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清晨带女儿在楼下锻炼时,遇到了一对让人揪心的母子。

男孩大概四五岁,不知犯了什么错,正瑟瑟发抖地站在妈妈跟前挨训,时不时发出几声压抑的抽泣。

而他妈妈情绪激动,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大。

“我说了多少次?不!准!吃!手!”

“这破手到底有什么好吃的,你要从小吃到大!”

“再吃就把你手给绑起来!”

妈妈的话把男孩吓得不轻,他下意识的就把拇指往嘴里送。

结果,他妈妈“啪”的一下打开他的手,又“啪”的给了他一巴掌。

小男孩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要不是周围的人看不下去,过去劝阻了,这场母子间的“斗争”还会继续下去。

孩子这么大了还在吃手,确实很容易让父母头疼,进而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来。

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但其实,孩子吃手,都是有原因的。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

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人生的“口欲期”,嘴巴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工具。他们本能的具有吸吮需要,不仅包括吮吸母亲的乳头,还包括吃手指、用牙咬玩具、啃衣角等满足嘴部吸吮需求的举动。

此外,美国儿科学会(AAP)还曾指出,婴儿吮吸自己的手指能够起到一种镇静和抚慰的作用,让孩子形成安全感。

所以,孩子早期的吃手行为,是一种正常且健康的行为。

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可许多父母不清楚这一点,单纯因为觉得吃手不卫生,就粗暴阻止了孩子的行为。

无法顺利渡过“口欲期”,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长大后易形成偏执的性格,出现吃手等难以戒掉的习惯。

所以,大孩子之所以吃手,其实是内心缺乏安全感,匮乏爱的表现。

面对孩子顽固的坏习惯,我们更应该用爱去帮助他,而不是用冷漠去推开他。

尤其是当孩子总爱吃手指时,以下三件事千万别做。

打骂否定,容易取得反效果

如前面那对母子一样,孩子总吃手,父母就会焦急上火。

担心这个坏习惯,会对孩子身体、外貌、形象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未来。

焦急之下,就很容易选择用打骂、否定等方式,来让孩子记住教训。

曾在电视剧《儿科医生》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情节:

孙铱饰演的女主唐雨佳,是儿内科的一个实习生。

有一天,她跟着钟副院长在门诊接诊时,来了一对母子。

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男孩妈妈描述,孩子从小就喜欢吃手,尤其是考试考不好的时候,吃得最厉害。

为了治“病”,她带着孩子跑遍全国,可却没有一点作用。

听妈妈这么说,坐在旁边的男孩又忍不住吃手了。

结果,他只要一吃手,就会被妈妈粗暴打断。

要么打他手,要么拍他头,要么大声责骂他……

在妈妈的严厉对待下,男孩更加害怕,眼里都是泪水。

妈妈越是凶他勒令他不许再吃手,他就越忍不住要去吃手,结果又招来妈妈新的一顿打骂。

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同样作为母亲,看到这时,我也忍不住湿了双眼。

孩子那战战兢兢的样子,看着实在心疼。

虽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很多时候,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落脚点却出了问题。

心理学上有个“禁果效应”,说的是对某事物越是充分的禁止,反而越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当孩子吃手时,父母的打骂不仅没效果,还会固化孩子的这个“坏”行为。

此外,父母的打骂否定还会让孩子内心产生压力和内疚感。

使得孩子难以认同自我,觉得无法改掉这个习惯的自己,不配得到父母的爱。

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丧失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坏习惯更加难以纠正。

道具干涉,治标不治本

曾在知乎上看过网友@Dizzy 关于他女儿吃手的分享。

他女儿快4岁了,依旧戒不掉吃手的习惯,只要睡觉必会吃大拇指。

为了帮女儿改掉这个习惯,他们在她的手指头上抹辣椒水、苦瓜汁,涂特苦的防吃手指甲油,或是给她戴戒吃手的手套……

但是这些方法统统都不管用,孩子依旧爱吃手指。

吃到指甲溃烂,手指变形,他们心疼得不得了,却不知道到底怎么解决。

可怜天下父母心,费尽心思只为子。

为了能帮孩子戒掉吃手的习惯,父母们使尽了浑身解数。

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然而,用道具强行给孩子戒吃手,效果注定不如人意。

它也许能让孩子暂时不吃手,可一旦离开道具,孩子又会再吃。

哪怕有的真戒成功了,如果心理层面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那么孩子将来很有可能还会重蹈覆辙。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一书中,提到了一位妈妈的求助信。

信上说,这位妈妈的女儿4岁时曾特别喜欢啃指甲。

后来在妈妈的坚持下,这个毛病被强迫戒断了。

可等孩子长到9岁时,啃手指的毛病又回来了。

这次,任妈妈怎么做,女儿还是会在紧张时啃指甲。

强行帮助孩子戒掉吃手习惯的方法,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生活中其实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孩子被迫中断吃手后,转而去啃咬别的东西,比如头发、笔帽、纽扣等物品。

孩子吃手只是表象,如果单纯的以为戒掉了吃手,就是解决了孩子的问题。

那么将来,父母就可能会遇到其他更多的相关问题。

不顾孩子自尊,引发自卑心理

我有个小学同学燕燕,如今二十几岁了,焦虑紧张时还是会啃手指。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燕燕的成绩很好,只是她性格比较内向,还特别爱吃手。

她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逢人就念叨:

“我家燕儿啊,这么大了还吃手,简直丢死人了……”

在她妈妈无意的宣传下,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这事。

也因此,燕燕遭到了很多同学和村民的嘲笑。

可她妈妈不仅不安抚她,反而常在亲戚面前嘲讽她。

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了闷闷不乐的燕燕。

我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她沉默了许久,才说:“今天我家来亲戚了,我妈跟他们说,我啃手的样子跟圈里的猪一模一样。”

说着,她痛哭起来。

的确,被自己最亲近的人,用这种最不尊重的方式,讲出这种侮辱的话,是人都会伤心难过。

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约翰·高尔斯华馁说,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很难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爱自己。

他只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无力与任何问题做抗争。

就如燕燕一样,明明能力很强,却总是怀疑自己,不敢轻易接受任何改变和挑战。

不得不说,没有尊重的教育,永远无助于使孩子变得更好。

唯有爱与理解,能让孩子重获新生

凡事有果必有因,孩子爱吃手的行为,永远不能孤立的去看待。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吃手这个表象,还应深入了解孩子吃手背后的真正原因。

只有拔除孩子心上的“刺”,孩子才能真正放松下来,健康快乐的成长。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个《儿科医生》中的小男孩,医生最后给出的诊断是:孩子因为压力过大,导致了焦虑,进而产生了行为异常(吃手指)。

最后给出的处方则是:妈妈每天的拥抱和微笑。

孩子大了还吃手要怎么戒?有三件事,父母尽量不要去做

是啊,对孩子以爱治疾,永远是最有效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孩子的任何坏习惯,从来不是天生自带的。

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变得优秀,唯有爱能做到。

那些越是得到父母无条件深爱的孩子,越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温柔的花朵,他们满怀期待地盛开,是来享受阳光和雨露的,不是来接受暴风雨摧残的。

父母子女一场,皆因有缘。

请善待那个“不完美”的孩子吧,就像教育专家尹建莉说的:

戒除“教育洁癖”,真正接纳孩子的所有,你越无视他的不足,他成长得越完美。


撰稿:初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儿科医生   父母   孩子   治标不治本   表象   母子   指甲   道具   安全感   手指   女儿   男孩   习惯   效果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