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孩子的人生可以由大人设计吗?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对于美籍华人高燕定来说,这个回答不仅是肯定的,更是应尽的责任。因为女儿高倩正是在自己的“设计”之下,完成了“17岁进哈佛,24岁成法学博士”的精英教育路线,如今亦成为美国法律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高燕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高燕定就已确信自己将来会是个“哈佛爸爸”,他有意识地引导与鼓励女儿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让大人的宏伟志向不断内化为孩子内在的驱动力。


在他后来的家庭教育著作《人生设计在童年》中,高燕定详细记录了为女儿“设计”未来、开辟其职业道路的点点滴滴。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有人心悦诚服,也有人将信将疑,但谁都无法否认,高燕定的“人生设计”的确收获了成功。那么这位“哈佛爸爸”究竟是怎么做的?他的教育方法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上哈佛,给孩子灌的“迷魂汤”


我们曾经推送过《6个子女里5个博士1个硕士,这位“虎爸”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经营》(点击即可阅读),寒门“虎爸”蔡笑晚养出了5位美国名校博士和1位硕士,让儿女们个个都走上了精英之路。


一个极其值得回味的细节是,家中龟裂老化的木板壁上四处贴满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的画像,他一有空还会给孩子讲名人事迹。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蔡笑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父亲的熏陶下,小女儿蔡天西从小就有了一个心愿,时常会指着家里墙上贴着的科学家照片表示,自己要做“中国的居里夫人”


后来,她22岁便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如今为哈佛的终身教授,幼时的志向与成年后的成就遥相呼应,点亮了孩子的一生。


反观“哈佛爸爸”高燕定,虽然与蔡笑晚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在让孩子从小树立高远志向这件事上,却是惊人地相似。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图片来源于高燕定微博


高燕定可以算是八九十年代逐渐兴盛的出国浪潮中,最亮眼的弄潮儿之一。他祖籍福州,曾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


1986年5月,他辞别故土,来到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城(College Station),任职于德州农业与机械大学,成为了一名仪器研究专家。而与高燕定一同奔赴异国他乡新环境的,便是当时仅有5岁的女儿高倩。


高燕定犹记得,高倩第一次来到美国,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又畏惧。她打开家门想出去玩,却一下缩了回来,有些胆怯地告诉父亲:“美国人!美国人!” 让人啼笑皆非。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高燕定一家生活的德州大学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虽然觉得女儿的行为举止很可爱,但高燕定心底一直有根弦——既然女儿已随自己来到了美国,必定要在这里接受教育。而作为华裔移民,想要融入主流社会、跻身精英阶层的唯一途径,就是上一所好大学。


经过考察分析之后,高燕定觉得就业率高、收入丰厚、前景广阔的律师,十分适合成为女儿日后的职业方向。美国本身也有实力过硬的哈佛等名校,提供系统法学训练。


想定了主意要把女儿培养成哈佛毕业的律师,从高倩5岁这年起,高燕定便开始给女儿灌“迷魂汤”:“哈佛是最好的大学,将来一定要上哈佛!”、“哈佛毕业后当律师!”


久而久之,懵懵懂懂的女儿连做梦的时候都会哼两句“上哈佛、当律师”,因为父亲讲的次数实在太多太多,这个小小的求学梦,就此深深烙印在了高倩的心里。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哈佛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帮助女儿树立志向方面,高燕定其实是有点讨巧的。他充分利用了孩子幼年时对父母的依赖与讨好心理,赶在青春期逆反来临以前,潜移默化地为女儿种下目标的种子。他认为,“就是要趁小的时候多灌灌迷魂汤,等她长到18岁再来说,人家才不理你呢!”


除了一刻不停地给女儿灌输上哈佛的信念,高燕定也会经常带着女儿来哈佛打卡。


1989年,7岁的高倩第一次来到哈佛校园,便在父亲的鼓励下站到了哈佛创始人——约翰·哈佛的铜像面前。高倩瘦小的身子在铜像的映衬下显得如此单薄,她却难掩兴奋。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图片来源于高燕定微博


那时,经过父亲多次“洗脑”的高倩已深信哈佛将是未来人生中必经的旅途。她有模有样地告诉父亲,别看自己现在小,等十年后再来上学,“那时候就不小了”!


听到女儿说的话,高燕定不由得露出了赞许的笑容。这是为女儿“设计人生”的第一步,从小就将志向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间,让孩子对自身的定位和方向根深蒂固,今后也基本不会有什么力量可以动摇、改变它。


自主学习与超前教育


如果把孩子的一生比作一只鸟,那么“从小立志”便是引领着方向的鸟头,而自主学习与超前教育的方法,便是振翅高飞的两翼。


在高倩初来美国之时,对美国人显得十分畏惧,英语也是一窍不通。在女儿的英语学习上,高燕定并未买来一大堆课本给女儿开小灶,而是更多地将自主权交给女儿,让她自己探索知识学习的奥秘。


那时候,女儿虽然不敢开口说英文,却很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尤其是英国童话大师刘易斯·卡罗尔所著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幼年的高倩会拿着一卷录影带反复倾听与观看,还会模仿其中的人物对话桥段。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神奇的是,在高倩一遍遍手舞足蹈地模仿其中的旁白与对话之后,竟然“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基本的英文能力!一天晚饭后,高燕定拿来一本英文杂志,随手指了一篇让女儿读,女儿流畅的英文让他十分惊喜。


