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实的生活还给孩子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三版“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拆书稿之一 小学生的学习部分

把真实的生活还给孩子

学习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习指的是课业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义务。广义的学习是在我们生活中进行的,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是指人获得经验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生活中会时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学好,成绩考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或者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这么说:“平时家里什么活儿都不让你干,你只管学习就行。怎么还考成这个样子?”


持有这样观念的家长显然是以偏概全,只看到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广义学习,家长这种片面的关注必将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家长对狭义学习的分数肯定有要求,若再有不恰当的言语,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不奇怪。因为不够专业,很多家长意识不到、任凭孩子将不良状态泛化到广义学习,就会出现孩子学习成绩不行、其他事情干啥啥也不行的糟糕情况。


每个人都是自带能量而来,必定有他擅长的事情,不可能方方面面都不好。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的社会功能、道德品行可以很好。一个孩子数学、英语不好,体音美可以不错。对于家长来说,比较合理的方法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完成自我实现。


狭义学习的途径大家都很熟悉了,不再赘述。广义的学习怎么进行呢?广义学习既然是在生活中进行、贯穿一生,我们就应当把真实的生活还给孩子,而不是让他们生活在父母人为制造的“美好虚假真空”中。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他还说“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些话没有任何雕琢,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彰显真知灼见。


在人人都谈内卷的当下,回避考试和分数一定会被人diss。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会学习的,我的看法,让孩子回归真实正常的生活,让他们在充分的广义学习中积累经验、寻找专长、转化能力、提升自信。如果孩子学业成绩不好,再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能力训练就好。这样做,至少能保持住孩子的价值感,尽少出现学习不行、干别的也不行的糟心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糟心   发展心理学   真实   孩子   狭义   广义   不合理   学业   分数   不好   家长   事情   成绩   能力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