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孩子被“不许哭”压抑了情绪?

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儿就哭闹,引导出错了?
孩子情绪上来时,越哄越来劲,惯还是不惯?

一发脾气就打人,伤人伤己,没人愿意和他玩儿?


遇到以上情况,超过5分钟,也被他引爆了,实行武力镇压!

或吼,或揍……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事后道歉有用吗?我们改还是他改?总是反反复复陷入情绪的怪圈……



情绪表达篇

有多少孩子被“不许哭”压抑了情绪?

Q:孩子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为啥不能有话好好说?


A:这个问题,根本上是情绪的表达问题。所有的情绪,都寻求表达,哭闹只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那为什么孩子只会用哭闹的形式表达情绪,而不能有话好好说呢?


这其实跟孩子大脑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相关。


一方面,我们大脑中有两个典型的区域,一个是情绪脑,一个是理智脑。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情绪脑的发展要远远快于理智脑,而且情绪脑占主要地位。当孩子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感受到不安全的时候,就会启动情绪脑,会发脾气、大哭等。


另一方面,也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关。孩子几乎一生下来就会体验到各种情绪,比如饿了吃不到东西会愤怒,会焦虑,但是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话。


所以婴儿都是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这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情绪的方法。而当孩子慢慢会说话以后,如果引导和训练并不足以让孩子把情绪和语言快速地链接起来,也就是说他体验到某种感受的时候,脑子里并没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他只能延续比较原始的哭闹的方式。


所以孩子总因为小事哭闹,并不是孩子任性、不懂事,而是他们缺少情绪表达的恰当方式。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任性”、“不懂事”等标签;另一方面,要教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这样才能慢慢让孩子改变哭闹的方式,学会有话好好说。



家长共情


Q:孩子因为情绪事件哭闹的时候,为什么好好讲道理、安慰都没有用呢?


有多少孩子被“不许哭”压抑了情绪?


A: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经常的做法是讲道理、分析、说教、给建议等。其实,这些方法都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因为这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当处于情绪之中的时候,孩子最希望的是,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知道他现在有多难过。这种被理解的感受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缓解负面情绪,走出情绪的漩涡。


家长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试着站在孩子的处境和立场去体会,告诉孩子我们理解他的情绪和感受,这就是共情。


比如孩子说:“我讨厌小明,他抢我玩具。”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你要大方一点,学会跟小朋友分享。”这就是说教,虽然道理对,但没有考虑到孩子当时的感受,使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没被理解,没被接纳,结果可能更生气。


但是如果父母通过共情,说出孩子的感受:“听起来你很生小明的气,他怎么能随便抢你的玩具呢?”孩子听到这句话,就会马上体验到自己被理解了,对孩子来说,这个情绪就已经被接纳和表达了。然后父母试着往更多方面解释和引导,就能帮助孩子逐渐从情绪中走出来:一方面,孩子会缓解愤怒;另一方面,孩子就能有更多理智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坏情绪中。


行为调节篇

有多少孩子被“不许哭”压抑了情绪?

Q:孩子生气的时候,总是打人、摔东西,怎么办?


A: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的时候,除了有内心感受以外,往往也会伴随着相应的行为。比如开心的时候手舞足蹈,生气的时候捶胸顿足,这都是情绪引起的行为。


孩子生气的时候,打人、摔东西,也是情绪引起的行为。当然,这种过激行为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制止。那应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因为情绪事件有不恰当行为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能被允许。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生气,你可以有生气的感受,这没有问题,但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像打人、摔东西这类属于破坏性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这样说,其实是在帮孩子把感受和行为分开,让他明白,我们是尊重他的感受的。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情绪就会缓解,这时候我们再给孩子讲道理,规范孩子的行为,也更容易有效果。


很多父母会直接批评孩子,没有考虑到应把感受和行为分开处理,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否认,被无视,情绪上可能会更加愤怒。这就是为什么指正错误往往无效,反而让孩子的情绪更糟糕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行为调节方面,我们一定要把感受和行为分开,接纳孩子的感受,再引导孩子选择恰当的行为。



父母成长篇


Q:每次孩子情绪失控,父母也很容易跟着上头,忍不住发脾气,虽然事后很后悔,但是每次都控制不住。


A:首先,不用过度苛责自己。我们的情绪模式,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在长年累月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我们虽然发过火之后会后悔,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情绪模式的惯性。不过能觉察到这一点,有克服、改变的期愿和努力,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其次,成年人的情绪管理也是一门课程,也需要我们不断觉察和练习。我们的情绪背后,也许有自己压抑的需要和愿望,也许有一些我们觉察不到的不合理信念,可能还有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创伤……这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一次又一次陷入相同的情绪漩涡。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批评自己,可以觉察一下自己情绪背后有什么需要没有被满足,或者是什么样的认知和解释让自己有这种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情绪   孩子   漩涡   打人   恰当   负面   事后   小事   理智   愤怒   生气   家长   父母   东西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