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37:最上等的德,人们感觉不到。正是:太上,不知有之



大道无为37:最上等的德,人们感觉不到。正是:太上,不知有之

《道德经》云:太上,不知有之。


这是《道德经》第十七章的文字。字面的意思是:最上等的品行,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自古以来,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统治者执政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做解释。意思是说:最上等的国家治理,百姓根本不会知道有统治者存在。因为所有的政令、政策,都是遵循了自然规律、顺应了百姓的意愿,在需要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所发布的政策、政令,没有统治者的个人意志,真正体现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孔子一直说上古时代的尧帝是一位大圣人。在他治理天下的时候,天下太平无事,人民安居乐业。史书记载:尧帝执政时期,曾有五个老人“击壤于道”,旁人赞叹“大哉尧之德也”。这五位老人回答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的意思是说:我们自在地生活,按自然规律作息,这与帝王有什么关系?老人的回答,完美地解释了“太上,不知有之”的内涵,反映了尧帝实施的就是“无为而治”。

其实,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治理国家,它同样适用于方方面面,在任何一件事上都存在。

大道无为37:最上等的德,人们感觉不到。正是:太上,不知有之

比如,我们观看一场足球比赛。一场完美的足球比赛,不仅需要双方队员的认真努力、两位教练的运筹安排,还需要裁判的“无为”吹罚。如果裁判抢戏,不该吹的哨吹了,不该出的牌出了,或者该吹的时候不吹、该亮的牌不亮,这场比赛注定非常难看。但是,一个“无为”的裁判,往往在需要哨响的时候,哨子果断响了;在需要出示黄牌的时候果然出现了;不影响比赛的动作视而不见,这样的比赛肯定是流畅的。比赛结束后,观众们只会回味比赛的精彩,而忘记了还有裁判。这样的裁判就让观众和队员“不知有之”。

单位里,好领导也同样让员工们“不知有之”,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尽其份。员工们都会很自然地表示:工作就应该这么干。与此相反的是,领导时时插手员工的具体事务、让员工按自己的意愿去工作;喜欢将员工聚集起来宣讲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是领导理念;或者强调考勤、严格处罚,以此体现领导权威。如此这样,就是《道德经》本篇后面所说的那几种情况了: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儒家文化也同样体现了“太上,不知有之”的思想。《中庸》一文的最后就体现了同样的道理。原文如下: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是赞美宣王的。意思是:用德行感化民众,如鸿毛一样轻而易举。鸿毛虽轻,但是仍然有踪迹。这就不如上天,虽然上天化生万物,却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因为“无声无臭”,因而不为人知。这才是至高境界。

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所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潜”二字,便达到了无声润物。这亦是“不知有之”。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化生   德輶如毛   知本   道德经   日入而息   鸿毛   政令   自然规律   足球比赛   统治者   裁判   意愿   大道   老人   员工   感觉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