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一、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孩子上幼儿园,孩子在园内哭,妈妈在园外哭,孩子停止哭了,妈妈还在哭……

妈妈上班,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妈妈揪心的疼,孩子停止了哭声,妈妈还在揪心……

孩子暂时放在奶奶家,可是刚离开5分钟,就各种的想念,各种担心,总担心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

因为小时候的某些经历,总担心你的离开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留下一生的病根。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分离焦虑不只有孩子,父母也有

我们总是在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但其实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我们关注。

根据百度百科的释义,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分离焦虑对象一般是指婴幼儿,但其实分离焦虑症不是孩子的专利,妈妈也有分离焦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九儿1-2岁的时候,我每天上班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她发现我不见了大哭。每次下班,都归心似箭,就算是加班,也把工作带回家,等把她哄睡了再工作。当突然有一天,我离开的时候,她突然跟我开心的说再见,我却有些恍惚了,我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她克服了她的分离焦虑,担心的是她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了,我承认,那一刻,我焦虑了。

在《焦虑心理学》一书中有提到,其实人人都有焦虑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察觉,反而把它当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当它真正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时,才警觉:原来我焦虑了。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妈妈的焦虑比爸爸严重

虽然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差别的,但当分离时,妈妈除了要面对心理上的分离,还会面对身体上的割离,毕竟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妈妈的焦虑会比爸爸的焦虑更严重些。

二、妈妈为什么会产生分离焦虑,这6大原因,不容忽视!

妈妈的分离焦虑是指由于“分离”失去了对孩子的掌控感,因“失控”而引起的不安,这里面包含了对孩子成长和养育者的不信任,也包含了对自我的否定。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失控,让焦虑倍增。

1. 妈妈独揽大权,整天围绕孩子转。

平时孩子的养育工作都由妈妈承担,妈妈的生活里只有孩子,当有一天突然从繁忙的养育工作中抽离,你会觉得无所适从,而这份无所适从,就是焦虑。

《小欢喜》中离婚后宋倩一个人照顾英子,甚至不惜辞职全职来陪伴英子,对她来说,英子是她离婚后生活的全部,她唯一的念想就是让英子在她身边,永远不要离开她。所以当英子说想去南大的时候,她焦虑了。

2. 妈妈总是疑心病太重,担心别人照顾不好。

谁能比我更会照顾宝宝! 这也许是大多数当妈独有的自信,但同时也反映了妈妈对其他照顾者的不信任。妈妈虽然是对孩子最好的人,但是你要相信,你的家庭成员在爱孩子这件事上跟你的立场是一致的。试着让家人参与进来,多给家人或保姆一些信任。

3. 对孩子的不信任。

妈妈总以为孩子还小,无法面对没有妈妈的生活,其实你欠孩子一份信任。当你信任孩子可以面对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成长的很快。

这个暑假九儿跟奶奶一起回兰州,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各种焦虑。担心她会生病,担心她会哭,担心她无法适应兰州的天气。可是一个暑假过去了,她虽然开始有些难过,有些想妈妈,但是她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很快,她就跟其他家人建立了情感链接,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很开心的度过了一个没有妈妈的暑假当你相信孩子,放手的时候,就是孩子成长的开始。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给家人和孩子多一分信任,让自己少一分焦虑

4. 妈妈内心的愧疚感。

每个职场妈妈都会对孩子有一种莫名的愧疚感,认为上班就是对孩子陪伴的缺失,这种愧疚感让妈妈在上班的时候得到最大化,以致于对“分离”有着一定的恐惧,只要一离开,就想到上班时孩子的哭泣,让自己心绪不宁。

5. 原生家庭之殇。

曾经听到妈妈这样说过:“我记得小的时候, 有一次被父母独自关在家里, 一个人孤零零的, 又怕又难过! 直到现在我还会偶尔想起当时的感觉, 所以不敢离开宝宝, 害怕他留下和我一样的阴影!”分离焦虑有时候是原生家庭惹得祸,而解决的途径只有和解。

6. 妈妈的嫉妒。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当你看到别人照顾宝宝,而宝宝又特别开心的回应时,你嫉妒的火开始燃烧,总想宝宝只对你一个人笑,只对你一个人好。于是不想离开,舍不得宝宝的微笑给了别人。妈妈莫名的嫉妒不止圈住了孩子,也圈住了妈妈。

作为妈妈,要有自信,在孩子的心里,你永远是他最爱的妈妈,不管在哪里,孩子的心始终跟你在一起。孩子对别人的笑只是孩子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而已,你应该开心,他已经学会社交了。

三、妈妈的分离焦虑有什么影响?

