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90%的家长都曾吼过孩子


前阵子播出的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中,上演了一幕让无数观众笑到窒息的名场面。混血宝宝廉威廉和本特利因为调皮,将紫菜搭成了紫菜桥,并揉碎抛向空中,把家里弄得一片狼藉,还撒谎不承认错误,Sam爸爸都忍不住吼骂着训斥了两个宝宝一顿。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可是两个宝宝觉得爸爸太凶了,不仅不承认错误,还放下狠话要离家出走,两个五岁不到的半大孩子,收拾起了帐篷衣服,有模有样的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离家之旅,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Sam爸爸一向温柔,谁又不想当个沉稳大方的家长呢?只是和熊孩子的日常斗智斗勇,让我们实在是很难让自己保持镇静:

孩子玩具丢的满地都是,要你跟着捡,想吼;

孩子不写作业不学习,抱着手机电脑就在那里打游戏,想吼;

孩子吃饭不老实,跑来跑去的一个整整一个小时半碗饭都没吃上,除了想吼还想特别打。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都说吼孩子是病,得治。但大多时候,做家长的都是不得已“负病前行”。

前几年,成都一个教育机构曾举办过一个“为爱戒吼”的30天挑战活动,150位参加的家长,全都以失败告终。

某教育平台邀请了五万多个家长、一百多万个学生参与一份问卷调查,再结合四千多万用户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吼孩子是90%的家长都会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家长会吼孩子,是因为吼孩子能达到在最短时间让孩子听话,守规矩的效果,家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是,吼完孩子后孩子真的就会听话吗?吼孩子对孩子的危害又有多大呢?


吼孩子,他的大脑会受伤


法国教育家雅克·卢梭曾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特别是家长一边发着脾气,一边和孩子讲道理,这个时候孩子都会觉得吼叫着的爸爸妈妈是霸道野蛮的,对此时他们说的道理会产生抵抗情绪。

即使孩子会照着父母说的做,也不意味着他们是真的接受了这些道理规矩,只是出于对吼叫着的父母的害怕。

不知道每次吼孩子的时候,家长有没有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呢?

电视剧《都挺好》中,高露饰演的妈妈在孩子小咪捣乱的时候吼了她,孩子的第一反应也不是要去把弄乱东西收拾好,而是被突然拔高音量的妈妈吓得大哭。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在“卷福”本尼迪克特主演的英剧《帕特里克·梅尔罗斯》中,更是将一个在父亲吼叫、打骂中成长的孩子的那份害怕、病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受到父亲的长期打压,男主角梅尔罗斯变的狂躁而又缺爱,试图不把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传递给周围的人,但却一生都难以摆脱父亲留给他的阴影。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哈佛附属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副教授通过大量实验和病例,研究证明了经常接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其脑部结构会受到损伤,他们的言语情商力都会受到影响。

长期处于父母语言暴力下的孩子,会因为过于害怕而产生自闭的情绪。他们性格容易孤僻、懦弱,不自信也不会相信别人。他们甚至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如同讨好吼叫着的父母一样,一昧的迁就讨好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而丢失了自我。

对孩子大吼大叫的语言暴力,它们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不仅会损害到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还会对孩子造成精神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吼孩子,并不能更好的树立规矩


相信家长们都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每次吼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情绪除了害怕,还有就是不耐烦,更有甚者会捂住耳朵,将爸爸妈妈的吼叫声隔绝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关于这种现象,心理学上有个解释叫:“超限效应”指某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的时候,会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烦,产生逆反的心理现象。

父母吼孩子引起的孩子叛逆,不一定发生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四五岁的幼童面对家长的吼骂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有一个新闻就曾报道过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因为不想写作业被妈妈吼骂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一个人在大马路上徘徊。交警发现后联系到了小女孩的妈妈,面对妈妈的担忧和指责,孩子还是理直气壮的说,谁让你逼我写作业来着。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正如美国教育专家雷纳所写的育儿宝典《不吼不叫》所说:当我们大吼大叫时,把我们当作唯一依靠的孩子,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

