圈增养几十头猪。

那一年下来我家就出了名。因为华山玉是国营企业,支付货款要我家开具正式发票,哥哥去税务所领了一本回来,按金额的百分之二纳税,最后统计数字,当年就成了全县第一纳税大户,名声传遍全县。

这年春节全家人一道盘点,所有新债老债全部还清,另外还新修几间屋,搭建多间猪圈,全村领先购买了摩托车电视机,电风扇自行车,尚有几吨大米存放,几十头肥猪存栏。货真价实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万元户。

一个人开创的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长期盘踞在一家人心头的债务大患被彻底去除,告别多年以来的忧患度日,从此昂头挺胸,不用再人前人后低声下气。

过后两年,我家连续成为全县纳税大户。至一九八四年春天,经市县政府组织推荐,哥哥上成都接受表彰,得到省长接见,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程志贵

四川省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一张大红奖状,盖着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大红钢印,是哥哥生前的崇高荣誉。

从此以后,全县农村以我家为榜样,麻汤坊带养猪成为一种模式在全县推广。根据龙市镇财政所1994年确切统计,仅是崇佛村七组就有麻汤坊50家,存栏肥猪4300头,按一间猪圈年出栏三槽猪来推算,七组年出栏肥猪破万头不成问题。一个生产队尚且如此,全县的养猪总量就可想而知了。据当年龙市镇财政所长林德友掌握的资料,以龙市镇崇佛村为中心的隆昌生猪养殖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猪基地。

1995年前后有些年,龙市镇生猪税为一头猪缴税60元,对地方财政贡献可想而知。养猪业成为产业,成为地方财政无可替代的支柱产业。

一个人开创的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1980至1997年是麻汤坊全盛时期。80年代中期以后,麻汤坊已经不用大米了,而用大米优选过后的碎米,来自东北和湖北,几乎每一天有一趟专列碎米发到隆昌火车站,十个八个车皮很快一售而空。每一天有十个八个货车结队而行,装载几百头肥猪自隆昌上高速,浩浩荡荡驶入重庆。隆昌猪以肉嫩皮薄,肉色光鲜而长期占领以重庆为主的川东南多座城市肉类市场。

1995年过后,龙市镇麻汤坊开始向省外发展,分别在云南丽江、浙江温岭、广东东莞落户。其中七组村民扬明高于东莞市东坑镇凤大村养猪大获成功。高峰时期几十名麻汤贩驻扎东莞,向广州、深圳销售。麻汤坊附带养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全国。

客观来说,一门产业的开创,没有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各部门通力协作也是成不了功的。有了项目还要土地,还要有资金,还要有技术,缺一不可。项目是哥哥程志贵开创的,但提供资金支持,提供技术支持两个方面的特别优秀的人物同等重要,做出了无可替代,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值得书写传奇。

一、金融战线的先进人物、龙市镇信用社主任魏全友

崇佛村原属龙市镇廖家公社,属下廖家信用社,信用社主任魏全友,部队转业干部。崇佛村农民开麻汤坊贷款找信用社,只要情况属实,为人诚实可信,无论亲疏贵贱,就都能贷上款。几年下来,麻汤坊暴发式增长,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信用社功不可没,魏主任也因工作成效显著而由乡信用社荣升镇信用社主任。在1990年前后,龙市镇信用社向全镇养猪户发放上千万元贷款,有力支持了全镇麻汤坊养猪大发展,真正践行了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经济的神圣使命。

1998年全面整顿金融,四川省信用社总社工作人员下到龙市镇调研,手持贷款名单暗中挨个询问:你们贷款,有没有请吃送礼,送回扣?信用社有没有吃拿卡要?贷款的养猪户成百上千,但大家都众口一词:没有,都没有,的确没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时又调查到农村合作基金会(简称基金会),不少贷款户纷纷抱怨,大倒苦水:贷一万实给八千(谓之砍头息),贷五千给三千五,还得熟人引路,先行请吃请喝,送钱送物……等等。

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就在哪一年,农村合作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被冻结,随后取缔。

二、一代兽医,高山仰止

内江市在区划调整前辖八县一市,上接成都下连重庆。而兰加德(去年逝世)是内江市首屈一指的兽医;崇佛村11组村民、共产党员、内江市多届人大代表。

在我们小时候就天天看到兰加德,我们称兰老师,背个药箱,走村下队。那时生产队还没解散,兰老师主要医治耕牛。那时的通讯设备每家农户有个广播喇叭。有时传来通知: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某生产队耕牛吃草中毒,请兰加德同志火速前往,各位社员互相转告!

听到消息,兰老师就会迈开双脚发小跑,奔赴现场。人未到,声先到:赶快整几桶清水,倒点醋下去,灌肠洗胃……一番操作,倒地耕井扭动身躯,成功救活。

不但医猪医牛,还治人病。我小时候曾经有一次,用放置了几天的屋檐水(即雨水)洗澡,结果全身奇痒难耐,正好看到兰老师而讨教于他,他轻描淡写:“好办,热半桶清水倒半碗烧酒洗澡。"

那时八月中秋有人贪吃糍粑后撑得要死,求教兰老师,“好办,先喝半碗冷水”症状即刻化解,立竿见影。

以中药治兽病,而且功效显著,不失为非常传统,非常高明的兽医。

我家养猪的时候,兰老师指导我们疾控预防:用生石灰兑水泼洒猪圈,两三天后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才投放猪苗。猪圈周边要保持干燥,可用草木灰或煤碳烧过后的炉灰去除积水,这样起到杀灭细菌作用。农村田地上随处可见的马齿苋侧耳根车前草牯牛草金钱草等等,均可作为猪饲料,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病防病作用……

可以亳不夸张地说,崇佛村所有养猪大户都是兰加德学生,而且是不用缴学费的学生。只要人肯问肯学,兰老师必然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所以后来,不少养猪户都能自诊自治,防病治病。

2020年9月,兰加德老师逝世,终年85岁,上千人前往吊唁,场面庄严肃穆,人们沉痛悼念一代名医,龙市镇生猪养殖守护神。

追悼会上,兰加德老师的孙女致悼词:

……我们的爷爷是人民政府评定的优秀共产党员,爷爷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尽职尽责服务人民……

闻之动容,不失为最好的悼词。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90年,哥哥就因白内障手术失去一只眼睛。2005年肝腹水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救治,医生警告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但他的麻汤坊带养猪从未放弃。从2000年来担任村长到支部书记,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多方协调修筑了畅通的乡村公路,廉洁奉公,深得村民拥护。

前几年麻汤坊和养猪行情不错,的确是赚了六七位数的钱。2015年跟人合作,对生产队大片抛荒,草比人高的土地进行承包,投入大额资金栽植了上百亩风景树。原计划两三年就可赚钱变现,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计划没有变化快,说好的买家没出现。至今六七年,树木茁壮成长,早已藯然成林,而哥哥已逝,他后半生的奋斗,最终为这片土地留下一道壮观的风景!

英魂永存!

一个人开创的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内江市   隆昌   养猪户   饴糖   华山   脱贫致富   生产队   市镇   肥猪   猪圈   重庆   信用社   全县   大米   哥哥   农民   老师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