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开学季来了,全国幼儿园陆续开学,沉寂了一个暑假的家长群,终于集中炸了......

老母亲式的担心得到了爆发,在家长群里,你很容易看出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的差异。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新生妈妈的各种担忧

妈妈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对于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总是各种担心。而上过小小班的妈妈,9月份的开学相当于一次老生入园测试,在群里充当着过来人的身份,一边安慰着各种焦虑的新生妈妈,一边畅谈着自己第一次送孩子上学的经验教训,各种淡定自若。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老生妈妈的各种淡然

除了新生爸妈的焦虑与老生爸妈的淡定,以下3点特征也是新生妈妈和老生妈妈的明显区别:

1.新生爸妈像唐僧,老生爸妈像如来。

老生爸妈:有的爸妈视暑假为“地狱”,放暑假总想着把孩子往培训班里送,生怕暑假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开学对于父母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从思想上解放了父母们需要操心学什么的问题,从行为上解放了父母的“超常陪伴”,让家长重新找到了规律感。老生爸妈的狂喜,估计每一个当爸妈的都有懂的一天。在老生爸妈眼里,学校就是那个可以镇压孙悟空的如来佛,可以压得住每个家里的“美猴王”。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孩子上学,当父母的真的是解放吗?

新生爸妈:他们则像是忧心忡忡的唐僧,在担心了整整一个暑假,度过了报名期,度过了准备期,又开始新一轮的担心:如何度过孩子的开学适应期?

2.提早1个小时接娃的,肯定是新生爸妈。

如果要自己接孩子,你一般是提前多久到?提前10分钟算是比较正常。但如果你看到有的爸妈竟然提前了1个小时,不用猜,这肯定是新生爸妈,这种焦虑只有新生爸妈懂。

想早一点看到孩子,也许这样孩子安全感就会多一点,其实这只是作为父母的心理安慰,对孩子来说,放学的铃声才是他们回家的信号弹,你或早或晚,对于他们来说,看到你的那一刻才是安全。

3.新生妈妈花样问娃,老生爸妈只问吃饱了吗?

老生爸妈:老生爸妈在问娃方面显得更加佛系了些,吃饱了没?想吃啥?中国人千年的问候传统,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

新生爸妈:新生爸妈就显得有些不淡定了,回来各种问,你今天怎么样?吃饭合不合胃口?都吃什么了?玩什么了?有没有交到好朋友,这个时候新生爸妈重新体验了一把什么是十万个为什么,但这样的狂轰乱炸式的提问会让孩子瞬间不知道该回答哪一个!

说真的,当初九儿上小小班的时候,我也是这样过来的。经过一轮的问题炮轰后,她什么也没回答我,顾左右而言它,不想回答关于幼儿园的任何问题。结果我一脸懵逼,只能问老师,终于不负所望,问出来了,在问出来的那一刻,才真正感觉心在跳动。

面对所有的大朋友和小朋友,老师们则是各种安慰,安慰在园内不断哭泣的小朋友,也安慰在园外焦虑不安的大朋友,尽可能的照顾所有人的心情,不管是新生爸妈还是老生爸妈,一律同仁,每天奔波于各个微信群,家长群、校车群、班级群,开学季,家长轻松了,老师累瘫了。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老师的回答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真正的教育永远是家庭与学校的混合双打,缺少一个都不行。

开学是家庭与学校打破边界,重建孩子规则的一种仪式,让孩子意识到又要展开新一轮的学习了。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将对孩子的教育一股脑的抛给学校,忽视了家庭教育,真正的教育永远是家庭与学校的混合双打。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真正的教育永远是家庭与学校的混合双打

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首席教育专家刘勇赫说过,“儿童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学校,校园和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场景。”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机构共同组成“教育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继续教育模式、家长教育模式、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等互补互助,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常常听到有的家长这样说:“孩子暑假玩疯了,早上不起,晚上不睡,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赶快去上学,让老师教育教育。”听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很想说:孩子的教育,家长才是最不该缺席的那一个!

所有优秀的孩子都是来自家庭与学校的奋力托举,家庭教育是1,学校教育是0,没有家庭教育,孩子所有的教育都白搭!

有人可能会说,父母大字不识如何教育孩子?

