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Mommy,你看Barron,我刚搭好的乐高他就弄乱了...”


“Mommy,我想和玩姐姐一起玩这个,她不和我玩,还凶我......”


好吧!此刻,生弟弟前想象的一派祥和景象完全被颠覆了,两个小魔怪正争论得不可开交。家有两娃,到底该如何平衡他们的关系?这怕每个二胎家庭都会遇到的困惑。


作为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妈妈,我也一直在探索和学习,之前也和大家分享过一些心得。最近看《奇葩说》的辩题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网友关注。辩题是这样的:“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先说结果——是正方赢了,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都认为,大宝应该让着二宝。


可是,我觉得整场辩论中最出彩的选手,却是反方队员谢楠。她是著名女主播、女演员,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她的一番辩词,真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孩子不要被教会爱,应该去体会爱。他可以发自内心去给予,但也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要。”


老大就必须隐忍谦让?事实上,他们同样有拒绝的权利啊。


所以,要问我的观点是什么?这一次,我站反方。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01

有了二宝以后,你是不是曾对大宝说过这样的话:


“你是哥哥,应该懂事听话,给弟弟做好榜样。”

“妹妹还小需要照顾,你就不能让妈妈省点心吗?”

“你怎么不让着弟弟?一点姐姐的样子都没有!”

……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大宝年纪更大,就应该有哥哥姐姐的样子,就应该在弟弟妹妹出生后,肩负起小大人的职责。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然而,我们却忘了,哪怕的确是年长了几岁、哪怕再懂事乖巧,大宝也依旧还是个孩子啊。他们根本做不到像大人那般隐忍大度、不动声色、把一切情绪隐藏。相反地,父母的这份偏见,只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压力。


那一期《奇葩说》里,谢楠提到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她家哥哥吴所谓五岁左右时,忽然行为倒退,要用奶嘴喝奶,会在家里爬,就跟他刚出生的弟弟一样。


不明真相的谢楠以为哥哥生病了,赶紧带着他去了医院。医生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后,告诉谢楠:“孩子这是在模仿弟弟。因为弟弟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获得了你们父母的关注度。他以为自己做同样的事情就能获得你们的关注。”


这个解释,让谢楠感慨万千,她以为怀二胎的事,已经给哥哥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建设,没想到,敏感的吴所谓还是出现了异常……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我心里也酸酸的。好想抱抱那个被忽略的、被苛责的大宝呀,他们的不安与失落,你可曾关注过?他们心底的渴求,你可曾知道?


说到底,每一个老大反常行为的背后,都是在求关注,都是在用特别的方式告诉父母——请多看看我,就像以前一样吧!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02



不可否认,每一个二胎家庭,一定会经历两娃争抢、矛盾重重的时候。前一秒岁月静好,后一秒鸡飞狗跳,再过一秒又母慈子孝……嗯,这种过山车一般的酸爽感受,我也曾体会过千百遍。


而如何将这一地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如何把二孩矛盾,变成手足情深,需要家长的智慧,也离不开我们的用心。


记得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说:“手足相争的核心,是孩子提出的一系列既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我是被爱着吗?是被真诚地、绝对地爱着吗?我被需要吗?我有什么特别吗?我有力量吗?”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这句话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原来,无论是玩具、食物还是其他物品,孩子表面上争抢的,是这样东西的使用权;但本质却是在争抢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注度呀。


想明白这一点后,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随着姐姐和弟弟的长大,我越发深切地确信,孩子只有感受到充分的爱和安全感,才会与我们建立联接,从心底激发合作的意愿,从而主动分享、善待兄弟姐妹。


这份爱,是会流淌的。也就是说,只有被深爱着的大宝,才会把这份爱传递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从而让老二也被爱所滋养。而这,才是真正理想的二胎生活模式哦。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03



当然啦,平日里二胎之间的打闹和争抢在所难免,具体如何处理呢?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1. 一视同仁,绝不袒护老二


姐姐只比弟弟大了三岁,在我眼里他俩都是孩子,互相独立而平等,因此应该一视同仁。


更何况,受西式理念lady first的影响,我一直告诉弟弟,他是小小男子汉,将来可是要成为绅士的哦。所以,我有时候会以性别来区分教育,对弟弟的要求反而更高,绝不会因为他年纪稍小就让姐姐承担更多。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2. 孩子的冲突,大人少插手


