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苍蝇追求光明,为什么会错了呢?错在自己以为的“是”上


一只苍蝇追求光明,为什么会错了呢?错在自己以为的“是”上

追求光明,本没有错。

一只苍蝇飞进了屋子里。当它想飞出去的时候,却实现不了这个小小的愿望。因为它不知道玻璃阻挡了它的追求。不论它如何努力,始终冲不出去。玻璃给了它假象,让它在假象面前徒劳无功。

苍蝇错了,错在它自己以为的光明并不是它能够获得的光明。

这只可怜的苍蝇,其实也代表了我们自己。我们一直怀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不断努力,却从来没有实现过。想做一个好人,时时被人怪罪;想获得别人的尊敬,到头来让他人更加反感;等等。就是说:自己努力向往光明,感觉近在眼前,却始终寻不到。

这是我们自己的认知错了。

因为认知有限,所以,面对假象我们当真了。因为认知有限,站在影子里感叹世界黑暗。因为认知有限,面对别人藏着刀的笑就欢喜接纳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改变自己的认知。

北宋和尚白云守端就通过这只可怜的苍蝇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那一天,他盯着努力寻找光明的苍蝇,看着它在窗户前飞来飞去。终于,它误打撞地从来时的路飞了出去,寻找到了它要的光明。白云守端由此大悟,从中明白了自己以前被自己欺骗了。然后写下了自己的开悟偈:

为爱寻光纸上钻,

不能透处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

始觉平生被眼瞒。

这首偈里说的“被眼瞒”,其实就是我们一直被自己的“自以为是”所欺骗。自己以为的“是”,就是固执、因循,都是欺骗自己的元凶。

一只苍蝇追求光明,为什么会错了呢?错在自己以为的“是”上

可以用木桶理论理解上面说的自己以为的“是”。一个木桶有长板、有短板。每个人这只木桶,往往以自己的长板为荣,长板越长,自己这只木桶就越高大,这就是自己以为的“是”。但是,这只木桶的实际容水量,取决于它的短板。所以,这只木桶就死在了它自己以为的“是”上了。

要善于怀疑和否定自己,由此不断改变自己,就能获得进步。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光明   知本   大悟   苍蝇   飞出   学社   徒劳无功   近在眼前   木桶   假象   认知   无知   愿望   努力   玻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