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二十四孝》,我的智商优越感渐渐消失了

我娘家以前有一本《二十四孝》,这书虽然现在被批判的一塌糊涂,但对当年的孩子来说,有课外书看就不错了。


有些故事十分离奇,读起来跟《聊斋志异》差不多。家长冬天要吃笋,孩子跑竹林里嗷嗷哭,笋来了。家长冬天要吃鱼,孩子趴河面上捂冰块,鱼来了。


有些故事十分荒诞,几乎可以媲美精神科医生的病例。比如那个一大把年纪还在爹妈面前装婴儿的老莱子,又比如为了省粮食要把儿子活埋的郭巨。


再读《二十四孝》,我的智商优越感渐渐消失了


就算是稍微正常一点故事,主人公也个个都是智商欠费的样子。怕蚊子咬爸爸,就靠肉身吸引火力。想让妈妈多吃个橘子,就偷揣几个在怀里。


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趣味性倒还是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我收获了许多智商上的优越感。


我总觉得自己仿佛就像是个站在高处的人,对着一群古代人在脑补自己指点江山的模样。


你们这些主编能不能选点靠谱的故事?你们孩子能不能想点聪明的办法?你们家长能不能别整天就想着吃?


呵,你们这群愚蠢的古代人啊!


02


长大以后,能看的书也多了,《二十四孝》的故事,也渐渐淡忘了。


直到最近,一个《二十四孝》的雕塑,因为太辣眼睛而上了热搜。受到了很多群众的批判。


我看了这幅诡异的图片,也不由得回忆起了小时候读过的《二十四孝》。


再读《二十四孝》,我的智商优越感渐渐消失了


但可能是因为年岁渐长的缘故,当我试着把屁股坐在了成年人的椅子上,居然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我以前觉得,我觉得很多孝子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完全不值得大书特书,但现在我发现,这些故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好多故事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存在的,它们是为了成年人的特定需要而存在的。


《二十四孝》里不少故事都发生在两汉魏晋时代。因为,汉代是可以举孝廉的。


也就是说,只要那时候的人,如果做出点什么为人称颂的孝行,就可以直接被推荐当官。


所以,这么多孝子的故事被接二连三地炮制了出来,目的并不是为了做榜样,而是为了上热搜。


毕竟跟读书考试相比,表演孝子的难度显然要更低一些。这很像现代人的另类升学策略,比如不参加高考,而是跳着健美操上清华。


这种曲线救国的法子傻吗?不要太精好伐!


03


我以前觉得,《郭巨埋儿》,是个反人性的故事。但现在想来,它可能只是一个洗钱的故事。


郭巨家并不是没钱,但郭巨却立主分家,把家产全部分给两个弟弟,自己却带着老娘生活。


郭巨真的那么兄友弟恭吗?才不是呢。我觉得郭巨是偷偷藏下大部分家产,为了把这些私藏的钱洗白,才自编自演了一场戏。


再读《二十四孝》,我的智商优越感渐渐消失了


他假装挖坑埋儿子,搞出了好大的动静。目的是让地下埋藏着的金子得以见光。


为了防止其他人眼红,那金子上甚至刻着“天赐黄金与郭巨,官不可取,民不可夺。”


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都知道,这套路一点也不新鲜。比陈胜吴广在鱼肚子里藏纸条,还更好操作一些。


郭巨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这样一个不入流的金融操作,居然让他成为了孝子界最有争议的一个KOL。


古代人哪里傻,他们玩得不要太666。


04


以前我还觉得,古代那些父母眼皮子太浅,成天老惦记着吃,连儿媳妇的奶都不肯放过。给他们几口吃的,就觉得孩子是个孝子了。


现在想来,也是挺合理的。古代人没有养老保险,他们只能依靠孩子养老。他们害怕被孩子抛弃,所以才整理出了《二十四孝》的故事。


人们未必不知道这些故事的荒诞,但那个世界需要这些故事。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效仿,一方面是让社会安定。


我曾给儿子讲过一些《二十四孝》的故事,主要是当笑话讲的。儿子听完就当场给我表示,不管是温席子还是喂蚊子,他都愿意干。


我几乎想都没想,一句话就给他顶回去了。“不用给我搞这些,好好读书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孩子好好读书,就算尽孝”是不是一种更先进的想法?如果从马斯洛的理论上来看,可以算是。


但古代人是因为生活条件限制,他们一直处在马斯洛金字塔的底层,所以求的也是底层的生理需求。


而我们所处在的时代,温饱已经不成问题。我们自然会对孩子提出更高层的需求,来让崽子们表达孝心。

再读《二十四孝》,我的智商优越感渐渐消失了

都是从孩子身上索取,谁又比谁高级多少呢?而且如果从明面上的收益来看,古代人明显还更多一些。


05


存在即合理,古代人真的一点也不傻。


有些匪夷所思的事,可能是史书上没有写出真正内情来。有些不上档次的故事,可能是因为所处环境的限制。


要我说,跟古代父母比起来,现代父母才是真的傻。人家是pua子女,自己捞好处。而我们呢,成天跟自己过不去,小孩还不领情。


天天晚上陪着写作业,休息日连轴转地送补习班。好像娃的一点点进步,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一样。


看看现代父母出的那些书,不也像神经病一样吗?《虎妈X歌》,《哈佛女孩XXX》,《我和郎朗的XX年》,一本比一本吓人。


生日贺卡画得不好?不留情面地就给撕了;孩子毅力不足?手捏冰块给老子练习;孩子不肯练琴?一起跳楼同归于尽。


回过头再看看封建时代的《二十四孝》,单纯从利己的角度来看,这本育儿书简直实惠得不行。


假如几百年后的人,看到我们当代父母写的这些疯狂的鸡娃书,做的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八成也要嗤笑一声。


“二十一世纪的这群父母啊,怕不是傻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陈胜吴广   孝行   聊斋志异   古代人   孝子   优越感   家产   冰块   荒诞   智商   儿子   古代   家长   父母   孩子   故事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