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实验研究”重点笔记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 第九章 如何进行实验研究 的内容

1、学前教育实验实在学前教育情境下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2、实验的特点:以检验假设为前提、控制实验条件、能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验证。(选择题)

3、在学前教育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量叫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由自变量直接引起变化的量叫因变量,跟实验目的无关的变量称为实验的无关变量。任何一个教育实验都会有上述三类变量的存在,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有效地操纵自变量,并客观地观测因变量。(选择题)

4、学前教育实验的分类(选择题)

(1)按实验场所划分,学前教育实验可分为现场实验(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2)按实验目的划分,学前教育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3)按自变量的多少划分,学前教育实验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4)按实验的控制程度划分,学前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前实验对无关变量控制得不够充分,是一种不理想的实验。真实验能比较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而准实验在控制程度上介于前实验和真实验之间。

5、学前教育实验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6、实验设计的概念:广义的实验设计指进行一项实验研究的整体设计。狭义的实验设计指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被试分配形式和实验变量介入或控制的形式。(名词解释)

7、实验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可控制原则、可重复原则。(选择题)

8、在实验过程中,变量的选择与控制对实验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测定、无关变量的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9、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随机化法、消除法、平衡法、恒定法、盲法、统计分离法等。(选择题)

10、实验设计的符号系统:X表示实验处理或自变量;—表示无实验处理;O表示无实验处理;G表示组,即实验组或控制组;R表示被试已做随机分配;S表示被试;……表示虚线上面和下面的组不是等组。(选择题)

11、准实验设计就是不能够完全控制变量的变化,特别是指不能随机分配被试的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又称类似实验设计,在控制程度上,是一种介于前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的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通常是在自然情况或现场背景中进行,避免了实验条件过分高度控制可能带来的环境失真,并且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更广泛的研究情境,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是教育实验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具有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设计(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多组时间序列设计、等值时间取样设计)、单一被试设计(A-B设计、A-B-A设计、A-B-A-B设计)等。

前实验设计的主要模式有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和固定组比较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因变量   自变量   目的   因果关系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   选择题   学前   序列   变量   分配   原则   阶段   重点   时间   笔记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