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可能孤独一生

文/学乃身之宝

婆婆再婚的事,“失败”了。

去年年初,公公因病过世后,我和老公一直在为婆婆的余生考虑,想着她在哪里养老更好。

去年十·一假期,我俩特意回辽宁老家接婆婆来上海和我们一起生活,2个月后,婆婆觉得不适应(这边语言不通,平时很寂寞),去了广西妹妹家(老公的小姨),3个月后,也就是过了春节,婆婆回到辽宁老家,说广西也住得不习惯,因为太热,最后决定自己在老家生活,但是,刚回家一个多月,婆婆身体出现了问题,肾炎,一直不好,身边没有亲人可以随时帮忙,她又不识字,自己去医院都困难,于是,我俩和婆婆商量,是否愿意在老家找个老伴,相互有个照应。

婆婆同意了。

对方是我姐夫的三叔,算是知根知底,两个人刚开始相处时,还不错,但后来,婆婆开始挑剔对方,总觉得对方很小气,时常指责和否定对方,虽然对方没说什么,但总会表现出不满,结果,婆婆看到对方神情不对,就认为对方不想和她继续生活了,于是提出“分手”。

就这样,婆婆又回到原点——一个人在农村生活。

当然, 老人再婚,能否幸福,是两个人一起决定的,但我觉得,婆婆可能是主因,因为她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而缺乏安全感的人,很难和他人建立深度关系。

今天的文章,我就从心理学角度说说,缺乏安全感的人,是怎样在有意无意破坏恋情的。

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可能孤独一生

1.安全感,就是安全型依恋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特别是对女性而言,是否能体验到安全感,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状态,尤其是恋爱和婚姻。

那么,什么是安全感呢?

其实,安全感,就是安全型依恋。

所谓依恋,最早指的是婴儿对特定个体的积极反应,是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向情感对象打开。

安全型依恋,源于依恋理论的一种类型(另外,还有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以及紊乱型依恋三种类型),而依恋理论,是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 鲍比通过研究1岁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互动实验提出来的。

安全型依恋,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在出生之初,感觉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懂ta的,能及时满足ta的母亲,那种被保护的感觉,就是安全感。

而那些从小缺少安全感的人,就是妈妈(或其他重要抚育者)做得不好,不能无条件的、随时给予ta保护和满足,需要的来源就会陷入不稳定,这样孩子就会产生恐慌,进而觉得不安全。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不安感,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不值得被爱的。

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可能孤独一生

就像我婆婆,从小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她的妈妈很难及时满足她的各种需求,而且,她的妈妈在她10几岁时,被东北的土匪绑架过,精神不是很好,她的爸爸在她15岁时也过世了,所以,她作为家中老四,下面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都是她带大的(她上面的姐姐和两个哥哥结婚后就不管他们了),没结婚的她,带着弟弟妹妹在二哥家生活,但是二嫂很讨厌他们,觉得他们是累赘,经常刁难他们,这样的生活环境,让婆婆的内心一直没有安全感。

后来,嫁给我公公,因为她婆婆和小姑子也很难相处,她也很少体验到安全的感觉。直到分家后,她和公公单独过日子,她的心境才稍微好些,不过,那种不安感早已存在她心中,她也习惯了不愿相信别人。

所以,当她和那个男人相处时,她的内心也是没有安全感的,因为她和我说过,她担心和对方处不好,还担心对方人不好(她不识字,害怕自己上当受骗)等等,总之,她就是带着各种担忧和不安和对方相处的,怎么能相处顺畅呢。

其实,缺乏安全感的本质就是害怕。害怕自己被抛弃,害怕自己有危险,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满足,而自己又无力承担,面对这个世界。

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可能孤独一生

2.缺少安全感的人,很难和他人建立深度关系

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面对婚恋时,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习惯讨好。

因为她想通过讨好,来让对方喜欢自己,而被喜欢、被爱,会给她安全感,只是,讨好,得不到真正的爱。

二是过于自立。

因为她不敢相信任何人,觉得只有自己最可信。

我婆婆属于后者。

因为她没有安全感,她和别人相处都是小心翼翼的,如履薄冰,同时,她也是孤独的,因为她需要时刻保护自己,验证外在,不能把自己全然交出去,不能大方坦然地活着,她必须留一个心眼来保护自己。

当她验证失败,她就会离开或自我封闭,于是让她更加没有安全感,更加不相信外在他人,更加坚定“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

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可能孤独一生

她和那个男人“分手”,其实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

在我看来,主要是她的不断验证——她用挑剔和否定来验证对方是够值得信赖,是否真的在乎她,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就算再爱她的男人,也禁不住证明,证明久了,男人就累了(那个男人用不吱声来证明,但我婆婆一直否定和挑剔他,最后表现出不满,然后婆婆提出分手)。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里著名的投射性认同:

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做出反应的行为模式——你不相信他会一直爱你,你总能把他变成最后不爱你。

所以,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很难和他人建立深度关系,最后也很难幸福,也很可能孤独一生。

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可能孤独一生

3.拥有安全感,需要向内求

或许有人会问,像我婆婆这样没有安全感的人,怎么拥有安全感呢?

有人可能想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或找一个如意郎君,但其实,这样的安全感都是短暂的,因为这两者不可能像小时候妈妈那样随时满足自己,更何况,很多妈妈都做不到。

所以,想要拥有安全感,需要我们向内求:

其一,相信自己,即自信。

自信可以让人感觉到安全,自信是一种感觉,不是拥有。

自信的来源之一是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或许没有安全感的人,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优点,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之二是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到现在的自己已经长大;之三是明白,独一无二的自己本身,就是足够好的值得被爱的。

其二,相信爱。

虽然爱具有不确定性,但爱不是用来证明的,即使看到很多黑暗,也要相信世界上依然存在爱。

正如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其三,拥有一个敢于欣赏的心。

想要拥有安全感,就要愿意看到好的一面,欣赏拥有的,不计较没有的,这样才能拥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幸福。

可惜的是,我婆婆不愿向内求,她不愿相信自己是安全的,也不相信自己是能保护自己的。

如果她愿意停止挑剔,放下对那个男人的评判,去适应对方,不是找他哪里做得不够好,而是明白,只是他的生存方式和自己不同而已,或许她不仅能够体验到安全的感觉,还能收获幸福。

那时的她,不仅相信了自己,也相信了他人。

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可能孤独一生

写在最后:

当然,孤独一生,未必就是不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或许在婆婆心里,她一个人生活,更安全,更幸福。

其实,通过婆婆再婚这件事,我和老公也做了反思——我们认为好的,对于婆婆来说,未必是好的。

如果她想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我们就尊重她。对于她来说,尊重,或许就是好和爱。

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可能孤独一生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安全感   辽宁   广西   公公   那个男人   挑剔   婆婆   心理学   老家   深度   不安   自信   害怕   孤独   妈妈   感觉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