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38:放任其自然状态,不强加干涉,从而无为而无不为


大道无为38:放任其自然状态,不强加干涉,从而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遂事成,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段话仍然在讲解“无为”的道理。

太上,就是上等的治理行为,人们不知道它的存在。因为无为,没有自己的主张、意志、想法、念头,因而百姓不会感觉到外来的意念加在自己身上,因而“不知有之”。这便是统治者无为。

次一点的行为,便是采取一些措施,让百姓感觉到了它的存在。百姓感觉到了温暖、明确知道给予的关爱,因而亲近并赞美。

再次之的,就是畏惧。因为执政者将自己的观点、意志强行推行下去,没有区分是否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因而畏惧。

最差的就是百姓要起来反抗。因为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太强烈,一切任凭个人自己的喜好而为,完全违背了百姓群众的意愿。无所适从,就要反抗,即是侮之。

这段话里体现了一个层层递减的意思。用递减做比对,让人们知道了最上等的管理行为,就是“上善”。用这四个层层递减的行为,就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做铺垫。这里的“信”字,绝对不仅仅是诚信的意思,它包括执政者对百姓的信任。因为信任百姓的需求的正当性,因而有求必应,有诉求一定会解决。这便是“信”。因此,这里的“信”,就是执政者自己的诚信,也包括对百姓的信任。因此,“信不足”,导致老百姓对执政者的“信任度”不足。

大道无为38:放任其自然状态,不强加干涉,从而无为而无不为

有句话就非常好的佐证上面的道理:穷山恶水出刁民。为什么将百姓定义为刁民?就是基于不信任。这份不信任就是前面四种不同的统治行为中的第四种。因此就出现了官、民对抗的现象。

老子给出了解决的方案:悠兮、贵言。悠兮,不是指执政者的自在状态,而是指百姓的一种自在的状态。因为统治都没有事情可搞,因而百姓自由自在,即“悠兮”。“贵言”,意指以言为贵,少说为佳。作为一个执政者,尽量少发号施令,老百姓就会没有约束,就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达到这种状态后,老子说“功遂身退”,从而百姓就会认为一切都是自然应该发生的。

这一章中的重点,是“悠兮”。这是一种状态。因为悠然,所以没有自己的意志。因为放任百姓自主生活,所以百姓就感觉不到外来的约束。这种情况下,必然“我自然”。

我们生活中经常有事情与此章讲的非常贴切。孩子做玩具,父母认为孩子做不好,一直手把手地教、甚至自己替孩子做,这就不是“悠兮”。单位里领导安排了工作,不放心,就不断的插手、或者遥控指挥;结果就是让员工反感。等等。这些事情的根源还是在于不信任他人,结果就是得不到别人的信任。这就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知本   道德经   功遂身退   任其自然   状态   执政者   刁民   畏惧   自由自在   老百姓   意志   自在   大道   事情   百姓   自然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