在电影《神秘巨星》里,14岁的小女孩尹希娅也有一个不识字的妈妈,但妈妈对尹希娅梦想无条件的支持就是对她做好的教育,妈妈的鼓励与爱是她完成梦想的动力,而这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巨星崛起神秘的根源是妈妈的鼓励与爱

蔡元培是一代教育家和革命家,但那个没有文化的母亲却是蔡元培成功的根基。没有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孩子跟着一起没文化。蔡元培十一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周氏谢绝了所有亲朋的帮助,靠一人之力撑起了整个家。她虽然没文化,但有气节,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对待子女的教育也很认真,往往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还要监督孩子们认真学习。周氏从不打骂孩子,经常和孩子们沟通思想,凡事讲理养成了孩子们健全的人格。

父母的原生环境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孩子的原生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长大。就算父母是白丁,孩子依旧有成为鸿儒的可能。

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百度百科里对于家庭教育的释义为:

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在这里面有3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提出了对父母的要求,父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力求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第二层与思想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教育的真谛;第三层要求父母成为成长型父母,与时俱进,跟孩子共同成长。

根据这三层含义,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打造孩子优质的家庭教育:

1.早教比晚教好。

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

家庭教育的早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之前报道过的印度狼孩8岁时才回归人类,用了5年才学会两脚直立行走,17岁时才会说简单的词语,智力只有3、4岁正常孩子的大小,试问如果当时她一直生活在人类的世界里,接受早期的教育,人生际遇会不会大不相同?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早教比晚教好

现在很多父母开始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孩子未出生起就开始进行胎教,6个月起进行早教,根据孩子的每个阶段施行不同的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希望孩子真正能赢在起跑线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家庭教育永远赶早不赶晚。

2.建立规则,让好的“家训”影响孩子一生。

“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好的家训不仅可以千古流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受益终身。周公的《诫伯禽书》,成功让伯禽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司马谈的《命子迁》,让司马迁子承父业,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诸葛亮的《诫子书》一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成为流传千古,影响到现在仍不过时的教育格言。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良好家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常怀感恩、更有规则意识,行事也更有原则,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近代教育家梁启超,正是通过一封封家书,筑起乐观向上的家风,最终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奇迹。

3. 成为成长型父母,做孩子的榜样。

这个世界上,父母也有两类,一类是“吃老本型”父母,他们使用老一辈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不是吼就是打,每次遇到问题,错的总是孩子;另一类是成长型父母,则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吼不叫”“正面管教”成为成长型父母的新特点。

成为吃老本型的父母很容易,但要成为成长型的父母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你需要有强大的育儿知识储备,身边各种的育儿书籍肯定少不了。虽然没有规定父母都需要毕业证,但是成长型父母会提前为自己准备好关于育儿的考卷,而孩子就是他们最好的答卷。成长型父母不仅实现了对孩子的教育改造,也实现了自我的升级,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4.“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会从生活中汲取人生的养分。

陶行知受杜威教育理论的影响,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让教育真正延伸到生活中,真正做到以生活为中心的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指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从生活中去学,格物而致知。

社会即学校是指打破学校的围墙,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活是一本伟大的教科书,每个细节都藏着人生的哲学。滴水也可穿石,铁杵也可成针,只要你不断努力与坚持;蚂蚁搬家,蚯蚓滚沙,都能为天气预警,只要你仔细观察。教育孩子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更应提倡孩子多从生活中汲取人生的养分,毕竟学校10几年,生活几十年,生活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学校。

5.爱是教育的前提。

在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提到,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少爱的教育带来不幸。

所有的教育都是以“爱”为前提,在《知否知否》中提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不要以“爱”的名义进行情感压榨,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爱才是爱之根本。

开学季,新生父母和老生父母差异对比,你中招了吗?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宋庆龄曾说过一句话,“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的一环。孩子的原生家庭就是你现在的教育方式,经营好孩子的原生家庭,让你的家庭教育成为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虽然路很长,但好在我们一路同行。


我是九妈讲故事,一个看起来平淡如水,内心却激情澎湃,集写作与摄影于一身,爱探险爱运动爱美食爱唠叨,好奇心特别重的中年老母亲。如果你喜欢我,欢迎随时关注我@九妈讲故事,我们一起来谈谈故事,谈谈心。我有故事,你有心情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老生   新生   父母   家训   言传身教   双打   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   暑假   差异   家长   妈妈   孩子   家庭   学校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