孩子一时的不反抗不意味着他们真的认同了父母的想法,只是出于自保心理而暂时地顺从,孩子表面的沉默不代表他们对父母的苦口婆心都记到了脑子里,甚至他们在心里,还会默默地回怼父母,在内心默默地反抗。而这些,都不是父母想要的教育结果。


不吼,也能很好地管教孩子


如教育专家陈鹤琴所说:“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用更温和的方式管教孩子、给孩子立规矩,才能真正的让孩子接受,那怎么做才能做到不发脾气的科学育儿呢?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首先,深刻剖析家长的情绪问题,从自身寻找原因

父母要首先审视自己,看看每次吼孩子的时候到底是不是孩子真的犯了错,还是自己的情绪没有收敛好。

很多时候,家长会因为对于孩子某些行为如拖拖拉拉、不修不整而感到焦虑、烦躁,然后下意识地吼叫孩子,甚至有的时候是因为家长自己的疲惫、失望的情绪作怪,怒火才会一碰就燃,不可收拾。只有家长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不吼不骂的教育才能顺势而成。

其次,要学会理解尊重孩子,温柔对待

孩子的一些行为可能在家长眼中是任性妄为的,但其实对孩子而言,他们不是真的想要导论给家长添堵,而是真的有自己想法想要这么做。

孩子把衣服画的乱七八糟,可能是真的觉得这样的色彩斑斓会比较好看,孩子把米饭装到蔬菜里才肯继续吃,也许是真的觉得这样搭配比较好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做的不是用吼骂的方式制止,而是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沟通,再去劝服。

最后,要学会简洁且温柔的表达情绪

美国育儿学家罗娜·雷纳总结过一个和孩子沟通的有效公式:“我的感受是A,因为你做了B,所以请你C。”

有时候,用温柔又直截了当的表达去告诉孩子你的想法,会比吼叫更有效果。比如孩子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与其吼叫着让孩子赶紧收拾,不如用这样温柔坚定的说法和孩子说:“宝宝,妈妈今天很累了,你能不能自己乖乖把玩具收拾好,帮妈妈分担一下。”更有成效。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学会立规矩,才能不吼孩子


大多时候,我们会吼孩子,就是因为孩子不遵守规矩惹祸捣蛋。

比如给孩子定了时间点要做作业,孩子却耍赖着不想做;讲好一会就穿好衣服出门,孩子却非要再玩一局游戏;说好了刷完牙后绝对不能再吃糖,控制不住的小手还是偷偷伸向糖罐......

立规矩没有效果,错不在“规矩”,而是“立”上面,怎样立规矩,怎样和孩子讲规矩,孩子才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自觉的遵守每一个规矩,才是最值得家长思考的问题。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第一,不应该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孩子的想法和能力都是与大人不同的,我们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立规矩,而不是一昧的用大人认为的完美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样才不会在孩子达不到家长标准的时候,控制不住情绪而吼叫孩子。

第二,立规矩应该在孩子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规矩应该随着孩子不同年龄不同成长阶段变化而变化,比如孩子六岁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规定要什么时候刷牙什么时候上床睡觉,孩子十六岁的时候还用以前的标准去要求他就容易让他产生逆反心理了。

但孩子的心智变化并没有一个标准而又明显的界限,这就需要家长做好把控,认真观察。

第三,用表扬的方法立规矩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用表扬鼓励的手法去给孩子立规矩,在孩子每次完成规矩的时候适时的奖励和鼓励,比吼100次更有效。

除此之外,家长可以多参考一些有效的育儿书籍,参考专家给出的最科学育儿想法去给孩子立规矩,毕竟我们思考的再细致,也总有漏缺的时候,做的再完善,也总有不足的时候。

妈妈这样立规矩 孩子不会抵触 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孩子 55条教养规则帮你赶走焦虑 从容养育书籍 ¥33 购买

只有书籍中完善的育儿体系、有效的育儿方法,才能帮我们解决教养孩子当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们都希望给孩子留下更多爱与包容而不是对峙的时刻,这就要我们做到时刻保持学习,用最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才能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长。


忍不住吼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注意过孩子的表情吗?


撰稿:半勺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罗斯   父母   孩子   规矩   害怕   情绪   想法   爸爸   温柔   家长   表情   妈妈   宝宝   方式   标准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