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被数字化后,意味着什么?

#大众心理# #发展心理学# #群体心理# #生活随感# #自我思考#

数字化趋势


当一个人被数字化后,意味着什么?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信用社会,你的人品就是一串数字。但你知道信用社会可能面临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有石器时代的感情,中世纪的制度,以及像神一样的科学技术。

每一天,你给朋友发信息,给快递评分,或在网上搜索,每次你从网上购物,写作,阅读,你都会留下数字痕迹。你光顾的公司就会利用的痕迹数据来预测你的行为,就算他们不预测你的行为,也会在人口统计意义上去分析你所属群体的行为。

隐私权的交易就是数字时代做生意的成本。只要你去阅读网络产品的使用说明,你会发现别人已经声明了你产生的数据都是他们的,即使你删除了账户,他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机器学习。

隐私被收集是我们已知的,但这些数据将成为今后个人评估的依据,你知道吗?未来中国信用体系的建议,必定是允许信得过的人在天堂里自由漫游,同时让名誉扫地的人寸步难行。

这种发展趋势是为了奖励好的行为,同时惩罚坏的行为。从前几年荣成市推行的社会成员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来看,这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缩影说明了一件事情:我们的记录可能将包括交易记录、网络搜索报告、社会联系和行为记录,甚至擅闯红绿灯都有可能被记入到信用体系里面。这些所有信息,将以个人信用代码的形式整合,储存在中央数据库中。

这种趋势向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将来,信用系统会告诉别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价值有多高,以及你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社会待遇。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用数字化来取代血肉之躯的个人,那么就肯定会削弱人们的表现能力,这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心理问题,因为这是非人性化的,当一个人在社会上,赖以证明自己的是数字,而不是他的语言、表情和精神状态,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觉得自己是个人类。

人口规模和信用系统评级


当一个人被数字化后,意味着什么?


但这是不可逆的,我们无法避免不受数字化进程的影响。从人类进化史的角度来看,人口密集的地区都是后来被建设的。在农业出现的一万年之前,我们过着游牧民族般的生活,这种群体生活模式人数有限。

进化认知心理学家罗宾·邓巴认为,人类的大脑只能应付大约150人。在过去的群体性生活中,几乎没有人是陌生人。这种群体不需要真正的管理,比如警察和武装部队,你可能在乡镇看不到,但每座大城市里,维护秩序和安全所需的警察部队都是数以万计,还有监控和其他花哨的安全设施,旨在保持群体的秩序。

这就可能需要一个信用系统来统一管理。社会信用系统的推出决定了谁应该是被信任的。这是对过去小群体的熟人社会的一种颠覆,在相互信任的强大激励动力下,我们可能会受益更多。

不过,由于在线和数字化的趋势,我们对于信任的预测和判断技能可能会有所退化。在过去,我们常常基于面对面的交流合作,可以从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诸多细微特征中观察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但是现在和将来,对一个人的信任完全可以用数字评分来衡量。

虽然信用评分无法让我们知道一个人真实情况,但它可能在某些方面让我们产生联想。比如蚂蚁金服的信用评分系统,它在某个方面可以表明你对机构的忠诚,你的财务能力如何,换句话说,信用评分系统可能让人们对强权服从,但这并不一定能够反映到生活上来。

如果依赖外部评分来解决声誉问题,如果它是积极且完美的,信用评分系统能让我们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可靠的,但人类在道德信任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正如有些人会优先偿还银行的债务而拖着你的,这就是信用评分系统无法解决的信任危机。

如果信用系统的算法错误了呢


当一个人被数字化后,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对信用的实践方式也不同。有一种人可能生活困难,欠钱不还,但他是勤劳的,诚实的,对社会和他人都是无害的。信用系统如何衡量这类人?

一个可想而知的问题是,一旦信用评分系统大面积推广,这套系统可能被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原因是信用系统传递了重要信号:你们都要做个好人,要诚实守法,欠债还钱。如果这种社会定向管理一旦出现,那么随之而的网络上,如何做个好人的攻略将比比皆是,每个人都会想方设法找到改变自己评分的方法,而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我行我素。

信用评分系统是一套笼统的规则,它将行为结果分门别类,但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从成长环境到个人价值取向行为,每个人的信用表现都不同

信用算法是无意识的,它基于模式选择确定一个人是不是值得相信的,如果分数是我们人品的一个指标,我们就必须重新来定义生活上的行为,理解那些评分机制对我们的追踪,有意识的忽略原本的自我表现,让自己的行为数字化,标准化。

在这样一个信用体系中,当一个人得到低分,不管基于什么原因,他便归类了。

数字化生活的问题


当一个人被数字化后,意味着什么?


毫无疑问,社会信用评分可以影响关于自我价值的道德判断。跟过去不同,过去我们基于熟人社会的口碑相传,你的人品和价值几何,都是有故事,有来源,有定位的。

但是将来,你会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自我认知过程将会翻篇,因为数字形式去掉了自我中的人性,这就削弱了我们感受和理解痛苦与快乐的能力。强制的信用等级与道德目标必然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非人化的感觉可能导致人们做出非人的行为。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人类目前真正面临的问题在于我们有旧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制度,以及像神一样的科学技术。

人类地位因此而下降,主要是神一样的强大的数字技术革新了一切,而我们的情感和认知的脆弱性抵御不了技术对大脑的入侵。

人类在数字化面前相当无力,数字技术针对我们的脆弱性,导致我们可能会产生一种受害者心理,这种心理增强了无力感,而不是激励我们更好的控制技术。

社会信用体系就是建立在数字化上的,它的弊端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只要人们以量化的方式生活,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人性化。因此,当我们追求生活的时候,个人价值会演变成一串储存在服务器端的数字,而不是围绕着自我和尊严与社会进行融合。

随着我们越来越追求高信用分值,会不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财富论,还不好说。在过去的研究中,财富地位高的人,更倾向于做不道德的事情,更加虚伪和对别人刻薄。

当然,获得高信用排名也是一种强大动力,基于这种高信用带来的实际益处,人们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种心态无疑要是正确的,真正追求高信用的的动机应该与自我价值有关,而不是为了浮夸和自负,不是为了增强吸引力和社会地位,否则这种动机只是另一种人性上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都会   可能会   人品   认知   群体   评分   形式   人类   体系   信用   心理   数字   社会   数据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