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期 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飞跃

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部分拆书稿之6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抓住关键期 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飞跃

结论1: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会伴随获得发展。

得出这样的结论,就要了解什么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动力,它是一组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的结果。这对矛盾是孩子进入小学后面临的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比如课堂纪律、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解决、怎么与老师相处等等),引发的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新需求,与孩子原有的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的矛盾。在这组矛盾出现——解决——出现——解决这样的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得到了发展。

结论2: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基本特点有四

1、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但仍带有很大具体性。

一年级孩子学习加减法的时候,都是通过水果、文具等实物形式,就是遵从了这个规律。我们还可以回忆一下,无论是电视上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还是在线教育的主讲老师,是不是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说话的腔调都很丰富?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达到对低年级儿童信息传递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家长和老师教育低年级儿童适宜用直接传授的方式。

2、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关键期。

我国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小学四年级(10—11岁),但这个关键期是有一定伸缩性的,如果采取适当的教育,孩子的思维发展可以在三年级就实现“飞跃”;教育不得法,孩子的思维发展可能到五年级才会“飞跃”。比如我正在学习的心理学习能力训练体系中的英语优势学科建立,就是采取系统的干预方法,能让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自学、掌握英语新概念一的内容。它的好处并不仅仅是背了多少单词、学了多少知识点,而是促使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简单说,就是开发智力。

3、小学儿童的思维结果趋于完整。

小学儿童的思维结构从不完善向完善过渡,到了五六年级辩证思维已经稳步发展。也就是说,孩子在低年级,家长或者老师只通过讲大道理这样的说教做教育,他们是很难听懂的,类似于听天书。到了五六年级,给他们分析问题、表达观点,他们基本可以理解了。

4、小学思维发展过程存在不平衡性。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又很不平衡。比如,小学阶段,有的孩子语文成绩好,有的孩子数学成绩突出,并不一定表示在这个时刻就可以确定孩子是理科思维还是适合学文科,极大可能是因为孩子思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家长和老师如果能不武断地给孩子定位,抱有科学的认知、平和的态度给孩子做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就能少走弯路、不过早破坏了孩子未来学业之路的更多可能性。


2021.7.15 16:00于郑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关键期   天书   思维   儿童   英语   逻辑思维   抽象   结论   矛盾   家长   阶段   老师   孩子   心理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