其实,两个孩子之间一旦有了矛盾,下下策就是立即参与干预,将两个孩子区别对待,急于给老大贴上“不懂谦让”的标签。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只会让老大越来越叛逆,让老二越来越恃宠而骄。


在我看来,家长不妨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孩子是如何处理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小朋友锻炼人际关系和解决纷争能力的绝好途径。


姐姐和弟弟小时候也是一对“欢喜冤家”,调皮的弟弟总喜欢在姐姐搭乐高的时候捣乱,把积木故意推到,惹得姐姐屡屡哭着鼻子喊:“你好讨厌,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两个小魔怪闹矛盾时,都曾跑来向我告状,希望我出马“制服”对方,但我就是不“上当”。哈哈,如何搞定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一味插手并不合适。


正如《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里提到的:“童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冲突,嬉笑怒骂构成童年百态。孩子本身对各种体验没有评判,全然经历过,就会既不执着也不恐惧任何一种状态,发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


我相信,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相处,只有他们亲自参与体会,才能收获成长。对此,大人就尽量靠边站啦。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3. 营造正向激励的氛围


我特别理解很多大宝的无理取闹。原本爸爸妈妈独一无二的宠爱,现在却被弟弟妹妹抢走了一半。这种巨大的落差,迫使他们只能做出一些出格的言行,试图由此换取父母的关注。


说白了,兄弟姐妹的摩擦,也是一种竞争。所以家长要善于引导,将这种竞争变成良性循环,帮助每个孩子都得到进步与成长。


在我家,我有一个屡试不爽的诀窍,那就是——夸!


是的,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的优势与闪光点,并且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赞许,把它们狠狠放大吧!小朋友对这一招可是非常受用的。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比如,姐姐画画很棒,因此平日里我会有意识地拉着弟弟一块儿欣赏她的作品,并且各种花式夸奖。久而久之,在弟弟心目中,姐姐成为了偶像,他发自内心地佩服姐姐,也因此爱上了画画。


同样的,在姐姐面前,我也会尽情展现弟弟的一切优点:勇敢、爱读书、专注力很棒……慢慢的,她对弟弟的偏见彻底改变,最终变成了弟弟的铁杆粉丝。


瞧,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的哦。家长在孩子面前营造友爱而充满正向激励的氛围,孩子一定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哈哈,这就是老母亲的套路,效果不要太好!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4. 不强迫孩子谦让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懂分享、会谦让,但同样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经常告诉弟弟:“姐姐让着你,并不是因为她比你大,而是因为她有美好的品质,你应该谢谢她。”


我同样一直告诉姐姐:“宝贝,你能懂得谦让弟弟,真是棒极了。但是不要因此勉强自己,你同样有拒绝的权利。”


因为,谦让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它从不是天经地义的事,跟年龄也毫无关系。


只有当这份谦让是发自孩子的本心本愿时,它才具有力量,才能让宝贝由此获得真正的快乐和价值感。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04



那天姐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跟我说,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题目:你最爱的人是谁?


她笑嘻嘻地让我猜她的答案,我原本笃定十足:“这还用猜?当然是我嘛!”


没想到,居然错了!宝贝的答案竟是——“我的弟弟”。


而她的理由,有很多很多:


“每天放学回家,弟弟都要拥抱我;他会在每次有好吃的好玩的时,给我留一份;会在我开心时陪我笑,在我难过时安慰我;会自豪地跟别人介绍:‘我有一个很厉害的姐姐’;还总是说,长大后要变成超人保护我和妈咪……”


家有俩娃,为什么我从不说“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说这些的时候,姐姐的眼睛里有星星在闪亮。而我也被深深打动——多么美好的感情啊!


该是多大的缘分,才能够在此生成为兄弟姐妹。它应该是抱持的、治愈的、相亲相爱的。在未来没有父母陪伴的漫长岁月里,能够成为人生路上推动每个孩子前行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弟弟   姐姐   魔怪   奇葩   谦让   矛盾   哥哥   家长   父母   妹妹   力量   两个   妈妈   宝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