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宋倩英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爱,就是羁绊

《小欢喜》宋倩英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爱,就是羁绊

作者丨九妈讲故事


一、母女之间问题的根源大部分是因为爱的“羁绊”

电视剧《小欢喜》一开播,乔英子与宋倩的矛盾就死死的戳中的观众的泪点,几乎每一集,这对母女都会给我们一个大炸弹,所有的冲突与矛盾真实的让人无法忽视。

《小欢喜》宋倩英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爱,就是羁绊

一句“讨厌你”,让宋倩情绪崩溃

英子作为学霸,在宋倩的高压高管制下,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宋倩与英子之间的矛盾激化,英子情绪失控,说出了心中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事:妈妈一直都在逼我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我讨厌你。

英子与宋倩之间的频频冲突,是因为离异的宋倩把英子当成了自己的唯一,当成了活着最重要的意义,对英子除了进行“情感绑架”以外,还进行强权控制,把英子视为自己的翻版与延伸。而英子,在宋倩的强权之下,毫无反抗机会,就算再不喜欢吃海参,也要忍者吐吞下去。

其实,母女之间争吵的根源,都是“母爱的羁绊”。

《小欢喜》宋倩英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爱,就是羁绊

英子和宋倩吵架后

① 何为母爱的羁绊?

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母爱的羁绊指的是由于母亲的自恋行为给女儿成长造成的各种阻碍。其实每个母亲身上多少都有“自恋”的特质,但如果过度自恋,则会成为孩子的羁绊。

②母亲自恋行为有2大特征:情感匮乏和强烈的自我关注。

情感匮乏指的是缺乏同情心,没有表达爱的能力,无法跟女儿建立情感纽带,跟女儿的关系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儿小时候可能还会暂时忍受,但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女儿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叛逆就发生了。

母亲过度的自我关注指的是母亲关注自己的感受大于女儿的感受,做任何事都是从自身出发,很少在乎女儿想什么,想要做什么,经常在乎的是女儿的行为会为我带来什么?好的还是不好的。

当女儿分数考的低的时候,自恋妈妈通常会这样说:你怎么又退步了,你让我的面子往哪搁?这样的妈妈首先考虑的不是女儿退步的原因,而是女儿退步给自己造成的“颜面损失”。

在“拼娃”的过程中,我们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一种炫耀的工具,只要符合妈妈的期望,就是柜台上价格昂贵的玉石,如果你不按照设定的轨迹走,你就是无人问津的顽石。但其实人生真正值得炫耀的永远不是孩子。

二、没人爱?不自信?不够好?空虚?这4大伤害,都是因为母爱的羁绊。

《小欢喜》宋倩英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爱,就是羁绊

别让爱伤了孩子。

“我还以为你不再关心我了”

“让你高兴怎么就这么难”

“她要放弃我了”

在剧中,英子的这些话突然让我心疼,这是一个女儿对爱的质问。英子虽然知道妈妈爱她,但宋倩的爱却是有条件的。如果她不再是学霸,不再听从她的命令,她还能不能得到宋倩的爱?英子没有这个自信说“能”,而英子的这种自卑正是母爱羁绊下的产物。

除了不自信,如果孩子有这些特质,当妈的一定要注意了!

  1. 孩子总觉的没人爱?自恋的母亲情感匮乏,很少与女儿建立情感链接,对孩子缺少鼓励与引导,总是责备抱怨孩子,让孩子感觉没人会爱我。
  2. 孩子经常觉得空虚?自恋的母亲控制欲非常强,总是控制孩子做她不想干的事情,孩子习惯了被控制,从来没有自己主动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当控制不存在的时候,自然感觉空虚无助,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3. 孩子总是不自信?孩子不自信是因为成长中所有的决定几乎都是由母亲做的,而孩子只是一个执行者,她无法从执行中获得快乐,缺乏做事的主动性,自然对事情的发展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
  4. 孩子总觉得不够好?自恋的母亲从来不会肯定自己的孩子,长期鼓励与赞美的缺失让孩子难以获得自我肯定,总是不被关注,没有存在感,很容易被人孤立,被人遗忘。

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正常成长。孩子是父母行为的镜子,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的是对自我的检视。

三、自我检视:你的母女关系存在羁绊吗?

