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01 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我一毕业就进入一家省直事业单位,但很快就觉得这个氛围我无法适应。这几年我一直想要有所改变,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改变。那时很纠结,纠结的东西都是:“我性格内向,到哪里都不出彩”“体制内,没有关系,还能做什么努力呢”,“圈子里都是混吃的等死的,我还能做出什么改变呢”找了无数的理由不做任何改变。总之就是给年轻的自己下了一个结论,我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就这么着吧。

就像水湄物语在《懂选择的女人更幸福》里说的,生活有时候就像一个大怪兽,眼看就要将我们吞噬,我们可以选择战斗或者逃跑。可我们往往选择了呆呆地站在原地。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纠结了两年后我做出了一个小小的改变,看书,这完全是无意识的选择。这两年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读了不少书,对自己对这个世界都有了一个改观。对自己首先是更自信,更接纳这个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的自己。对世界的改观就是,这个世界是很复杂而立体的,不是二元对立的。

现在的我,主业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但主业不再是困扰。开始了写作这项副业,内心也更加从容。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我很好,但还能更好。这一切都源于我当年做作“改变”的小小选择。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最近读到一本《被讨厌的勇气》里说:“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定。”我非常认可这一点。我以前一直认为我有强烈的想要改变的意愿,只是苦于不知道怎么做,才没有付出行动。那时我对改变的理解是,只要作出了改变,效果就会立竿见影。殊不知改变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们是在改变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我看完这本书第一感觉是,早看到这本书,说不定我会更早做出改变的行动。第二感觉是,那时的我看到这样一本书应该会当成鸡汤。书和人的相遇是要看缘分的,现在的我遇到《被讨厌的勇气》不早不晚,刚刚好。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阿德勒心理学在生活上的运用。作者岸见一郎博士是个哲学家,高中时便以哲学为志向。1989年就致力于研究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还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认定顾问。古贺史健是自由作家,连续数年去京都拜访岸见一郎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他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对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进行呈现。

书中首先对比了佛洛依德和阿德勒。早年阿德勒和佛洛依德是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同事。因二人学术观点背道而驰,阿德勒就退出来了。后来创建了“个体心理学”也叫“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对后世影响特别大。例如激励大师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中就能看到阿德勒心理学的影子。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很多内容也与阿德勒的思想很接近。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这两年原生家庭观念特别火,于是很多人一有问题就怪原生家庭不好。例如有人小时候受父母虐待,长成一个性格扭曲的人,犯罪了。按照佛洛依德说法,是不幸的童年毁了这个人。佛洛依德提倡找原因。而阿德勒心理学的解释是:是这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选择性格扭曲。

企图通过找到原因去解释事物会陷入“决定论””决定论“认为,现在的结果是过去的事情决定的,所以是无法改变的。阿德勒是“目的论”,考虑的不是原因,而是目的。例如那个性格扭曲的人,为了达到自己心里好受一点的目的,选择性格扭曲。阿德勒的“目的论”认为,我们都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在行动。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阿德勒并不是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相反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经历,对一个人有深远的影响。可是这种影响不是经历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经历赋予怎样的解释,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说我们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是自己选择的。

阿德勒认为“你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你的性格皆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与其他人,与以前发生过什么都无关。”

愤怒是可以选择。例如一个母亲正在对女儿发怒。此时电话响起,是女儿的班主任,母亲拿起电话彬彬有礼地跟班主任交谈。5分钟后,挂断电话又勃然大怒,大声训斥女儿。由此可见愤怒可收放自如。用目的论解释是,发怒是这位母亲用来威慑女儿,达到使孩子听话的目的。愤怒也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捏造出来的。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脸红害羞是自己的选择。有一个女生学去找哲学家咨询,说自己患了脸红恐惧症,一到人前就会脸红。哲学家就问女学生“如果脸红症治好了,你最想做什么?”

