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最近, 段子手傅首尔又带着儿子多乐给网友带来一则有趣的视频。

在视频里,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也体验了一把上网课,写作业。

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立了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的Flag, 傅首尔在网课和作业面前,也不得不败下阵来,面对数学作业也是拒绝三连击。

我们都听过几万次,教育孩子要首先理解孩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父母往往出于对孩子好的原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意愿和成长特点。

其实,傅妈这个实验的意义也是想告诉父母,真正的理解孩子不是嘴上几句口号,而是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内心所想。

就像她说的: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孩子,懂孩子, 因材施教。

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孩子在不同阶段,都会展现不同的成长特点,只有懂得这些,接收住孩子发出的内心需求信号,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来要他们做适合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理解。

否则, 父母在教育上,永远抓不到点上,只剩下焦虑与矛盾了。


父母的焦虑,源于听不懂孩子的内心

做父母前,十分不理解身边有孩子的朋友为什么总是处于焦虑状态。

真正有了孩子之后,才发现焦虑是做父母的常态。

要么是明明说好看电视只看10分钟, 然而到了时间就是不肯关电视,又哭又闹让人气闷;又或是小小年纪,怎么就学会说谎了,长大怎么办?

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再看看现在的育儿平台,动不动就能看到诸如“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太迟”等等文章,父母的焦虑简直无处安放。孩子任何微小的差错,甚至不符合要求,都可能引发一场焦虑的“大战”。

然而,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就像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是遵循着生长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其内在的自然成长规律。这种内在的成长规律就是“敏感期” 。

儿童敏感期是由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 简而言之,儿童敏感期就是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系列本能反应。对于父母来说,这就是读懂孩子内心的钥匙。

比如2岁多的孩子忽然变得执拗,玩具的摆放顺序一定要按照他自己的来,否则必须要重新调整过来;

门铃响了,必须让他来开门。如果别人开了,那可能就会哭闹着要重新自己开一次。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这种行为认为是任性,没事找事。碰上着急的时候,可能还会批评上孩子两句。

其实,如果了解敏感期这一概念,就能明白这只是秩序敏感期在作怪。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秩序就像空气,一旦被打破,就像窒息般让孩子焦虑恐惧。

每当孩子出现一些负面的行为和情绪时,我们做父母的,要努力去接受这些信号,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究竟要表达什么,从而做出合理的回应。否则,焦虑永远如影随形。

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然而, 太多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意无意把 “早学” “多学” 当成了“早慧”, 以至于各种早教班, 兴趣班遍地开花,导致一个六岁前的孩子能轻松开心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让其中一个孩子从出生第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楼梯训练,连续训练6周,到第52周时他能熟练的爬上5级楼梯。

而在这期间,另外一个孩子不进行训练,从53周才开始对第二个孩子进行爬楼梯训练,依然是每天10分钟,结果发现两周以后,第二个孩子不用成人的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违背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 依靠刻意的训练, 可能会占据一时的优势,然而这种优势不见得能长久保持下去。

6岁以前的孩子是不接受抽象的知识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来说往往像照片上的事物一样,是一种间接性的东西。

家长不了解这些成长的内在秘密,误以为自己费劲心力的教育孩子,结果孩子偏偏不听话,越来越逆反,自己焦虑之余,亲子关系也也变得紧张起来,得不偿失。

对于教育,孩子的成长,有时候慢也是一种快。

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静待花开

有时候觉得孩子很像一个出厂自带哭泣功能,却没有任何说明书的小可爱。而第一次当父母的我们, 也是在手忙脚乱中一点点和孩子一起成长起来的。

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教育孩子,也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

而所谓的“静待花开”,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成为孩子成长的一个引路人。

1、把握成长敏感期,激发孩子潜能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倒回的过程,当我们了解了孩子不同阶段所展现的特点时,就可以利用这些特殊的时间点,来激发孩子的潜能。

比如孩子在4岁左右,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已完成95%, 这一阶段也处于语言敏感期。家长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提问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孩子在敏感期中的内在需求如果无法得到回应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节点,作为父母,善用这股助力,才会事半功倍。

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2、顺应孩子的本能,给孩子探索的自由

孩子自出生,就开始了一个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世界的本能。 作为父母, 我们要去呵护这种本能,而不是扼杀这种探索的行为。

比如孩子把你兴冲冲买的玩具拆的七零八落,好好的绘本被撕成了一半。这个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因为孩子“搞破坏”是出于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不如给孩子买一些能拆卸的玩具,甚至可以一起加入到这个“破坏”过程里,带着孩子一起观察拆卸下来的零件,想想怎么样来恢复原状。

允许孩子去“破坏”,对于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和求知欲,也是十分有利的。

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3、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的增多,他们不再只满足于感官的探索,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比如当孩子说妈妈,我帮你扫地吧。这是孩子想要获得家庭中的归属感的一种需求。

那么我们不要怕孩子会做不好而拒绝,而是肯定孩子的行为,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创造这种能让孩子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对他们予以赞扬和鼓励。

这样,孩子的归属感得到满足,也是培养责任感的一种好办法。

傅首尔和儿子互换身份,上课写作业败下阵:破解育儿焦虑有办法的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所有教育的焦虑都可以用成长规律来消除。聪明的父母,会借力使力,帮助孩子成长。而最糟糕的教育,则是拔苗助长,违反成长规律。

抛弃那些焦虑不安,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们安心做自己,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撰稿:卡卡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焦虑   作业   花开   意愿   教育孩子   本能   规律   敏感   内心   儿子   父母   身份   阶段   需求   过程   办法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