《小欢喜》宋倩英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爱,就是羁绊

自恋,最怕不自知。

自恋的妈妈千篇一律,正常的妈妈万里挑一。自恋,可能有些贬义,但却切切实实的存在每一个妈妈身上。在跟女儿的沟通中,你有没有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你也存在以上的1种或几种现象,说明你可能也拥有自恋特质,而这些自恋特质正在影响着你的孩子,但这种自恋特质是可以改变的。

四、改变现状,让母爱助力孩子成长,你只需做到这4步

《小欢喜》宋倩英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爱,就是羁绊

改变,才能成就完美。

1.放过自己, 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

每一个自恋母亲的背后都有一个自恋的祖母。“自恋行为”的遗传特性归根到底是原生家庭之殇,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放过自己,接纳自恋的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当你开始放过自己,并建立自己爱的体系,你已经在向一个更好的自己迈进了。就像《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当她放下过去,跟原生家庭和解,所有的事情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弟弟学会了担当,哥哥更多的关注家庭,而自己,也重新收获了亲情。

当一个妈妈开始改变的时候,你影响的不止现在,还有未来。你做出的改变会成为女孩成长的榜样。《养育女孩》中提到:“当你离开,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继续活着。”

2. 告别“我都是为你好”,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感受。

“我都是为你好”是中国式教育最大的谎言。这里面有父母强大的控制欲,唯独缺少了理解与尊重。在《小欢喜》中,三个不同的家庭,背后却都是同样的自以为是的爱。童文杰为孩子好,劝方一凡放弃喜欢的艺考;宋倩为孩子好,让英子生吃海参,放弃天文馆志愿者工作;季胜利为季杨杨好,努力经营事业,想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却忽视了孩子最想要的“陪伴”教育。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儿童对自己的观念是发明而不是发现‌‌”。也就是说,孩子们会用自己已有的信息储备来构筑‌‌“认知城堡‌‌”,所以孩子的认知跟父母的认知会有很大的差异。有时候你对孩子的好,孩子看起来却未必是好的。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你会看见一个和我们成人完全不同的世界,只要我们愿意。

3. 告别“伪”正面管教。

一些母爱总打着“正面管教”的幌子,实则却是明目张胆“情感绑架”,让正面管教沦为一种“伪正面”的假象。

宋倩在劝说英子不当天文馆志愿者的时候,她跟英子说:

你可能会说,妈妈总拿高三来绑架你的人生(对英子情绪的理解),你要是连高考都考不好,哪儿还有什么人生啊,天文馆永远在,可是高三的时间丢了,你永远补不上的(威胁)。你是不是觉得,妈妈管你太严了,要求太高了,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完全是在跟你作对呀(共情)。英子,你是我女儿,是我最重要的人,咱俩的人生理想,应该是一样的(情感绑架)。

当正面管教遇到了情感绑架,孩子要么屈服沉默,要么为了理想成为英子,跟妈妈打游击战,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宋倩身为老师,很擅长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与共情,但是她却犯了所有妈妈都会犯的一个错误:不干预正面管教中提到: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我们应该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在去不去天文馆做志愿者这个问题上,其实英子已经给出了她的解决方式:在完成这次志愿者活动后,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可是宋倩完全没有听到孩子的解决方案,她直接给出了她的权威,不准去!不准去!不准去!宋倩没有倾听她的想法,以致于后来演变成一场你逃我追的闹剧。

试想:如果宋倩给英子一次机会,陪英子去做高三最后一次志愿者,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哲学家弗洛姆说过:“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身为父母,我们无法永远帮孩子解决问题,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自己处理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一个答案。

