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伍绮诗的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理查德森家的小女儿伊奇,我觉得这个小孩一定很孤独。身边的人都和自己不一样,所以一看到独特的米娅,伊奇就被吸引。

从不轻易跟理查德太太解释的伊奇,会跟米娅解释。因为米娅对伊奇没有偏见。妈妈说的话,伊奇不听,却把米娅说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可见外界的反馈,对一个人的影响。我们会根据外界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我们的性格就是在不断地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种塑造起来的。就像西尔维娅·洛肯在《性格拼图》里说的,没有谁生下来就是一件完美的成品。每个人都是在与人交往中继续塑造。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西尔维娅·洛肯对性格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并在2003年开始为内向性格这一特定的人群做咨询。引导安静的内向者,走在自在的道路上。洛肯博士,自己也是个安静的内向者。

《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在错综复杂的性格拼图中,为每一块拼图找到正确的位置,拼凑出性格的样貌。并针对各种性格的人如何实现自我,提供了一些帮助。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性格拼图中非常重要的三块:生物遗传、社会环境、个人意识的探寻。

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内向和外向性格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相反的。它们更像是一把刻度尺的两端,我们可以在这把刻度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01 生理性格决定我们获取能量的方式

《性格拼图》认为,内向或外向是自出生起便可测量的生理特性。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这并非是说,从出生起人的性格就定性了。而是指我们日常表现出外向还是内向,跟我们大脑分泌物,神经递质等生物特性有关系。

内向者的神经通路比外向者的神经通路要长。这说明,内向者需要更长的思考时间。内向者擅长深度思考,可这会令人产生误解:内向的人反应迟钝。

内向者的副交感神经发达而外向者交感神经较为发达。副交感神经多分泌乙酰胆碱,主要作用于大脑杏仁核。所以内向者大脑中主要负责情感领域的杏仁核较为敏感,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更加强烈。这意味着谨慎的内向者,在面对新鲜事物、意料之外的事件,更容易紧张不安。需要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做出判断,再行动。者也是为什么内向的人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平时不怎么说话,一开口就是重点。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外向者的大脑较容易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会使人兴奋。所以外向的人更喜欢刺激。冒险。遇到突发状况时会比较兴奋,反应比较迅速。但有时候一惊一乍的,给人感觉不够沉稳。

神经构造不同意味着,获得能力的方式不同。生理性格就是根据能量来源确定的。

内向者容易在安静平和中获得能量。外向者偏爱外界的刺激来获得能量。

能够获得能量的地方,我们这里叫做舒适圈。不论是外向还是内向的人,在消耗能量过多时都喜欢并且需要在舒适圈充电。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02 社会环境影响我们性格的发展

生物特性是我们性格的起点,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和表现自己的性格。

理查德森家有4个孩子,老大莱克西和老二崔普优雅迷人,很有异性缘。老三穆迪虽然不像哥哥姐姐一样迷人,但是安静聪明。唯有伊奇是个异类。

理查德森太太对别的孩子都有足够的耐心,唯独对伊奇缺乏耐心。如果理查德森太太对伊奇像对别的孩子一样,也许伊奇会是个安静聪慧且坚定的孩子。至少不会有那么多对抗行为。伊奇在米娅那边就很乖巧。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伊奇用琴弓打了老师,理查德森太太说,伊奇你能不能不要惹事。妈妈从不听伊奇的解释,伊奇就不解释。但伊奇很生气,要用卫生纸把老师家的房子糊起来。米娅听到伊奇要这么干时,不是先在心里先下结论“这个孩子太不像话了”,而是跟伊奇说,老师肯定知道是你干的,之后要怎么办。米娅让伊奇第一次意识到,面对误解,自己除了愤怒,以及加深误会以外,还可以有别的行动。然后伊奇告诉了米娅,自己为什么要打老师。

别人眼里的异类伊奇,并不是什么都不在意,而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比如觉得动物收容所里的流浪猫像犯人,就偷偷跑去要放掉它们。对于一个坚持自我的小孩,要消除自己内心被不认可的价值观同化的焦虑,可能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正面刚。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我们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我们生活的社交圈也有一套行为准则。比如内向的人喜欢安静,因为我们可以从安静中获得力量。可是外向性格主导的社会对安静会有“无趣”的刻板印象。就会对安静的人不那么友好。被不好友对待的人,对这个世界也会有敌意。表现出来可能就是,像伊奇那样显得“疯狂”。如果内向安静在一个环境中被认为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安静的人表现得也会更加平和。外界环境和我们性格的表现相互影响的。面对不同价值观的时候不必非此即彼,分个高低。彼此尊重自己和各自的价值观,求同存异才是明智之举。

03 自主决定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获得自由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生物特性是与生俱来的,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也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自主选择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观。生活的意义决定生活内容,价值观决定以何种方式完成目标。

这里的获得自由是指坚持自我行为的自由。是坚持自我的选择和决定,同时赋予他人同样的权利。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不允许别人这么对待你。

我们前面说过,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舒适圈。我们首先会在自己舒适圈内寻找自己的领域。将自己的性格融入到环境中去,影响我们的行动,相互促进。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如果性格和环境相契合,那么只需极少的能量就能保持自己的天性,并完成目标。比如内向安静的人,刚好特别喜欢写作,并且愿意为此付出行动。那么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写作,对于安静的人来说,需要耗费的能量比较少。

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与自己的性格相背离,也可以获得成功。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能量管理。例如一个外向者,也喜欢写作。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会让TA觉得枯燥无聊,TA必须克服这种无聊,写作这件事对TA来说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

科学家布莱恩·拉图把这种选择和自己性格背离生活的行为叫做“自由性格理论”。

按照这个理论和本书的解释,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塑造的是人的“固有”性格特征,个人意义的探索决定人的“自由”性格特性。为实现个体决定,我们需要“自由”的性格特质,它将我们从生物遗传和环境中解放出来。

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布莱恩·拉图自己就是个内向性格,但同时他也是个热情的激励导师。他可以进行安静的学术研究,也热爱给学生分享精彩的课程和悉心的教导。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别人,符合他人生的意义,激励他成为一个热情的导师。但是他会定时,把自己从嘈杂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在安静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能量。

所以不管你是外向者还是内向者,不管你喜欢的领域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你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完成目标。只是需要定时回到舒适圈里补充能量。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确定自己的舒适圈或者叫能力站,才能走得更远。只有克服了内心的脆弱和犹疑。才敢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性格   交感神经   拼图   价值观   外界   能量   特性   舒适   安静   定义   意义   生物   孩子   环境   自由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