这也让高燕定确信,与其给孩子传授这样那样的知识,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在乐趣中找到学习的法门。女儿喜欢看动画、读故事,高燕定便尽量满足她,给她足够的自由。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高燕定与女儿高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父女间最有爱的环节便是女儿将自己看到、读到的故事,用英文讲述给爸爸听。每当女儿表现出色,高燕定便会毫不吝啬地加以赞美,获得了父亲肯定的高倩,愈发以十二万分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习得中,最终形成的,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中文水平的提升上,高倩同样是自主学习的受益者。1992年,10岁的高倩回国探亲,但当时的她已习惯将英文作为母语,中文水平远不如年幼时期。高燕定便带孩子狠狠逛了一把中文书店,买了整麻袋的中国文学书籍,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书籍都附有英文翻译,方便女儿自己翻阅与学习。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高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来不知辅导班与开小灶为何物的高倩,就这样在阅读的快乐中掌握了一门又一门语言,英语与汉语自不必说,从五年级开始,法语和西班牙语也成了她的“囊中之物”。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燕定的“自主学习”策略是成功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在孩子心中点燃一把火,又何愁它不会自己熊熊燃烧起来?


除了自主学习,高燕定还是“超前教育”的倡导者。这一点,又与蔡笑晚的教育方法有了交叠——蔡笑晚是早教、早读、跳级的践行者,六个孩子不仅个个出色,而且在学业上始终赶在同龄人前面,小学时学初中知识,初中时学高中知识,十四五岁考大学,二十岁出头读完博士,在蔡家根本不稀奇。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蔡笑晚家全家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和蔡笑晚相比,高燕定还有着实施“超前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他认为,美国小学比国内更为“缓慢”的进度刚好为女儿提供了超前学习的空间。把握住了女儿的童年,等同于为她争得未来宝贵的黄金岁月。


高倩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背诵SAT/GRE词汇,还接触了大学的数学课程。初中阶段上四五门高中必修课、高中阶段多学多选AP(大学预备课程)也作为高倩的学习计划,雷打不动地推进着。


在《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倩小学六年级时的“简历”,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语数学样样开花,这背后不能说没有“超前教育”的功劳。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图片来源于《人生设计在童年》


在高燕定看来,学习上永远比同龄人快两步,会将孩子更早地引入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由超前学习带来的孩子学习兴趣的促进和学习能力的开发,终将为他们在以后的高层次竞争中赢得优势。

人生设计在童年?


在高燕定的设计下,高倩长成了怎样的人?


可以看到,她的履历沿着“哈佛本科历史专业—哈佛法学院—哥伦比亚法学博士”的路线稳稳推进着,毕业后受聘于知名律所,前不久还获得了以全美最大法院——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首任法官命名的James Duane Award,称得上是法律人的极高荣誉。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高燕定在微博晒出女儿的奖杯

(图片来源于高燕定微博)


但同时,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你帮女儿选择哈佛和律师,是不是剥夺了女儿的选择自由?”、“让孩子从小就按父母的意愿发展,是不是不注重孩子本身的天资呢?” 对于人生是否可以设计这个话题,众口不一。


对于外界种种的疑问乃至批评,高燕定的态度始终是坚定的,他坚信“人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指出了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误区。


高燕定认为,没被“设计”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一个鲜明案例就是曾在国内盛行的应试教育,在“以分数论成败”的基调下,太多家长与孩子只是将重心放在考试,高考出分后,短短几天内就将孩子塞进一个专业,但谁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否适合,因为他们在此之前从未考虑过人生规划与职业目标。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另一方面,对东方应试教育鄙夷的家长们对崇尚“自由宽松”的西方教育也有误解,觉得好像老外都是不管孩子,放任其自由发展。


但事实上,美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其中提到,自6岁起就要培养孩子的职业意识,进行与就业有关的能力训练,学会“自我认识”,了解“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实施“职业计划”,对职业发展路径形成清晰的认知。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

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就设计来设计去的,看上去好像不太人性化,但与之相比,更“残忍”的是两代人都浑浑噩噩,缺少目标,摸不清方向,最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落败。


用高燕定的话来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无论在哪个国度,中产及往上的阶层都不可能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如今的高倩已完美地按照规划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在成功的设计之后,接下来的路如何走,在她自己。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高燕定与女儿高倩

(图片来源于高燕定微博)


17岁进哈佛,是被老爸灌了“迷魂汤”?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上哈佛,做律师,人生设计在童年。


高燕定的教女手记,表面上是一个哈佛爸爸的家教故事,但与此同时,却又将“人生设计”这个宏大的命题抛给了我们。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设计人生,又该如何做好这件事,永远是个值得深思的议题。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References:

《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作者: 高燕定

高燕定 - 新浪微博

法律讲坛 《上哈佛,做律师,人生设计在童年》

科学时报 《人生设计要从娃娃抓起》

搜狐教育 《哈佛爸爸:女儿成功缘于从小设计人生》

读哈佛爸爸高燕定的教女手记——《人生设计在童年》

Qian A. Gao - a New York, New York (NY) Antitrust Lawyer - FindLaw

Qian A Gao, Boies Schiller Flexner LLP: Profile and Biograph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哈佛   童年   爸爸   迷魂汤   人生   英文   美国   志向   超前   老爸   父亲   女儿   精英   律师   孩子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