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章龄之在家带着两只“小猴子”上网课时的情形,妈妈们看在眼里,简直太戳心了!

辅导大儿子上课,小家伙喝着水、吃着东西、摇头晃脑地完全学不进去。

章龄之循循善诱、强压怒火,最终还是忍不住提高了嗓门、敲起了桌子。

辅导小儿子上课,小祖宗爬上爬下、完全坐不住,注意力直线下降,不一会儿直接溜跑了,任凭怎么哄也不肯回来。

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这场面,像极了在家辅导作业、和小神兽斗智斗勇的你我她等老母亲们。

网课不好好上,作业不好好写,东戳戳西看看。

每次都在心里默念着不吼不叫、正面管教,最后还是会忍不住一顿河东狮吼、大打出手。

等作业好歹写完了,血压也快爆表了。

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专注力不行,是孩子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


这样的情况在孩子身上太常见了,写作业坐不住,东戳戳西看看;上课时老走神,不能专心听讲;玩玩具也没个长性,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

总在想,孩子的注意力怎么就这么涣散呢?

其实,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低下,有时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1.选择太多,反而无法专注于一件事物

孩子总是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很容易就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而忘记了原本正在做的事。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曾做过一项实验:

研究者将几个孩子随机分成两组。

第一组孩子每个人可以从3支画笔中挑选1支,另一组孩子每个人可以从24支画笔中挑选出1支画画。

结果,第一组选择少的孩子作品要比另一组优秀得多。

之后,研究者试着说服孩子们放弃自己所选择的画笔来换取另一样礼物,结果选择多的一组孩子更容易放弃自己手中的画笔。

可见,选择太多有时反而会使孩子难以专注于手中的事物,更容易被干扰而选择放弃。


2.家长事事代劳,使孩子“不需要”专注

有时孩子不能专注地做事情,问题可能出在大人身上。

《安家》里曾有一幕,宫蓓蓓的公婆在家带孩子吃饭时,孩子一边看动画片,爷爷奶奶一边一勺一勺地喂着孩子吃,孩子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都放在动画片上。

而这样的举动不仅不能培养孩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也不利于孩子的消化吸收。

细想会发现,一个专注力不够的孩子,身边往往有一个喜欢事事代劳、不断“打扰”他的大人。

但是,这样的“事事代劳”也会使孩子失去应有的紧迫感,对大人过于依赖,当日后面对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也会习惯性地不紧不慢、等待大人的援助。

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3.来自外界的干扰,因关心而“打断”孩子的专注

有时,家长也会因为关心而打断孩子,比如:

孩子在伏案学习,家长提醒他:坐直腰板;

孩子在看网课视频,家长提醒他:远眺休息眼睛;

孩子在看书复习,家长提醒他:喝杯牛奶再继续学。

但是,这种善意的关心却很容易转移孩子本就薄弱的注意力。

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当然,除去外部因素,孩子专注力低其实也是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

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过程也不够稳定,所以注意力不够集中是孩子的共性。

有心理学实践证明:

3岁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

4岁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10分钟;

5-6岁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15分钟;

7-10岁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20分钟;

10-12岁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25分钟;

13岁以上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左右。

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大脑发育越来越完善,注意力也会越来越趋于平稳。

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3岁到12岁,是孩子专注力培养和矫正的最佳时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逐渐养成好习惯,家长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1.不干扰孩子,不因关心而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生物钟优势》的作者马修·艾德伦博士曾提出:在专注进程中频繁被干扰,会有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当孩子聚精会神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大人过多的“指导”,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研究思考就好。

即使孩子是在聚精会神地玩玩具,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大人过多地打断不仅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提升,还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正在做的活动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蒙台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所以提升孩子专注力的第一步,是要从家长停止无心的“干扰”开始。

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2.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完成期限,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当我们不得不打断孩子时,给他预留一段缓冲的时间。

比如十分钟后我们就穿衣服出门去超市;半小时后我们就要收拾餐桌准备吃晚饭。

帮助孩子比较平稳地从正在做的事情中抽离。

当时间一到,大人也要遵守时间约定开始动身做要做的事情,用行动给孩子发射信号,让孩子能自然地融入其中。

平时,面对孩子的拖拖拉拉、不紧不慢,家长也可以尝试帮孩子设定一个明确的DEAD LINE,并给与孩子一定的奖励,或者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

比如:八点前认真完成作业,可以解锁半小时动画片;七点钟准时穿衣出门,否则你会迟到。

给孩子明确的结果暗示,并让孩子去承担这个结果,施加一点紧迫感,慢慢帮孩子形成规律,督促他专心做完眼前的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3.给孩子营造一个专注的空间环境

蒙台梭利曾在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这一概念中指出:孩子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孩子专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能让孩子感到更安全,同时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平稳,专注力也更容易持久。

当孩子处在这个环境里专注做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围着孩子转,可以安静地在他身边同时看书或者办公,家长的举动也会影响到孩子情绪。

当家长静下来,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跟着静下来。

3岁5分钟,13岁30分钟:专注力不行,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其实,专注力也是可以通过日常的小游戏来帮助孩子进行加强训练,选择一些既能让孩子喜欢玩,又能提升专注力的小游戏,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帮孩子筛选:

1.难度适中,不乏味,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喜欢玩,愿意玩。

2.贴近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强,充分发挥孩子的判断力、观察力、想象力等。

2.多角度、多方位训练,帮助孩子全方面地提升专注力。

诚然,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培养,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衡水中学的副校长郗会锁说过:“学生之所以如此优秀,关键在于学校从每一件小事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有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才可能成功。”

一个专注力强的孩子,以后无论做什么,都更容易把自己沉入其中、进入状态,不会轻易被外界干扰,也更容易有所成就。


撰稿:莫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专注   孩子   作业   画笔   会儿   事事   专心   平稳   注意力   干扰   大人   家长   现象   事情   环境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