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的“补精强命术”,男女都可练

在中医有一句话:凡是顺应天地之道的养生,都是最好的,那么在冬天,最好的养生是什么呢?那就是藏精补精!

到底什么是藏精?为何女性也需要藏精?

女性也要藏精,这是不是再胡说八道!

流传千年的“补精强命术”,男女都可练

先来谈谈藏精吧!

只要稍微懂得一点中医养生知识的人都知道:肾精是人体最宝贵的能量资源,是人体的第一核能站,精强,命就强!

中医认为冬季是藏精的最佳时节,一定要把精藏得住,藏得越深,来年身体越好!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这就告诉我们, 如果不懂得冬季养藏之道,在冬季依然精液频泄,那么身体必然会日趋衰弱,到来年春天很可能会爆发出各种伤精症状,人的精气神也会变得极度萎靡,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一看就是气色极差、阴气缠身,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甚至很厌恶。

善养生者,必奉于藏!

藏功一定要好,冬季要格外注重养藏,就像运动员格外注重冬训一样,通过冬季的养藏和积累,在来年就会迸发出超强的身心状态。

不过,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是逆天而行,不懂顺应天地之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北方的冬天每年在来暖气之后,医院里的病人要比来暖气之前多得多,尤其是儿科门诊,儿童的感冒、腹泻等病症全面爆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暖气的作用。

夏天,阳气盛,天地气机运行于上,人体气机运行于表,所以体表汗多。

冬天,阴气盛,天地气机闭藏,人体气机运行于里,体表关闭无汗。

这就好比一棵树,树在夏天长叶子,在冬天长根。如果一棵树,在冬天没有长根,根部没有发育好,那么到了夏天的时候就不能很好的长叶子,树就不能长高。

人体在冬天的时候,气血运行于内,主要来滋养我们的五脏;到了夏天的时候,气血运行于外,主要滋养的是我们的肌肉。所以人到了夏天会比较活跃好动,冬天比较安静。

冬天北方室内有了暖气之后,室内温度很高,有的达到28摄氏度,甚至更高,许多人都穿着半袖衫、短裤,大家在室内都是过着夏秋的温度,整整缺少了一个季节。这就造成了「树不长根」的结果。

春天很多人易发哮喘、头痛、顽固的咳嗽等等,许多老人都说春天容易翻旧病,其实都是因为冬天没有保存好精气。

男女都可练的补精术

肾精男女都有,男人叫精液,女人叫白浊。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种经久不衰,流传千年的“补精强命术”,男女都可以练,肾精遗失,不仅跟房事有关,熬夜、动怒、腹泻等都会造成精气外泄。

在民间有句民谚:山东出好汉,四川出神仙,在四川某地有一名老中医,七十余岁高龄,爬山依旧健步如飞,年轻人气喘粗粗,老人却可以谈笑自若,毫无疲惫之态,我向其请教养生之道“叩齿吞津法”,今天我就详细的介绍此法:


流传千年的“补精强命术”,男女都可练

流传千年的“补精强命术”,男女都可练

流传千年的“补精强命术”,男女都可练

流传千年的“补精强命术”,男女都可练

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 ,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 ,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 ,披上上衣面朝东南 ,盘腿而坐 叩齿三十六下 ,当会神清气爽。”

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古谚语曰:“晨起,叩齿三百响,齿坚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由成熟逐渐走向老化,其功能渐渐衰退,牙齿也不例外。对中老年人来说,牙齿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在这里向广大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朋友介绍一些牙齿保健的方法。

2、吞津,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长寿   体表   阴气   养生之道   精气   唾液   来年   暖气   牙齿   冬季   中医   冬天   千年   夏天   人体   男女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