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今年48岁,你知道他是怎么过日子的吗

#33岁孩子不听话,如何处理父子之间矛盾#

看到这个话题,想起一个人。

小学时期


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今年48岁,你知道他是怎么过日子的吗

他的家庭条件其实一般,但有几个很牛的亲戚,省部级。

他的家族也很怪,叔伯姑姨生的全是女孩,整个家族,当时就他一个男孩。一出生就是众星捧月一样,他的所有要求,不是尽量满足,而是有求必应。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他开始抽烟,他叼着烟跟同学吹牛,当同学的大哥,大哥带着小弟玩,教小弟抽烟。学校知道了,班主任找他,教导处找他,校长找他,都要他坦白交代。

校长问,“你的烟抽得比我还好,这钱是哪来的?”

校长怀疑他小偷小摸,他不屑地说,“我妈给我买的。”

于是,他妈妈被传到学校,核查烟钱问题。

她妈陪着笑脸,解释,“他不会偷钱,他的烟是我买的,不买他不上学啊。”

他妈妈说的是实话,他也没撒谎。

所以,从小学开始,他每天一包烟,上学之前,要么他妈给他买好,要么他拿钱自己买。他妈对他是“真的好”,有求必应得到了充分实践。

中学时期


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今年48岁,你知道他是怎么过日子的吗

这是个放养阶段。

中学时期开始,他就早恋。他跟女同学说,“爱不爱我?爱我就做我的爱。”

他没有耐心等到长大成人,他玩的就是随心所欲。以至于,这句话成了他后来恋爱过程中的口头禅,座右铭,信仰。

初三的时候,他带着一个小丫头回家睡觉,这小丫头跟家里闹矛盾,无家可归,于是他把姑娘喊到家里,他们一起睡,一起上学,直到人家父母找上门来。

他妈妈说,“都是小孩子,闹着玩的。”直接把女孩愤怒的父母给顶了回去。

初三读完,上高中。

他跟所有不务正业的学生一样,跟社会青年混到一起去了。一次在学校里打架,他把他在社会上拜的大哥请到学校,闹得天翻地覆。

学校跟他妈妈说,“他不能在这里读书了。”

他妈妈还想公关一下,甚至还想请当官的亲戚出面调解,但是,他不想读了,读书有什么用?所以他轻描淡写的离开了学校。

他妈想:不读就不读吧。

社会上


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今年48岁,你知道他是怎么过日子的吗

他爸爸管不了他,因为只要他爸爸一指责,他妈妈就维护他。

他妈妈想:只要他不犯事,我就养着。

结果他还是犯事了。

第一次犯事,是因为盗窃。他没钱花,家里给的钱不够用,他就翻到了别人家里,将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

钱花完的时候被抓了。

他妈妈大惊失色,马上就去找了自己当时当官的哥哥,也就是他大伯。他大伯说,“我也不能免除他的罪责,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于是他被判了三年,盗窃罪。

坐牢的时候,他妈妈以泪洗面,整天想着救儿子。他妈妈的想法很特殊,她觉得监狱那肯定不是人呆的地方,必须要把儿子照顾好。所以,他下监狱的第一天,他妈妈就给他带了一大笔钱和一箱子烟,555的,在当时的监狱,这都是好烟。

有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他在监狱里混得风生水起,意气风发。

出狱后,他又进去了一次,出狱后,又进去了一次。循环反复无穷无尽,他妈妈也是每一次不遗余力地照顾他,保护他,安慰他。

最后一次出狱的时候,他已经40高龄了。

中老年

最后一次出来,他爸爸批评他,说,“你再进去,以后就不要回这个家了。”

他不服气,说,“这家未必是你一个人的?”

他爸来了脾气,打了他一下,恨铁不成钢。结果,他反手了,他对自己的亲爹出手了,两个大男人从床上打到床下,他妈妈在一边不知所措,大喊左邻右舍。

等众人拉开他们之后,他妈妈对老公说,“我就是当个废物养,也不要你管,你以后不要说他。”

于是,他爸爸彻底闭嘴了,每天打点小牌,看老。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妈妈得了癌症。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哭了,四十多年来,他第一次哭了。他去医院照顾妈妈,听妈妈的话,他发誓不会再去坐牢了,他决心不再给家人增添麻烦。

短短两个月后,他妈去世了。在去世之前,他妈给他两张银行卡,一张是交社保的,里面的钱可以交到60岁,另一张卡是他的生活费,50万。

他妈临终前,对人说,“我没有办法,只能当个废物来养了,毕竟他是我的儿子。”

他妈妈去世后,他试图去找份工作,但几乎没人要。没有文凭,没有技术,连他当官的大伯也没法安排,他什么也不会,除了犯罪。

他开始算计着钱过日子,每天抽7元一包的烟,天天打游戏,刷视频,跟亲爹相依为命。他跟他爹的关系至此才缓和,一个屋顶两个男人的日子,还有什么可争吵的?

后记


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今年48岁,你知道他是怎么过日子的吗

为什么成年人有可能表现得像个孩子?

答案是: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小——实际上有着其特权。

从婴儿潮一代开始,成年人都开始幻想着永远年轻。你可以看到成年人的打扮年轻化,不管哪个阶段都如此,成年人也开始涉足儿童运动,电子游戏和幻想运动,有的人甚至做手术来寻求年轻化。这就是儿童反抗综合征,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永久性的流行病。

儿童反抗综合征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梦幻营地,他们的想象比现实重要,在他们的精神领地中,他会觉得自己是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他可以是霸主。当大人告诉他,不可以这样的时候,他们就会抗拒。

如果一个人被长期当做儿童来看待,不给他成长的机会,他很可能长大了,还会认为自己拥有儿童的特权。这样的孩子在后期很难管教,因为大人种因,必得其果。如果大人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这样的巨婴就会失去自我变革的能力。

爆翰林 全五册高情商一本给孩子的格局书 育儿家教书籍K ¥65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孩子   有求必应   大伯   综合征   监狱   过日子   成年人   校长   大哥   家里   时期   爸爸   儿子   妈妈   儿童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