女学生说,想去跟心仪的男生表白。哲学家说,是女生主动选择了脸红症。如此就不必冒着被拒绝的风险去表白了。也不必面对很多问题。靠着脸红症来接受对自我或者社会的不满,以及不顺利的人生。人生出现了任何不如意就可以说“如果没有脸红症,我就会怎样……”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性格孤僻是自己选择的。例如孤僻的人,因为太害怕在人际关系中被人伤害,为了避免在关系中受伤,选择不与人交往。人是社会性动物,是需要基本的社交的,孤僻是为了避免受到伤害,主动选择的。

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懒于学习,就是在选择落后。选择不改变就是在拒绝成长。

02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人生没有如果

如果我们出生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该走那条路就能一生顺遂,那就好了。我们要知道,人生没有一条路,你选择了以后,会有人告诉你,选择了这条路你以后就会一帆风,选择了另一条路就是独木桥。这样就不用在事后说,“如果当年…就好了。”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学会选择不会让你一下子就走上,康庄大道,但是当你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选择时。你会有意识地思考,选一个自己想选的道路,而不是被环境裹挟着走。

像《懂选择的女人更幸福》里说的,人生也许没有一条“比别人更好”的路,但正确的选择,会让你走上一条让“自己过得更好”的道路。

有一个人,年轻时候梦想成为小说家。但从来没写过作品。他总说,时间太忙了,没时间才写不出来作品的,也没参加过任何的比赛。他其实是想通过不行动,保留一种“如果我写的话,我可以写的很好。”的可能性。不愿意被人评价,也不愿意面对,写出很烂的作品的情况。

有人会说,如果那个人尝试写小说,结果写的很烂,不就梦想破灭了吗。

那又怎样呢,也许那人觉得自己不适合写小说,就专心地去做别的事业了呢。现在这样无法专心做任何事情,一旦做不好,就会说“我做着我不喜欢的呀,如果我做的是我喜欢,我一定可以做好的。”嗯,还真像我每次想辞职的内心独白啊。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就如《山月记》那段著名的话“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逐渐远离世间,逃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做好当下可以做好的一切,人生没有如果。如果在人生的岔路口你选择了另一条路,在路途中你也有很多困难要面对。所以,不要追忆过往的悔不当初,要奋力往前走。

03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有很多选择

我一个同学每次问我都是同样一句话“你打算在此地成家了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只有两个选择,在此地成家,或者回老家,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每次相亲我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他们,编制不是问题,如果有合适的,我就不要编制,重新找工作。当然这个前提是,我要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所以我在努力提升自己。努力让自己不被一家单位局限,遇到中年危机的人,不就是让自己成为了企业定制人才吗。我现在就经常会上招聘网站看同类职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还有一些人以为辞职可以解决问题。我有个同事,每年回老家相亲,没一次成功过。他觉得是工作的地方离家远,让他在婚恋市场没有竞争力,他选择了裸辞回老家。辞职以后他在老家换了好几份工作。结果他跟我说,现在连给他介绍相亲对象的人都没有,别人觉得他没有一份正经工作。其实他的问题在于,他把选择局限在只有两种选择里:女生跟着他到他工作的地方,他辞职回到老家跟女生在一起。所以在没找到结婚对象之前,他就辞职回老家。可是女生也不一定在老家工作啊,也可能在外地工作。工作地点这个问题,以后完全可以协调的啊。现在把自己弄到这个地步,完全就是格局太小,被思维限制住了。一些问题不解决,辞职只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试错成本会越来越大。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的不幸,源于自己的选择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不要按部就班地重复,克制住自己寻找简单、单向解决问题方案的冲动,勇于尝试更多达成目标的办法。”

有时候我们的问题可能不在于,没有选择,而在于机会太多,欲望太多,而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首先选择最可能实现的那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目的论   决定论   目的   孤僻   哲学家   心理学   老家   不幸   愤怒   讨厌   勇气   性格   女儿   女生   幸福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