分离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疼痛,我们都希望不受它的影响。但其实分离焦虑给我们的影响好坏参半。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合理焦虑与不合理焦虑

1.合理的分离焦虑,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分离是常态,母子关系也好,婚姻关系也好,我们都有可能面临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而应该着眼于眼前,珍惜现在在一起的时间,不再纠结于陪伴的时间,而是更看重陪伴的质量。

当我们看中真正高质量的陪伴,亲子关系不会因为陪伴时间的多寡而受影响,而是想办法让每一次的陪伴都能走近孩子的内心。这个时候,分离焦虑不再掌控我们的生活,反而成为我们不断向上的力量。这就是合理的分离焦虑。

2.不合理的分离焦虑,让守护者成为破坏者。

在英子得了抑郁症之后,童文杰安慰宋倩的一段话道出了真谛: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英子离家出走后,童文杰一句话点醒局中人

孩子终归要长大的,他们自己的路得自己走,咱们得放手!

宋倩自从离婚后,太害怕分离了,她把英子当成了她的唯一,时刻掌控英子的动态,不让英子离开她的视线,可是这样的“掌控”却让英子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英子和宋倩都焦虑了。不合理的分离焦虑实现的不是双赢,而是双输的局面。

① 过度的分离焦虑,让自己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有时候,我们的分离焦虑都是缘于自己太过敏感的心理,即使是一件小事情,也很容易将它无限放大,过度的精神紧张,很容易让人生的这根弦绷的太紧,随时都有断的可能。

分离焦虑的传染性,加剧孩子内心的不安。幼儿园门前哭泣的家长和开心愉快的家长,给孩子的体验是不同的,所有的情绪都是会传染的。在《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一书中,从脑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一一给出了解答了情绪会传染的答案,就是“镜像神经元”。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情绪会传染

镜像神经元,是“共情”机制的基础,镜像神经元让我们通过想象自己亲自体会的方式来“阅读”他人的行为,也就是将自己置换成他人来解读他人的行为。

所以如果要让孩子克服开学的恐惧与焦虑,最重要的一环是父母,父母首先要把自己的分离焦虑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四、如何让妈妈免受分离焦虑之苦。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让离别多一层含义:成长。

1、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向“权威型父母”迈进准没错。

在前面一篇文章《《小欢喜》:有刘静这样的“权威型”妈妈,孩子人生迟早会开挂》中,我们提到“权威型父母”。权威型父母是高要求,高接纳型的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但也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有理有据有节的跟孩子进行沟通,亲子之间的距离亦师亦友,和谐相处。

现在我们可能无法成为完美的父母,但我们总希望向完美迈进,不管你是放纵型,专制型,权威型还是忽视型,成为孩子未来成长的助力,让孩子和家长都少些焦虑,多些把握。

2、充分的信任孩子。

在“三不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范围内,尽可能给孩子自由。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何为适度自私?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社会中感到幸福的决定因素,并不是权力,更不是财富,而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拥有自己的生活兴趣和健康的身体。接纳自己的自私本质,也要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权衡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得失,懂得如何拒绝,更要坦然面对拒绝后产生的后果。

在对“三不原则”的坚守上,黄磊对黄多多的信任值得所有父母学习。在学业上,多多弹的了钢琴,写的了话剧,各种技能随手拈来;在生活里,染发美甲,性格乖张,时尚个性洋洋洒洒。黄多多不止是明星的女儿,她更是邻家的大姐姐。黄磊曾说过: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黄磊教育多多的方式

3、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朝夕相处”。

口口声声喊着不想跟孩子分开,但是当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却总是抱着手机,看着电视。我相信这样的场景特别常见,就连我自己,有时候也无法避免。但是只要想到曾经一位长者说过的一句话我就会果断的放下手机,关掉电视。

“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只有从出生到初中的10几年,不好好陪伴怎么行?”

如果可以活到80岁,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只有1/8,如何让陪伴的1/8 时间里过的有意义?高质量的陪伴给出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秋色连波丨《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朝夕相处》

陪伴不在于时间多少,而在于陪伴的质量,珍惜每一次跟孩子在一起的机会,让每一次陪伴都成为快乐的回忆。

4、成就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曾经papi 酱在《我家那闺女》中,列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排序,她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比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的分离焦虑更值得被重视

人生的排序,你如何选择?

papi酱解释道:“首先,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之后的这一生,我是和我的伴侣一起过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去走的。她这样的排序引起了网友的抨击,但我认为这种排序是有一定意义的:

每个人都有很多种身份,你可以是职场上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你也可以是柔情似水的俏佳人,你也可以是拥有三头六臂的“妈妈”,你也可以是拥有赤子孝心的别人家女儿,但别忘了,你首先得是你自己,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会发现身边的人也会变得更好,因为改变会传染。

对于分离焦虑,我们总是习惯拿孩子说事,其实父母的分离焦虑也不容忽视。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根,如果根上出了问题,种子无法正常发芽的,根正才苗红,这是真理,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焦虑   妈妈   孩子   神经元   自私   情绪   重视   担心   父母   权威   宝宝   环境   家庭   时间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