4. 管教孩子时候,善于运用4C 法则。

为什么提到4C?因为这是自恋妈妈做出改变最重要的步骤:学会尊重他人

4C是以尊重为基础的管教,指的是沟通(Communication)、选择(Choice)、结果(Consequence)、联结(Connection)。

①沟通。

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你说的话孩子真的能懂吗?“你怎么这么调皮?你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太任性!”我们经常这样跟孩子沟通,但其实孩子完全不懂我们在说什么,因为概念太模糊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你要清楚的告诉孩子你希望孩子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是错的。简短、具体,多用鼓励性的言辞,不要用评判性的词语对孩子下判决书。

当孩子扔沙子的时候

情景1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别扔了!(沟通含糊不清,又带着评判)

情景2

妈妈:不要扔沙子,沙子可能会进入你和小朋友的眼睛,让人不舒服,你可以用这些工具做一个城堡,或者挖个洞,你觉得怎么样?(清楚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你还有什么选择)

这两种沟通方式,第一种,意思含糊不清,不够具体,孩子根本不知道“不听话”是什么意思。第二种沟通,当你具体说出不能扔沙子的原因并说出该怎么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明白你的意思。

有时候沟通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错,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沟通行为是不是恰当。

②选择。

把选择权和人生的掌控权还给孩子,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提高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存在感。

比如“你想现在写作业还是过15分钟再写作业?”孩子并没有得到写作业或不写作业的选择,不过,能够决定什么时间写,会让孩子感觉好一点。

拒绝伪选择。当父母给孩子提供选项的时候,要给孩子提供“真的”选择,不要带“威胁、恐吓”的色彩。

比如,当孩子不想吃饭的时候,你可能会说,你要么现在吃,要么什么都别吃!这样的选择带着威胁,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真正的选择。

③结果。

作为父母,我们总担心孩子会承受不好的结果,因此为孩子计划一切。但有时候你需要后退一步,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即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比如,可以开个家庭会议制定一周的时间规划表及周末的游玩行程,如果中间孩子因为拖延没有完成作业,相应的,她就要承担时间不够而无法出门游玩的后果。

④联结

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关注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所以,不管多忙,规划点时间,找点方法,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他。

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给他你全部的注意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特别的。

比如,你可以跟女儿约定,每周五,亲自接她放学,带她去吃她想吃的东西,听她说话,陪她一起玩,不管怎样都好。总之,给自己和女儿一个特别的时间,让孩子知道她是被爱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盒子里的巧克力,在你没有打开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带着好奇心看待你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仔细倾听,不要评判。当你的孩子显得心烦意乱,不肯听话时,关键要了解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真心保持好奇,并告诉孩子你渴望多了解他,你与孩子的联结自然会增加,也就更可能了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哪有家长会真的记孩子的仇,但有家长真的会对孩子冷暴力。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收回所有的爱,用冷漠对待孩子,这不仅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在剧中,宋倩因为英子把燕窝给了小梦而大发脾气,和英子记仇,对英子不理不睬,不管不问,一度让英子感觉自己是被妈妈遗弃的孩子。好在他们最终和解,但依旧可以看得出来和好后的他们非常紧张这来之不易的和谐,两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这份和谐就会成为碎片。

不和孩子记仇,不是认同孩子的行为,而是放过自己,让生活继续。

《小欢喜》宋倩英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不恰当的爱,就是羁绊

人生之所以充满惊喜,是因为改变,让人有了不同可能。

自恋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自恋还不去改变,让自恋行为成为孩子的原生家庭。父母不一定要完美,但一定要知错能改。让我们共同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吧,这才是我们值得炫耀的资本。


我是九妈讲故事,一个看起来平淡如水,内心却激情澎湃,集写作与摄影于一身,爱探险爱运动爱美食爱唠叨,好奇心特别重的中年老母亲。如果你喜欢我,欢迎随时关注我@九妈讲故事,我们一起来谈谈故事,谈谈心。我有故事,你有心情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羁绊   母女   天文馆   母爱   特质   志愿者   冲突   母亲   女儿   父母   妈妈   孩子   家庭   时间   人生   情感   宋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