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观察研究”重点笔记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第五章 如何进行观察研究 的内容

1、学前教育观察的类型很多,按照不同分析角度,可以将观察分为不同的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也称现场观察,是指在现场的自然情境中不加以控制的观察,观察者一般不做任何努力去操纵变量或控制个体的行为而只是观察与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与行为。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教育研究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观察,能系统地记录儿童的发展变化,能获得相对比较客观的资料。

实验室中的观察又称控制观察与条件观察,是指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察,需要设置特定的情境,规定刺激的性质,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的行为。

这种观察由于在相对严密的控制下进行,能较好地克服由于观察者的主观选择而产生的误差。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按照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试的活动,可以划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幼儿教师最主要的还是采用参与性观察。

在参与性观察研究中,观察者实际地参与了观察对象正在活动的环境当中。观察者的身份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参与性观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有着显著的优点。

首先,参与性观察由于研究者与被试的心理距离被缩短,有利于发现研究问题,研究可以比较深入,可以追究根源。

其次,参与性观察还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必备的方法。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以局外人或者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观察。

(3)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按照观察过程记录方式与结果处理手段不用,可以分为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是事先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所进行的观察,也称为结构性观察或系统性观察。(名词解释)

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简要的观察提纲,在观察现场对被试进行最详细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补充与完善的一种观察。(名词解释)

常见的定量观察记录方式有四种形式:时间取样记录法、事件取样记录法、项目清单、等级量表。常见的定性观察记录方式有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与仪器记录等。(选择题)

2、观察前的准备(简答题)

(1)确定观察的问题

要使观察问题能有效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方面研究者要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确定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另一方面,研究者要按照一定标准将罗列的行为与事件形成一个体系。

(2)制定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观察研究计划的制订一般应考虑研究问题特征、观察对象活动特点与要求、观察者自身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等方面,力求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保证观察研究计划的切实可行。(选择题)

一份完整的观察计划应该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地点、观察方式与手段、对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观察者之间的分工以及观察报告撰写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观察提纲在遵循观察目标与观察计划的基本要求下,应包括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时间要素、地点环境、观察方式等。

(3)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研究者应在充分了解各类观察方法特性与用途的基础上,依据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活动的特点、观察者已具备的观察条件等几个因素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4)培训观察者

确定观察者的意见一致与减少观察者效应是培训观察者的重要目的。

观察者效应是指观察者对收集的数据或文字信息的效度或信度有着负面影响的行为。观察者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题)

①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②观察者个人偏见。

③观察者污染。

④观察者遗漏。

⑤观察者倾向。

(5)获准进入现场

3、学前教育观察实施是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保证观察研究的质量,研究者必须从进入观察现场、确定观察研究内容、观察记录等方面做好细致的工作。(选择题)

4、定量记录与定性记录是两种常用的、比较适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观察记录方式。

(1)定性观察记录是以非量化如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用书面语言、用录音与摄像设备记录口头语言、行为等。主要分为描述体系、叙事体系、图式记录三类。田野笔记主要是一种利用书面语言进行记录,观察者针对某个较大主题,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被试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的方法。(名词解释)田野笔记是定性观察最基本的记录方式。(选择题)

(2)定量观察记录主要包括时间取样记录法、时间取样记录法、项目清单、等级记录四大类。(选择题)

5、时间取样记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次数的一种观察记录方式。(名词解释)事件取样记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全貌的观察手段。(名词解释)运用事件取样记录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预先确定目标事件,并对行为事件下科学的操作性定义。

(2)观察研究者需要预先考虑观察记录所需的内容。

(3)每次观察记录应在相同的活动背景中进行。

(4)观察正式开始之前确定观察记录总时间。

(5)观察记录前要确定观察的样本人数。

(6)现场观察记录应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

(7)在对事件取样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应考虑量化指标。

6、等级记录中经常运用的等级量表有数字评定量表、描述评定量表、累计评定量表等。(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观察者   名词解释   研究者   选择题   定量   情境   量表   对象   体系   重点   自然   现场   事件   方式   时间   笔记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